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专家视点
专家视点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多位专家共话AI的发展、安全与治理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李晓璐、陈庆辉、张露、文静  日期:2024/7/5

  7月4日,以“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为主题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4)在上海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也宣告成立。本次大会依旧星光熠熠,9位图灵奖、菲尔兹奖、诺贝尔奖得主和88位国内外院士,与联合国以及各国政府代表、专业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家、投资家1000余人共话AI的发展、安全与治理。

  在当天上午举办的大会全体会议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的开场演讲引人注目。薛澜指出,AI的发展也面临着基础设施、数字素养以及技术本身不均衡发展等多重挑战,这些挑战被形象地称为“鸿沟”,对全球治理的统一性和效率构成威胁。

  薛澜分析,全球范围内的AI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凸显。一方面,部分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无法充分释放AI技术的潜力;另一方面,数字素养的差距也在加剧,导致社会群体间的数字鸿沟日益扩大。此外,AI技术发展的不均衡,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智力资源不均等问题。“这些挑战并非局限于单一国家或地区,而是具有全球性的普遍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风险往往能迅速转化为全球性的风险。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全球AI的均衡、健康发展。”

  薛澜建议,首先,国际社会在推动AI发展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将安全与发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各国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AI技术的安全可控。其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多边对话机制,加强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传播知识,共同应对全球性的AI挑战。同时,鼓励国际科技力量参与全球AI治理,推动全球AI的均衡发展。

  此外,发挥科学共同体的作用。薛澜表示,应借助科学界的力量,推动国际机制的完善与改进,为AI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加强科研合作,共同攻克AI领域的技术难题。“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AI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打破技术壁垒,推动全球AI产业的繁荣发展。”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惠妍讲席教授周伯文谈到AI潜在风险,包括数据风险、恶意使用风险、伦理风险、社会系统性风险、可能的未来风险等5大风险,比如数据泄露、数据滥用、隐私侵犯、版权争议、偏见歧视、价值观偏差、信息茧房、就业变化、资源消耗、智能鸿沟、深度伪造、虚假信息、网络攻击、网络欺诈等,因此他主张探索人工智能45°平衡律,即AI安全优先,又能保证AI性能长期发展的技术体系。

  周伯文介绍,实现人工智能45°平衡律也许有多种技术路径。上海AI实验室最近在探索一条以因果为核心的路径,取名为:可信AGI的“因果之梯”,可信AGI的“因果之梯”将可信AGI的发展分为三个递进阶段:泛对齐、可干预、能反思。“泛对齐”主要包含当前最前沿的人类偏好对齐技术;“可干预”主要包含通过对AI系统进行干预,探究其因果机制的安全技术;“能反思”则要求AI系统不仅追求高效执行任务,还能审视自身行为的影响和潜在风险,从而在追求性能的同时,确保安全和道德边界不被突破。

  “目前,AI安全和性能技术发展主要停留第一阶段,部分在尝试第二阶段,但要真正实现AI的安全与性能平衡,我们必须完善第二阶段并勇于攀登第三阶段。沿着可信AGI的‘因果之梯’拾级而上,我们相信可以构建真正可信AGI,实现人工智能的安全与卓越性能的完美平衡,并通过深入理解AI的内在机理和因果过程,从而安全且有效地开发和使用这项革命性技术。”周伯文表示。

  在全球治理图灵圆桌环节上,原微软执行副总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作为话题引领人,与姚期智、罗杰·瑞迪、曼纽尔·布卢姆等三位图灵奖得主,共同以《共论共享共治:治理协同创新探索》为主题,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以及政府治理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姚期智认为AI风险确实存在,在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数据管理将更困难,人类社会结构也可能将在短时间内被破坏,面临更危险的生存挑战。“事实上,是我们自己创造了一种强大的新‘物种’,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必然会被淘汰,无论是因为计算机的内在机理还是恶意行为者操纵。因此,我们需要精准把握管理和运用AI的正确方式,而这也是科学家们必须面临的深刻问题。”

  罗杰·瑞迪表示虽然很高兴大家关注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但他更希望外界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为人类社会创造的便利及价值。“不要恐惧AI的发展,AI归根结底只是增强人类能力的工具,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提高效率更值得我们思考。未来,或许因为AI的助力,世界上每个人的生产效率都将上涨10倍。”同时,他提到人才培养对于应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并认为当前的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跟不上步伐,未能与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实现同步对接,为此他倡导对现有教育制度进行革新和完善,以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AI时代需求的人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晓璐、陈庆辉、张露、文静)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