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刘国强:银行要建立完善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风控体系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日期:2018/11/14
11月6日中午,国务院金融委第一督导组在广州召开的一场金融机构座谈会,已经持续了近四个小时,气氛依旧非常热烈,探讨广泛而深入。
既要解决眼下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又要立足长远,把破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金融改革相结合,深入推进金融业转型发展,正是此次督导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推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和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金融改革,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正在建立。从此轮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来看,有内外部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折射出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督导组每到一地,与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一线业务人员深入交流,查找症结发现问题,摸清哪些政策短板需要补齐、哪些改革需要加快推进。
针对企业反映银行贷款普遍要求抵押担保,甚至要求股东个人连带担保的现象,第一督导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银行不能再一味地当‘当铺’,要建立完善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风控体系。”
“银行给中小微企业贷款大部分是短期的,与需求不匹配。金融供给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产业结构、企业生产周期设计产品。”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何晓军说。
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有哪些痛点阻点,不仅要听银行行长报数据,更要听一线业务员怎么讲。在邮储银行广州某支行网点,督导组问一名做小微业务的客户经理,“你今年的收入增长了没有?”“和其他部门人员的收入有没有差距?”“有没有因为不良贷款被问责?还有哪些顾虑?”
在我国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一直是短板,而深圳的直接融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对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的财政支持,对科技产业的提前布局和支持,对创业创新氛围的培育……了解到深圳市政府的做法,督导组表示,“这些好的经验,要推广学习。”
探求市场规律和政策支持的边界
“我们的政策,还有哪些应该‘为’而没有‘为’的,请大家敞开了谈一谈。”第一督导组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问,引发与会人员的深思。
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是及时和必要的。在具体执行中,如何把握好市场规律和政策支持之间的边界?这也是督导组关注的内容。
“解决融资难问题,最终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让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定位主动作为。”广发证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记者发现,在督导中,不少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不仅是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更是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一些银行通过降低内部转移定价、落实尽职免责、绩效考核倾斜等方式激发业务人员积极性,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解决风控和成本等“痛点”。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有形之手”依然不可或缺。金融机构反映,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原因,但仅靠金融机构无力解决,希望政府在信息共享方面有更大作为。
在江苏,苏州已搭建起连通70余个政府部门数据的共享平台,今年以来苏州有1900多家企业通过该平台获得“首贷”资金。
在四川,泸州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归集54个部门(单位)信用信息3990余万条。
为调动银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一些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共同作用,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正如第七督导组组长、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在四川督导时所言,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还需要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的措施。“综合各方面力量,多层面、多维度破解难题。”
远近结合建立长效机制解决融资难题
随着各部门各地方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不少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已经感受到了暖意,对渡过眼前的资金难关充满信心。但在政策暖风频吹的情况下,民企要防范盲目扩张、积累风险。
督导组在督导过程中,一方面回应企业诉求,一方面提醒企业要精于主业。
“今年以来爆发的一些资金链紧张事件,其中不少是企业过度扩张的结果,今后要稳中求进、突出主业,把自己的专长做好。”刘国强表示。
对此,企业深有感受。“我们也在反思自己,风险意识不够,没有做好风险控制和现金管理。这次融资难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一家出现股权质押风险的民企负责人表示。
在解燃眉之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金融机构加大产品创新、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理顺、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在一场场座谈、一次次走访中,督导组深入探究问题的解决之道。
发现问题,对症下药,着眼长远,推动改革。未来,随着相关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高山”一定能够跨越,市场主体的活力会竞相迸发,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