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出席“中国银行服务江苏省‘走出去’企业论坛”并致辞
来源:中国银行 作者: 日期:2012/7/19
7月17日,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出席“中国银行服务江苏省‘走出去’企业论坛”并致辞。致辞全文如下:
深耕开放型经济 助推企业“走出去”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江苏是中国银行服务“走出去”企业系列活动的第三站。冰雪初融的三月,我们去了济南;草长莺飞的五月,我们去了广州;在这繁花似锦的七月,我们来到了钟灵毓秀的古都金陵,在美丽的紫金山麓与大家共同探讨金融业支持“走出去”企业的服务之道,助力江苏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银行,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银行发展的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在座的各位嘉宾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国经济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优化对外开放结构和布局、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成为题中之义,我国企业“走出去”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次论坛上,各位领导、专家和企业家就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和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的理论和实践、政策和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立意高远、精彩纷呈,对中国银行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我就新的开放条件下金融业支持企业“走出去”,特别是中国银行服务江苏省企业“走出去”,谈几点意见,与大家商榷。
一、开放型经济纵深发展,“走出去”战略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全球第二,并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全球第二大贸易国。我们成功经受了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发动机。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走出去”速度和规模快速提升,地域和领域纵深拓展,经营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内地的对外投资遍布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万家境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金额3938.3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信贷、工程、资源”的合作模式推动了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投资及资源开发的发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近四年增长了2.19倍,今年上半年完成营业额50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4%。但是,与我国的经济体量相比,与我国的发展需要相比,我们的“走出去”规模仍然偏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水平仍然不高,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势在必行。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大国的持续发展需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突破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既要节约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又要开拓资源,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只有“走出去”,才能推动经济从“外向型”向“全球型”转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各国市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我国市场已经国际化。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超过480家在中国经营,我国超过一半的出口是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我国企业即使不走出国门,也面临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融入全球市场。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突破国际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我国商品出口经常遭遇贸易障碍,大宗资源商品进口则经常遭受价格钳制。只有通过对外投资,实施本土化的生产销售策略,才能有效规避贸易壁垒的限制,扩大市场,保障战略性资源商品进口的稳定性。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企业提升价值的必由之路。目前国际一流企业几乎占据了各项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拥有市场竞争绝对优势,处于价值链的上游。中国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建立和完善全球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网络,才能与国外一流企业同台竞技,在竞争中成长,从某些领域取得突破,逐步培育全球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各国政府为振兴本国经济,放低了投资门槛。二是金融危机削弱了各国银行信贷能力,一些优质资产价格较低。三是国家在财政、信贷、保险、税收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并且成为我国建立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携手企业“走出去”,实现银企共赢大局
企业能否“走出去”,“走出去”能走多远,取决于诸多因素。“走出去”的机遇与风险并存,我国企业必须平衡好风险和收益,把握关键,审慎决策,才能有效实施“走出去”。我们认为,企业走出去,以下几方面特别需要引起重视:一是海外投资,值得“投”才有“资”。衡量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既要有战略谋划,也要有财务眼光,必须正确把握资产估值、市场评价、价格谈判、时机把握、融资安排等关键环节。二是海外并购,可以“并”才能“购”。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以并购,应重点考虑整合、人才、机制、文化四个因素。一个成功的并购项目,必须在战略整合、人才建设、机制建立、文化融合等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全球经营,善于“经”才会“赢”。借鉴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的经验,中国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全球经营企业,必须念好管控、创新、服务、品牌四套经,才能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促进创新,需求催生服务。企业“走出去”面临监管遵从、资金筹措、风险防范、全球管控等诸多问题和困难,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金融机构保驾护航,只有实力出众、品牌强大、服务到位的银行才能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有效支持。特别是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和领域的不断扩展,企业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综合化,业务范围涉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等多个领域,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从单纯的信贷融资、账户管理、结算支付等基础性业务,转向更高端、结构更复杂的产品和服务,并要求银行根据“走出去”的不同阶段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只有不断创新产品、完善系统、升级服务,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才能实现与“走出去”企业共同成长。
三、借力人民币国际化,开创合作新纪元
2009年7月,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出实质性步伐。三年来,跨境人民币业务蓬勃发展,业务规模急剧扩大,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以中国银行为例,作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渠道银行,三年来,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3万亿元,稳居市场第一,客户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电气、通讯设备、电子产品、交通运输、化工、制造、批发零售等各个行业,并形成了涵盖贸易结算、融资、清算、直接投资、股东贷款、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及承销、托管、银行卡等多个品种的跨境人民币产品体系。为了更好地服务“走出去”企业,商业银行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着力:
一要加强产品创新,不断丰富金融产品。银行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入理解“走出去”企业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业务需求,结合海内外市场的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覆盖全业务流程的金融解决方案,提供更多低成本、低风险、高价值、高品质的金融服务。同时,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产品创新、商机发掘、客户整合和服务创造能力,不断引领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助力企业“走出去”。
二要完善服务网络,不断丰富服务渠道。银行应跟随企业“走出去”,优化海外分支机构布局,特别是在我国“走出去”企业相对集中、发展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要进一步提高机构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同时,要加快智慧银行建设,以科技为引领,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建设丰富、灵活、便捷、协同、安全的服务渠道,打造差异化、一体化的公司金融全球客户服务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高效、优质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三要强化风险管理,不断提升持续发展能力。银行应构建智能化、灵活主动的风险管控体系,建立成熟、可计量的风险管控模型,具备与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和经营转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银行要深入研究客户“走出去”过程中的风险管控要求,以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帮助客户有效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银企双方“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
四、百年中行携手开放型江苏,共谱跨越发展新篇章
江苏省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军者和排头兵,始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多年来保持开放型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并重的良好势头。江苏省也是国内率先开展“走出去”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重要省份,在对外贸易的结构和质量、“走出去”规模和效益、优化对外开放布局等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在省委、省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江苏省“走出去”企业辐射广、频次快、步伐稳,竞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越来越多的江苏企业走出国门,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浪潮正在江苏各地兴起。
中国银行是国内唯一一家持续经营百年的银行,今年2月刚刚庆祝了百年华诞。作为我国连续经营时间最长,国际化、多元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跨国经营银行集团,中国银行始终坚持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将“走出去”金融服务和跨境人民币业务作为战略重点,力争成为我国“走出去”企业金融服务的最佳合作伙伴。近年来,中国银行大力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境发展,加快构建全球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
今年3月,中国银行与江苏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走出去金融服务合作备忘录》,确立了银政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作为对合作协议的深入落实,中国银行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凭借全球化的经营网络、丰富的外汇业务经验和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以更丰富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助力江苏“走出去”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切实把握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坚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契机下,中国银行与江苏省“走出去”企业的互利共赢将得到进一步深化,中国银行与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合作将实现进一步升华,我们一定会共同谱写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