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信息化 > 热点扫描
热点扫描
沪上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金融创新(上)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  日期:2012/8/14

  经济转型与民生需求为上海银行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关系,通过金融创新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2011年,上海银行业大力发展小微企业金融和科技金融,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力推绿色信贷,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服务模式,支持“走出去”战略,并在服务民生领域取得许多创新成果。

  小微企业金融的创新

  机制创新各商业银行在管理机制、定价考核机制、信贷审批机制、机构设置等方面采取创新措施。

  工行上海市分行强化小企业专职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初级岗位资格认证,全面提升小企业信贷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知识结构,逐步建立健全小企业客户经理持证上岗的工作机制。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提出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浮动制,推出了“产品包”定价体系,将单一的信贷考核体制转向综合金融服务考核体制,并启动定价考核系统的开发工作,提高定价体系的可执行性。

  泰隆银行上海分行将总行的审贷模式移植到上海市场,它的“三品三表审批机制”是大都市经济体内小微企业金融审贷机制的创新。

  信贷与融资产品的创新交通银行推出了“创业-展业-卓业”产品体系,在小微企业初创阶段,提供“创业一站通”服务,在一年期限内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以快捷流程和快速审批为特色。

  工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网贷通、易融通、厂房通、结贷通”等产品,在担保方式、目标客户、提款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产品共支持了约1600户小微企业的融资,累计发放190亿元的贷款。

  建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的“企业网银E商通”及“E商贸通”,分别在网络信贷领域及专业化电子商务领域进行了创新。

  浙商银行上海分行推出小企业“一日贷”系列产品,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企业贷款,承诺办理时间,实行标准化操作,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发放。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推出“银通宝———五金贷”产品,由浦发总行、上海分行、黄浦支行三级联动,立足区域特点,面向北京东路—宁波路—新闸路五金市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集融资、担保、增值服务功能与一体的金融平台,计划2012年总贷款规模独立投放5亿元,用于专项支持该区域五金行业的小微企业。

  上海银行作为主承销商之一发行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6家中小企业统一发行集合票据,按照“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的要求设计交易结构,并引入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再担保有限公司提供信用增级和反担保,集合方式发行,解决单一企业评级较低的发行困难,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益尝试。

  稠州银行上海分行推出机器设备按揭贷款业务、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和非抵押形式的经营性物业租金贷款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推出融资租赁统贷平台,通过与租赁公司合作,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项下银团贷款以设备融通资金,为中小企业输送贷款60亿元。

  服务模式的创新各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运营特点、资金需求和生命周期特征,推出了定制、专属的金融服务方案。

  交通银行的“小微企业增值服务方案”,在提供存、贷、汇、结等金融服务基础上,为企业、企业主及其家庭等提供各类增值服务,客户可以进行全面财富管理。

  浦发银行的“中小企业综合电子服务解决方案”,通过电子银行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提高现金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工行上海市分行以“债权+股权”的方式进行“投贷联动”,截至2011年末,已对客户累计发放各类贷款约30亿元,提供投行服务200余笔。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的“小微客户财富大课堂”和“小微客户乐收银免机具费、网银手续费优惠”等专属服务项目,节约了小微客户的结算成本。

  汇丰银行(中国)为小企业量身定做融资方案,通过贸易融资、结算、资金管理等有效手段,并配以便捷的电子平台来帮助外向型的小企业改善现金流,提升财务效率,增强竞争力。

  科技金融的创新

  “十二五”规划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持,上海银行业大力支持科技金融创新,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助推科技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创新与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契合点。

  打造高效服务团队工行上海市分行在张江高科技园区、闵行紫竹科技园区、杨浦复旦大学科技园区、杨浦同济大学科技园区、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大科技园区内设立了专门服务网点。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整合了银行、PE、第三方服务机构、政府职能服务部门等各方资源,成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北京、上海、长沙、苏州等科技型企业聚集的园区内,设立了以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业务领域的支行。

