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不良率0.1% 渤海银行消费金融风控术解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玉敏 日期:2018/7/4
银行业消费金融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6月28日,在银保监主办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渤海银行作为业界考察样本,被予以详细解剖。
渤海银行董事会秘书、行长助理赵志宏表示,为顺应消费转型升级需求,该行将消费金融业务作为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消费金融领域开展事业部制改革。
相关转型启动于2017年,个人贷款部、网络银行部、信用卡中心分别变身为消费金融事业部、金融科技事业部和信用卡事业部。
赵志宏表示,事业部制的实施,强化了总行部门的经营职能,将原有的以组织、推动为主的成本中心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总行自营、总分行协作的利润中心经营模式,提升了业务运行效率,加快了业务创新步伐。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渤海银行消费金融类贷款余额326亿,占全行零售贷款的22%。赵志宏表示,在信贷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该行的零售信贷属于风险资产集约型的轻资本业务,占用的资产风险权重仅为53%。2017年,线上贷款项目一年的获客数已经超过了渤海银行成立12年来所积累下来的零售客户总量。
线上风控模型
赵志宏介绍,渤海银行的消费金融领域的线上贷款的模型建设、获客能力建设、流程制度建设、风险控制建设,都是在科技驱动下实现。其中,渤海银行自主开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控模型,目前不良率被控制在0.1%。
“只要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风控也要发生变化”。渤海银行信用卡事业部总经理廖石坚也在会上介绍,该行重构了风控模式,开发了自主风控模型。商业银行的传统客户和线上客户差异巨大,银行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并没有覆盖所有人,有很多用户甚至是信用白户。渤海银行的线上客户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第三方的合作引流,而线上引流在帮助银行批量化获客的同时,也提高了信贷审核的难度,导致风控流程更加复杂。
廖石坚举例,比如在渤海银行与蚂蚁金服“借呗”的合作中,就发现这样的问题,银行与借呗合作,借呗提供的客户,银行没有相关数据,而且信审方案需要将蚂蚁风控模型、银行方规则以及其他信审规则有机结合,操作流程十分复杂。此外,线上客群对于审核速度的要求也非常高,原有的风控系统已无法适应目前的需求。
为此,从去年开始,渤海银行联合第三方机构根据该行风险偏好和现有授信审批政策,加入数据模型量化模块,自主开发了风控模型,贯穿贷前、授信和贷后管理整个流程。
据介绍,反欺诈模型通过设置产品准入、身份证格式、身份证黑名单、手机黑名单、身份证手机失联、地址黑名单、多头借贷等大量数据的变量导入作为依据进行设立。信用评估模型以1-99的评分结果为依据,分数越高欺诈风险越高,拒绝最终得分在20分以上的客群。这虽然会拒绝11%的申请总量,但是也杜绝了95%以上的坏样本,最大化提升了评估的准确性。与蚂蚁金服合作的“借呗”项目,申请贷款的风控全流程无人工介入,实现自动化实时审批。业务上线近一年来,渤海银行的资产余额达70亿,不良率控制在0.1%。
深度场景化
廖石坚表示,在获客能力建设方面,渤海银行过去主要以线下渠道来获客,以线上渠道来服务。而现在,将线下渠道更多地打造成为高净值客户、核心客户的服务中心,将线上渠道更多地打造成场景获客的起点和O2O的源头。
渤海银行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曹刚锋也表示,渤海银行在消费金融服务上,用批发业务的思维做零售,不断扩大与头部平台线上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该行已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达成了合作,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长尾消费金融业务,特别是加大场景消费方面的金融业务合作,满足客户购物、旅游、装修等日常消费需求。
廖石坚表示,每一个场景都是生态,金融服务是互联网里最好的纽带。在跨界融合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流量的合作,而是深度场景化。
2016年8月,渤海银行正式上线“场景银行”,通过引入日常消费行为场景,将服务向消费金融场景的上游延伸,让客户在一个应用内,满足尽可能多的服务需求。
至于如何防止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和股市,曹刚锋表示,消费信贷业务,渤海银行侧重的是研发具有消费场景信贷产品,基于消费场景在贷款资金划付方面均采用受托方式。其次,在开发消费信贷产品时,就将此类贷款金额设定得比较低,大多用于1-3年的个人消费,其很难流入股市、房市产生收益,同时贷后管理方面会对该类业务,定期进行抽样检查资金流向。
在加强信用卡管理方面,关闭房地产类商户POS刷卡渠道。同时,不与房地产相关的场景进行分期/贷款合作,防止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此外,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模型,多维度考量客户的履约能力、负债情况,避免消费者过度消费,出现无法偿还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