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信息化 > 专题综述
专题综述
浦发银行布局互联网金融
来源:陆家嘴  作者:  日期:2015/4/1

  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搅局”金融业务,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加快向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和布局。

  近日,浦发银行(600000)率先在上海发布全新小微融资平台——“网贷通”,通过与第三方收单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电商企业等合作,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用,打造互联网时代小微金融的全新模式。

  而这仅仅是浦发银行互联网金融版图的“冰山一角”。本刊记者了解到,浦发银行在移动互联和平台技术应用两大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未来将以移动金融为突破口,全面布局互联网金融。

  大数据应用于小微金融

  “银行做小微金融,最大的难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但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大数据,难题就会得到解决。”浦发银行副行长姜明生在“网贷通”正式上线仪式上说道。

  在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的大环境下,大数据的概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当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则是一个典型案例。

  以浦发银行“网贷通”平台为例,该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运用,借助于互联网、评分卡和SDS策略管理工具等新技术,实现了小微客户融资“全流程在线、全自动化审批、全数据化管理”的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和放款的效率。

  浦发银行小微金融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网贷通”平台利用系统对接的方式,通过客户在线授权实时获取客户相关信息和数据,以申请人交易流水、个人征信等信息为依据,运用信用评分模型、决策系统等数据化分析手段,实现对申请人的综合信用评价与差异化风险定价。客户从申请到贷款支用只需5分钟,最高授信金额100万元,贷款额度可循环支用,随用随还。

  目前,浦发银行已与通联支付、银联商务两大收单机构合作,并联合推出“POS贷”子产品。据悉,“网贷通”平台自8月份在部分分行试点推出以来,已累计为2000余户小微客户授信7亿元、累计放款5亿元。

  这位负责人还透露,在贷款过程中,收单机构会向客户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但收费标准是银行与收单机构共同协商的,以控制客户的融资成本。

  浦发零售业务总监汪素南表示,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生活、制造、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日益普及,移动互联正向智能互联转变,这给浦发银行发展小微金融创造了巨大空间。“网贷通”平台将逐步搭载和更多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预计未来将成为浦发银行服务小微、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也同时开启了小微网络信用贷款的新时代。

  贷款是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核心

  纵观当前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与“网贷通”类似的基于交易流水和个人征信数据的贷款模式并不鲜见,而这些产品都是利用时下最受关注的大数据,这也是越来越多非金融机构“搅局”贷款业务的利器。

  汪素南认为,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类金融公司,与传统银行的竞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支付结算的竞争,第三方支付公司分流了一定的业务,但现在已经达到平衡的状态了;第二阶段是存款竞争,类似“余额宝”等理财渠道的出现,而这个市场也将达到第二波均衡;第三个阶段是贷款,这是目前最激烈的竞争市场。

  “贷款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业务,银行在这方面有两个优势:第一是风险管控的能力,且落地有人;第二是能够管控账户,实时监控贷款者账户的经营状况。”汪素南说道,“因此,贷款竞争才是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和类金融机构)最核心的竞争。”

  在“数据为王”的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P2P和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不断分食贷款业务。对此,传统银行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浦发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丁蔚坦言,商业银行过去对于数据这块重视程度和关注度不够,但浦发银行对大数据应用早已开始,比如网银渠道上,客户在转账时马上会有相应产品推介,这便是基于客户的交易行为和资产状况做出的。

  如今,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已经逐步应用到浦发银行的贷款业务。2014 年,该行对小微企业与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进行了整合,构建了小微客户分层分类产品和服务体系,尤其针对集群客户推出了“线上+线下”的业务模式,批量拓展小微客户。

  然而,小微金融只是浦发银行互联网金融布局的“冰山一角”。丁蔚透露,浦发银行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和布局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移动互联技术,二是大数据。

  她表示,在移动互联方面,以移动金融为入口,在微信、支付宝等公众账号平台布局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移动金融板块,还有在线获客、账户管理和转账等基于数据的在线网贷系统;平台技术应用方面主要考察的是对资源的聚合能力,传统金融通常是“大而全”,但互联网金融往往会走向比较专业的领域,因此浦发银行在这个领域还是会坚持做自己的强项,也就金融,比如建立互联网金融超市,是围绕互联网的理财和融资展开的。

  丁蔚还指出,从客户行为趋势来看,移动化已经不可逆转。从浦发银行手机银行的签约数来看,目前已经与网银持平,这反映了客户行为已经朝向手机端转移的趋势。因此,该行还会着重支付安全性的提高,对于人脸识别、生物特征等技术也在做相关尝试。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