  融资产品与模式的创新各家银行推出了多种支持科技型企业的融资产品,创新科技投融资模式、担保方式、增信手段和增值模式。

  交通银行的“智融通”产品对担保方式进行了创新,包括三种模式:一是单一质押模式,即以知识产权质押作为贷款的唯一担保方式;二是智权质押+担保公司担保模式,即以商标权、专利权质押为基本担保方式,以合作担保机构对借款人的全程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作为必备的、补充的担保方式;三是智权质押+律师事务所+评估公司模式,律师事务所和评估公司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到期不能偿还的贷款先由律师事务所垫付。多种担保方式盘活了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

  浦发银行推出的科技金融α模式,以系统性、一揽子的方式,提升批量化处理力,并相应配套推出了“信贷赢”、“投贷赢”、“集合赢”三大针对科技型中心企业的融资工具。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的“科技履约险”通过引入政府、保险公司风险分担,实现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为科技小微企业的共同服务,是国内银行+保险公司联合参加贷款产品的先例。

  上海农商行的“科贷通”由政府、银行和担保公司共同分担贷款风险,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新途径。

  中行上海市分行推出“张江模式”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利用中国银行“中银信贷工厂”的品牌和运作模式,为张江高新区内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民生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推出“齐心贷”,在增信模式、合作伙伴、中间业务和增值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创新

  根据“十二五”规划中加强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金融服务的要求,2011年,上海银行业积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多种创造性方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在机制和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优化机制和架构为新兴产业服务交通银行建立汽车金融准事业部制模式,由总行公司部和相关分行组建专业的汽车金融专营机构,以汽车行业为特定的市场,对全行汽车行业所涉及的客户拓展、产品研发、方案创新、系统开发、融资管理、风险防范、价格管理、消费信贷等全流程业务行使统一的营销拓展和管理推动职能。

  拓宽融资通道和融资模式浙商银行上海分行的云计算项目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根据云计算基础投入大、回报期长的特点所设计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方式。

  上海农商行的工程机械按揭贷款针对工程机械的流动性强、可控性差、担保效力较弱的特点,以拟购的工程机械做抵押,为下游经销商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解决了先进技术的机器设备单价金额较高,下游经销商无力购买的困境,以“抵押+回购”模式,强化了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实现了担保形式上的创新。

  浦发银行推出的个人工程机械车辆(含运营车辆)终端融资业务,将个人终端融资需求纳入产业链管理,从生产商、经销商整体上游融资需求出发,将其终端销售纳入融资支持范畴,以服务战略公司客户为产品核心,带动上下游客户融资需求发展。

  跨境融资的创新

  2011年,上海银行业继续用好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多家银行在跨境融资的机制、产品和服务进行了创新。

  机制创新交通银行建立了战略性客户境内外联动专项贷款营销机制,采用专项贷款规模、并根据“双边协商、双方自愿、适度补偿”原则建立了定价保障机制,结合了具体的融资项目,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境内外联动业务开展,服务跨国企业和“走出去”客户需求。

  产品创新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了支持跨境融资的非法人型结构贷款产品,以项目为基础对项目股东分别提供贷款,支持包括宝钢澳大利亚公司在内的项目股东合作开发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服务于国内优质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需求。

  浦发银行推动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的创新,推出了境外人民币项目融资业务和非居民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由在岸银行为境外项目和非居民的跨境人民币贸易提供相关的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境内分行直接为境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了境内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范围,从原先的境内项目扩展到境外项目。

  交通银行推出了跨国供应链项目,在国内购买商与跨国公司的交易过程中,交行作为购买商的国内合作银行,和跨国公司、国内购买商、与跨国公司国外合作的外资银行四方达成贸易结算工具的标准化条款和文本,并与外资银行合作,扩大了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范围,有效促进交易并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交通银行的“交行-汇丰1+1全球金融服务”,依托交行与建安类企业良好的银企合作基础、汇丰银行在当地保函业务的报价优势以及双方共同设计的较具竞争力的联合报价方案,成功办理保函类业务65笔,涉及金额4.47亿美元,其中为国资委下属的五大类建安类企业办理业务5笔,涉及金额3800万美元。

  招银租赁公司积极开展跨境租赁业务,参与并帮助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价或投标,增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利用金融服务联合设备销售,通过资本输出,促进产业输出,扶持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向其境外客户提供租赁一揽子服务。

待续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