陈雨露:加快完善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政策体系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彭扬 日期:2019/4/24
中证网讯(记者 彭扬)央行网站24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发表署名文章《书写“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新篇章》。陈雨露称,人民银行将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新契机新起点,加快完善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政策体系,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风险监测与管理,共同绘制好“资金融通”领域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工作高质量发展。
陈雨露称,两年来,人民银行会同各金融机构,全面落实首届高峰论坛中“资金融通”类成果落实工作。
丝路基金增资1000亿元顺利实施。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2018年4月,人民银行会同丝路基金完成了增资相关程序。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丝路基金使用人民币投资取得快速增长,人民币签约投资额已达180亿元。
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进展顺利。人民银行在与相关金融机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范围,在11家金融机构先行开展试点,近期已扩大了试点范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超过3000亿元。部分试点机构拟发起设立7只实体基金,规模合计约500亿元。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能力建设合作。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成立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能力建设中心,并于2018年4月正式启动。目前,中心已成功举办20期课程班和研讨会,培训学员约600人次,覆盖东南亚、中亚、非洲和拉美的近40个国家。
支持商业银行与沿线国家主要银行建立“一带一路”银行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该机制于2017年5月成立,机制成员积极探索相关区域投融资合作机遇,积极开展业务合作。目前机制成员已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的85家金融机构,已合作落地超过40个“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承贷总金额近400亿美元。
在绿色金融方面,陈雨露表示,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在要求。人民银行等部门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化水平。
陈雨露称,2016年中国担任G20主席国,首次将绿色金融引入G20议程。一方面,中国通过鼓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市场化金融工具发展,大力发展国内绿色金融市场。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额达到28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是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第二大发行国。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在G20、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等多边平台大力倡导绿色金融理念,动员资本进行绿色低碳投资,促进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2018年以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英国伦敦金融城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机构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将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截至2019年3月底,已有来自中国、英国、巴基斯坦、阿联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近二十家金融机构签署了该原则。
陈雨露表示,中资金融机构也积极投身绿色金融。国家开发银行于2017年发行了首笔中国准主权国际绿色债券。兴业银行2018年绿色债券发行量占全年中国发行量的23%,成为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发行人。中国工商银行将与“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相关成员共同发布“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指数。中国光大集团计划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基金。
此外,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陈雨露表示,一是利用国际平台和双边合作加强宏观风险动态监测。充分利用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等重要的国际多边平台,密切跟踪全球经济金融中的主要风险和主要沿线国家的经济金融形势,做好前瞻性研究和应对工作;同时推动在重大货币金融政策上的多双边协调,更主动地进行风险管理。
二是鼓励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明确要求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明确风险责任,加强风险防控,确保相关业务可持续。鼓励我金融机构借鉴国际通用的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与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
三是加强风险提示。通过风险摸底调查、与各国和国际组织的信息沟通、专题会议、风险提示等多种形式,及时向有关部门、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就相关风险进行沟通,提前预警。
四是及时回应有关问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探讨,面对质疑不回避、不躲闪,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增信释疑,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传播“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核心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