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关于区块链创新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作者: 日期:2021/12/1
11月24日,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与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作为主办单位,金融科技50人论坛、神州协办的“数字金融创新应用与发展”研讨会特别邀请到来自监管部门、学术机构、金融机构以及数字科技的重要嘉宾相聚金融街,为数字金融创新应用与发展建言献策,同期举行“NIFD- DCITS金融科技创新案例”新书发布。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出席会议,分享工商银行在区块链创新应用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
以下是发言全文: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数字金融创新应用与发展”研讨会。借此机会,和各位专家同仁交流分享一下,工商银行在区块链创新应用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工商银行一直以来将金融科技视为核心竞争力和改革创新的驱动力,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以金融科技创新赋能银行新业态。工行全面推进新技术布局,深化ABCDI和5G等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打造了分布式、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一系列自主可控的新技术平台,形成了领先的企业级技术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近年来,随着区块链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同时其本身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共享、公开透明、难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区块链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工商银行在区块链领域不断发力,打造了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平台,持续开展研究攻关、加强创新应用。下面重点和大家分享一下工商银行区块链平台的建设情况以及创新实践。
工商银行于2015年开展区块链研究,2017年在银行业中率先成立了区块链研究团队,通过吸收借鉴业界区块链先进经验,并结合金融业务特点不断研究攻关,于2018年推出了金融行业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级区块链平台—“工银玺链”。工行成为了首批完成网信办区块链服务信息备案、首家通过工信部指导的可信区块链全项技术测评的金融机构。
目前,工商银行区块链落地场景已涵盖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专项资金管理、金融资产服务、民生服务、智慧政务、数字资产等多个领域,并且在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数据市场、双碳等国家战略方向上均有创新场景落地。通过区块链技术在提升服务能力、推动资产流通、业务降本增效等方面,积极赋能业务发展。凭借行业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和丰富的创新应用场景,工商银行入选了福布斯2021“全球区块链50强”榜单。
下面我具体从民生服务、智慧政务、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五个方面,通过案例的方式介绍一下工商银行的区块链应用实践。
在民生服务方面,工商银行借助区块链提升机构客户平台公信力,为慈善机构客户提供项目管理、线上捐款、支付见证、捐款溯源、银企对账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构建了区块链慈善金融生态。从而实现了集金融服务、慈善透明、公益溯源于一体的区块链服务,持续推动慈善公益行业的透明化、合规化。目前已在全国多地先后应用,为全国超200 家慈善机构提供溯源上链服务,公益捐赠超500万笔,为百万笔扶贫订单提供溯源服务,资金总额超3亿元,取得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智慧政务方面,工商银行联合山东省医保局建设了医保区块链平台—“鲁医链”。将电子处方、药品配送、支付交易等信息上链存储,通过医院、药店、银行、监管共建联盟链,达到多方信息安全共享,构建多方信任,保障医疗监管数据的阳光透明,实现医保资金的穿透式监管;同时因区块链电子处方不可篡改,且可追溯,实现医疗机构电子处方链上安全共享和高效流转。目前已在山东省多个地市全面铺开应用,上链电子处方超2万笔,助力医保服务金融平台支付金额超20亿,后续将面向全国推广。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工商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率先推出银行增信无条件保兑产品“工银e信”。工银e信作为可流转、可融资、可拆分的数字信用凭据,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注入核心企业信用加成,盘活供应链应收账款,实现全产业链银行资金支持,降低上游供应商的融资成本。通过打通产业端贸易流和资金流的信息孤岛,解决优质核心企业授信难以随产业链进行深度延伸等问题,使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也可便捷获得低成本融资,惠及众多行业。自2019年1月上线以来,上链企业超1.3万家,累计融资金额超530亿元。
在资金管理方面,工商银行联合雄安新区,推出了雄安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在业界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征拆迁资金管理、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场景,基于智能合约实现资金穿透式拨付,防范资金挪用风险,保障资金拨付阳光透明、资金安全发放。平台自2019年1月上线以来,已累计完成资金拨付超50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在贸易金融方面,工商银行创新打造了“中欧e单通跨境贸易金融平台”,是全国首个基于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的跨境贸易区块链平台,解决了单据流转慢、贸易背景待核实、信息不对称等业务痛点,交单由线下流转约15天到线上准实时送达,业务效率提升超90%,为“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企业提供便利的贸易服务和信息支持。平台打通了进出口企业、物流公司、银行、运营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加速数据流转和信息共享,促进了业务环节的流转效率,实现各方互信互认,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贸易背景真实性难以核验的问题。该创新案例也入选了中组部编写的“改革发展攻坚克难案例”。
刚才,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工商银行的区块链实践案例,近年来各行业的区块链应用也是创新活跃、百花齐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个挑战是在技术方面。区块链融合了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点对点通讯、密码学等技术,使得数据公开透明、不易篡改、不可伪造、可追溯,在区块链网络内解决了可信的问题,构建一个全新的价值传递网络。但区块链要真正形成受广泛认同的新型生产关系或者新型基础设施,目前还受限于去中心化、高安全和高性能构成的“不可能三角”问题,尤其是在未来用户数量、系统规模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性能、跨链、计算、安全等核心技术上的瓶颈将愈发突出,还需寻找有效方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突破。
第二个挑战是在应用方面。目前区块链在业务场景的规模化应用有待提升。区块链作为一种可信生产关系的创新,在建立有效可复制的应用模式、促进生产力提升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技术平台搭建、现有业务系统迁移等方面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同时,各机构对于如何更好发挥区块链成效的认识有待提升,区块链技术在短时期内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并不显著,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结合前面提到的区块链应用实践和挑战,下面我谈一谈对于进一步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的一些建议,主要有三点。
一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从顶层设计方面,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的统筹管理和规划布局,统筹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系统建设,在满足用户数据确权、隐私保护的条件下,将有关数据逐步纳入共享范围并依法使用,从而消除机构数据壁垒,规范数据标准,实现金融机构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二是建议在设立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等标准的同时,逐步完善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金融应用的标准体系,组织开展区块链金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广,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区块链产品、技术和项目等方面的测评认证,多方位推动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三是建议加强跨行业及“产学研用”协同合作,科研机构积极输出区块链科研成果,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发展体系,全面推动区块链在数字金融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未来,工商银行将加大区块链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力度,加快布局区块链相关产业场景,持续推动规模化应用,以区块链技术赋能业务创新、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工商银行也愿与各界携手并进,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区块链创新应用,打造融合共享的产业新生态。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