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团首次披露金融科技版图:每年投入十亿美元 人脸识别技术已对外输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肖乐 日期:2017/7/15
“平安不仅是一个金融公司,更是一个科技公司。”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执行官和首席运营官陈心颖在7月14日的平安投资者大会上表示。过去五年,平安集团每年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达到10亿美元,这些投入已经为其内部业务带来了极大的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与此同时,平安也在将这些技术向外输出,获取利润。
在7月14日的投资者大会上,平安首次披露了其在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区块链等方面所做的技术创新以及应用落地。
“金融和医疗板块还有很多需要科技提升的地方,例如社保的费改、费控,接下来会继续在这两大板块加大投入,向更深的维度挖掘价值。”陈心颖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提问时说道。
技术撬动四大生态圈
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金融是平安集团业务布局的四大生态圈,在这四大生态圈中,平安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
据平安科技首席产品专家区海鹰介绍,平安的人脸识别已经在集团内17个专业公司应用,帮助寿险、银行、普惠、陆金所等公司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例如,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帮助下,寿险的出单效率从过去的两小时下降到了1分钟,而人脸识别以及征信数据的应用能够帮助平安普惠在三分钟之内做出贷款的决策。
平安科技总经理陈立明表示:“平安科技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开发,已开始从识别技术向更先进更复杂的预测和决策技术进发,进行信贷审核时的微表情研究,声纹识别、流感疾病预测指数、驾驶行为分析等成果的深入研究。”
“利用微表情技术,能够识别卡车司机的状态,是否疲惫,能够及时作出提醒,预防事故。”区海鹰举例道。
不过与人脸识别技术相比,微表情、声纹识别等技术还处在相对早期的阶段。“人脸识别技术,17个子公司已经在用,声纹识别还比较新,正在测试第一阶段。1个正常人能识别100多个人的声音,我们希望机器可以达到10亿人。”区海鹰表示,“预计今明年会在业务中应用,比如放到电话中心使用。我们希望客户一打进来就可以识别出他的身份,不需要所谓的电话密码。”
从集团内部应用到同业输出
除了集团内部应用,平安正在向外部输出科技能力。据了解,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已经与国内超过200家银行、超过2000家非银金融机构合作。“金融壹账通能够帮助中小银行做零售银行,例如上海银行的直销银行就是应用我们的平台。”陈心颖表示。
在平安的另一个核心领域医疗板块中,平安已经形成了一个智慧医保管理服务平台,累计推广超过220个城市,帮助政府降低医保支出、提升服务及风控水平。“通过控费、管理药品使用、识别欺诈等,能够帮助政府节省约14%的社保成本。”陈心颖解释道。
在金融和医疗之外的场景中,平安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运用于深圳机场、深圳房管局、深圳社保等场景。未来,平安能够与机场公安、深圳机场共建分析模型,在提升安保的同时,每年或可获取超5亿次航空旅客出行数据。
内部应用成熟后,再向外输出,平安技术创新在创造内生价值的同时,也在获取外部盈利。“科技能够帮助集团低成本实现业绩增长。例如由于我们能够提供预测的技术,预测哪些地区更容易发生车祸,因此40%的车险事故能够在5分钟之内到达现场,这是科技为集团内部业务带来的价值。”陈心颖表示,科技板块孵化的公司陆金所、好医生都会上市,为集团提供新的价值。
陈心颖指出,金融资产领域当前的市场规模为200万亿,未来可达到350万亿;医疗健康领域同样具有较大空间,预计未来可以达到8万亿的规模。
“金融和健康医疗是过去五年投入比较大的板块,也是接下来最核心的板块。未来在金融和医疗还有很多要做,这两个生态圈会继续深入。比如社保的费改费控,希望能够从客户的角度去加大投入。比如金融壹账通,目前虽然有200多家合作银行,2000多家非银金融机构,但平均产品数还不多,还有更深的维度要挖。”陈心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