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业界洞察
业界洞察
宁波银行北分将落子中关村 金融杠杆"撬动"科技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12/4/16
    中新网4月16日电 中新网金融频道获悉,宁波银行北京分行将在中关村设立首家支行。此举明确了宁波银行在北京全面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这也正与当下科技金融结合、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形势相契合。新支行的开立,将为中关村的小企业带来新的金融服务支持和发展动力。

  用“金融杠杆”撬动科技魔力

  占领最前沿经济高增长热土

  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与金融政策环境的完善是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基础和保障。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支撑和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着力点。”

  “中关村是一个将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的地方,中关村也是一个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地方,搭建中间桥梁的是市场和政府。”一位活跃在市场前沿的数码科技企业专业人士曾如是说。中关村一栋大楼里可能只有一两家或者数百家企业,没有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也没有生产设备和厂房,而其一年的产值却往往可能达到几十个亿。这就是中关村科技经济的魅力,这就是金融杠杆的魅力。企业掌握的是技术,金融机构提供的是资金,如何将两种需求有效对接。中关村多家金融机构的进驻,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机构的应运而生,是市场对中关村科技创新潜力和与金融结合共赢能力最直接的评估。据悉,多家银行都在论证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进一步融入中关村科技金融领域,占领最前沿的经济高增长热土。

  叠加政策优势

  难掩中关村融资困境

  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带着光环的高科技园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村子里人们,大都怀揣改变世界的梦想,这些草根创业团队也许随时创造奇迹,而一个梦想能够成真,可能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给他们支持的那一点资金。然而创业是艰难的,中关村获得的各种叠加的政策优势并不能掩盖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融资验证困难的现状。

  科技型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轻资产,很多科技型企业起步阶段往往就是从一个创意开始的,他们在起步之初往往非常艰难,可能租一两件房子招聘几个人就开始搞开发,而开发周期、人员工资的成本又相对较高,当产品开发出来时,创业者最初的资金往往已经所剩无几。此时,恰恰面临着将产品向市场推广的大量资金支持。正是由于这些企业轻资产、成长高风险等不确定性,企业债券、银行信贷等资产业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是望而怯步,加之过去银行很少给没有资产抵押的项目贷款,这就造成了科技型企业成长中融资难的问题。当一个产品在研发出来最激动的时刻,却不得不迫于资金压力低价卖出,就成了创业者最伤心时刻。

  重点拓展500万以下客户群

  “孵化”共同梦想

  回顾当年的美国硅谷,电子信息产业能够获得迅猛发展,是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光纤通信、数字化通信和卫星通信技术的迅速兴起,但更得益于当时美国比较健全的金融体系,尤其是存在大量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和金融产品。在中国,作为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一次重要机会,新兴产业需要的不是快进快出的热钱,而是长期的战略投资者。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把科技和金融结合做实做透,使新兴产业项目在种子、初创、成长、成熟等各个阶段获得金融资本的有力支持。反观国内现状,金融业对新兴产业发展支持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质量仍然存在欠缺。

  宁波银行北京分行针对中关村的可预计高速发展的未来提出“创新”理念,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本和技术要素的有效流动提供服务。一是针对部分科技型企业有形抵(质)押物缺乏的特点,积极开发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企业联保贷款等产品,通过多样化产品的组合和应用,提高信贷的支持面,重点拓展在500万以下的客户群体。二是优化审批机制,减少审批环节,确保每笔业务从发起到审批发放在一周之内完成,确保效率制胜。三是积极设计科学的还款机制,根据企业所处的时期不同采取不同的还款方式,通过科学设计贷款合同期限和还款方式,帮助企业节约财务成本,同时控制银行风险。四是积极探索贷款和风险投资有机结合等风险分担和收益共享机制,提高对风险损失的吸收能力,实行区别于大中企业的风险容忍度。五是根据服务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不同于其他业务人员的激励约束办法,降低绝对额指标的考核权重,注重对核心客户数量等长期性考核指标,同时推行“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科学问责机制,鼓励业务拓展。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