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专家视点
专家视点
刘士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发展方向不动摇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光磊  日期:2016/3/13

  3月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记者会,履新未久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通过“三问三答”回应了市场各方对于注册制改革、股市异常波动和“救市”、熔断机制等诸多资本市场敏感话题。

  刘士余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这一根本方向,不能动摇。政府的职能是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离开“三公”原则就谈不上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谈不上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今后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全球化趋势中,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和重构要切实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但是每一项改革也都必须牢牢立足于中国国情。

  注册制改革不可单兵突进 配套改革需要一个过程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不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提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的注册制。这“一无一有”近日引发市场多种解读和议论。

  对此,刘士余表示,注册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顶层设计中的重要任务,是一定要推进的,但同时,注册制改革也不可以单兵突进。

  就此,刘士余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上述几项改革不是孤立的、独立的,甚至割裂的选项,逗号与逗号之间的内容是相互递进的关系,即把多层次资本市场搞好了,可以为注册制改革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注册制改革还需要一个相当完善的法治环境。2015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注册制改革的授权,并自今年3月1日起实施,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的这项授权标志着政府可以启动注册制改革,启动与现行核准制转换所需要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研究准备工作。

  “没有这个授权是不可以启动配套制度研究的,因为中国证监会履职的依据始终是‘证券法’。”刘士余表示,这些配套规章制度的研究论证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凝聚合力,不可以单兵突进。

  而就“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刘士余表示,创造条件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面要充分沟通,凝聚共识,证监会要集思广益。

  刘士余还特别强调,无论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证监会都必须时时秉承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理念,对发行人披露内容进行严格、真实的审查,即使将来实施注册制,不但不能放松这项工作,还必须加强。

  反思去年股市异动原因 未来要全面依法加强监管

  A股2015年年中经历了一段异常波动行情,此后,中央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采取多项稳定市场的措施。不过,目前对于最初的稳定市场的措施,市场各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对此,刘士余表示:“去年6月15日到7月8日的17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大幅下跌32%,造成市场较大面积恐慌,股票市场流动性几近枯竭、形势危急。”

  “当时,股指下行的势头对当时的金融市场的影响就好比一辆重载的油罐车,在下坡路上刹车失灵了,轻则车毁人亡,重则引发森林火灾、破坏文物、伤及无辜,这叫多重性风险。”刘士余比喻称,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出手稳定市场,必然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恐慌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政府果断出手对市场失灵的状况进行修复,稳定了市场,为修复、建设、发展市场赢得了时间。

  针对稳定市场的意见分歧,刘士余指出,因为每个人拥有的信息量不一样,对此事作出的判断也不一样。这些意见对于资本市场都是建设性意见,此后虽然大家意见有分歧,但是立场趋同。观点最后集中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根本方向,这个根本方向不能动摇。

  “今后当资本市场陷入完全失灵、连续失灵的情况时,仍然应该果断出手,这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让政府发挥更好作用的目标。”刘士余强调。

  就引发去年股市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刘士余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资本市场不成熟是重要原因,包括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成熟的交易者、不适应的监管制度。对此,证监会已经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快改革,转变职能,全面依法加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针对去年股市异动时期介入市场的中证金资金何时退出,刘士余表示,股市异动期间采取的措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特别是一些非常规的机制性措施,市场进入自我修复、完善阶段之后,已经或者正在退出。但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谈中证金退出为时尚早。

  探析熔断机制“夭折”背后 改革必须牢牢立足中国国情

  证监会今年年初推行的熔断机制仅仅实施4天就被叫停。对此,刘士余表示,当初研究、论证、施行熔断机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股市剧烈波动,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制度论证、研究过程中,沪深两家交易所及有关机构也征求了意见,征求意见的范围是比较宽、比较广泛的。但是制度推出以后客观上造成了助跌的情况,制度运行的结果和初衷基本背离了,因此,证监会立即叫停了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在推出的时候,可能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结构考虑欠周到。”刘士余表示,从投资者数量结构来说,我国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今后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全球化趋势中,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和重构要切实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但是每一项改革也都必须牢牢立足于中国国情。“单从投资者角度讲,我国是中小投资者占绝对主体的市场,这一点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与其他市场很不一样”。刘士余称。

  刘士余明确表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市场投资主体的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几年也不具备推行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