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荣:“十四五”期间应着力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徐贝贝 日期:2020/11/20
“可以说,无论从历史比较还是国际比较,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设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都已基本完成。”在11月18日举行的2020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如是评价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的成绩。
据李东荣介绍,自我国首个普惠金融国家级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以来,我国普惠金融整体发展趋势向好,存、贷、汇、保等各类金融基础覆盖面不断扩大,小微、“三农”、扶贫等重点领域的普惠金融效率不断提升,网络、支付、征信、标准等普惠金融软硬件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值得一提的是,非接触、不间断、高效率的数字普惠金融在抗疫情、助小微、稳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字技术在帮助解决普惠金融成本高、效率低、供需不匹配等老问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数字鸿沟等一系列新挑战。因此,我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系统推进、精准施策。”李东荣表示。
李东荣进一步表示,“十四五”期间,在研讨规划普惠金融工作发展时应注重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提升普惠金融从业机构的数字化能力。银行、保险、小贷等各类从业机构应该牢固树立数字化思维,围绕主业主责科学地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优化组织架构、人才配置和激励机制,通过“练内功”和“借外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金融科技布局,推进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加快数字技术从营销获客向风险管理、流程管理、生态运营等核心环节渗透,开发更多价格合理、便捷安全、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
二是着力提升消费者数字金融素养。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数字金融素养的核心要素、评估指标等基础性研究,支持鼓励金融教育数字化、精准化创新,通过知识共享平台、在线课程与测试、金融计算与比价软件等工具,加强数字金融基础知识和使用技能的普及,提高消费者数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三是着力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支撑。注重提升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及其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同时,进一步扩大支付网络和工具覆盖面,合理探索普惠金融服务站综合化、数字化升级,加强公共征信和市场化征信机构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功能互补。综合运用区块链、多方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依法合规推动金融、产业、政务等领域数据融合应用,提升支付、信用、金融数据等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
四是着力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要按照“强基础、补短板、明职责、严执行”的原则,重点从业务规范、技术安全和消费者保护等维度,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监管规则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监管科技,逐步实现规则数字化翻译、数据实时化采集、风险智能化分析、结果自动化处置等功能,使监管部门对各类创新做到“看得懂、穿得透、控得住、管得好”。同时,继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建设,优先考虑将更多普惠金融领域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纳入测试范围,支持从业机构开展更多真正有普惠价值的金融科技创新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