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董俊峰:实施“平台化、数智化、全球化”战略 拓宽与国际卡组织合作范围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常佩琦 日期:2024/9/20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
常佩琦)9月12日,中国银联党委书记董俊峰在第十三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分析了当前支付产业的竞争格局,提出头部机构应积极支持中小机构、各方应整合资源协调运用等建议。
今年1月,董俊峰调任银联党委书记。在此之前,他曾任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在本次论坛上,董俊峰透露出银联未来发展的定位和思路,包括将深入推进数字时代的电子支付互认互扫、进一步拓宽与国际卡组织合作范围等。
竞争:头部机构应支持中小机构
近年来,我国支付行业快速发展。当前,支付产业已形成多层次的客群、多形式的工具、多样化的主体。
董俊峰认为,支付产业呈现出三个特点:新的支付方式与传统支付习惯并存;新的市场主体与传统商业模式并存;新的发展要求与传统市场格局并存。
他表示,支付产业的分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越来越多的新市场主体参与到支付产业链条中。从商业模式来看,总体上还是沿用了“发卡-清算-收单”模式。“应进一步明确新兴市场主体的职能边界和定位,完善相应的规则、标准、定价、风控等机制。”
纵观整个支付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格局:头部支付机构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还有160多家中小支付机构。董俊峰直言,作为市场上“沉默的大多数”,中小机构在收单侧面临的经营和合规成本普遍抬升,盈利能力面临挑战;在发卡侧同样面临较大的用户拓展和经营压力。
“各具特色的中小机构是支付服务下沉、创新的重要力量,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有助于为产业创新提供动力。”他建议,头部机构之间应进一步扩大场景、资源等开放程度,促进产业资源共享。
同时,还应积极赋能支持中小机构发展,给真正有意愿在真场景、真商户、真交易上有所作为的企业更大发展空间,在合规展业和存量风险出清的基础上,为中小机构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工具支持、资金支持,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引导其避免低水平的存量利益零和竞争。
合作:形成共建共享的云化资源池
“支付方式演进的过程一定是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过程,新支付方式的出现并不会彻底消灭传统支付习惯。”董俊峰指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各类支付方式将依然长期共存。
他认为,支付机构应充分尊重用户的支付选择权,聚焦不同支付方式、不同场景、不同客群,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协同做好各类支付服务供给保障,实现不同支付方式的兼容共存,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的支付服务体系。
整合资源、多方协作,可形成“聚指成拳”的效应。董俊峰提出,各方应当在承接政府消费券基础上,将银行卡权益、银行积分、商户优惠券、折扣券、会员券等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共建共享的云化资源池,各机构按需使用,实现资源叠加,为用户提供更多优惠,进一步放大资金“杠杆效应”,促进消费增长。
同时,各方可联合对消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精准促消费的最优方案,在哪些场景、哪些时段、针对哪些客群、用何种方式投放消费券,能够产生最佳效果,避免“挤出效应”,发挥资源最大价值。
方向:平台化、数智化、全球化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董俊峰表示,银联将实施“平台化、数智化、全球化”战略。
一是坚持平台化方向,共建多元、公平、良性的生态格局。积极承担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更大范围内推动互联互通,强化产业资源共享、整合和输出。
二是坚持数智化方向,共建支付领域新质生产力。积极履行卡组织与金融基础设施的职责,联合各方共建资源云化、贡献数字化、交付按需实时化的资源管理体系,畅通支付供给链路。
同时,探索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通过隐私计算等技术,构建产业数据全视图,推进支付数据融合应用,加速全行业数据要素流通与价值实现。此外,深入推进数字时代的电子支付互认互扫,共同探索新一代支付方式。
三是坚持全球化方向,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与各方加强协同、联合出海,与境内外支付产业主体开展多形式、多层面合作对话,进一步拓宽与
Visa、万事达、美运等国际卡组织合作范围,探索联合发卡、受理网络、权益等领域合作,与境外更多卡基、账基支付网络建立深度对接,合力打造跨境支付开放生态,促进贸易繁荣和互联互通。打造多边互通的跨境支付规则标准样板,提升我国规则标准的贡献度和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