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适时推弹性退休制 退休与否将由市场决定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 日期:2012/6/9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昨日(5日)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人社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目前,人社部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在总结国内外一些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论证,随着社会共识逐步增多,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推迟退休年龄、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已具备了实施的基础,并且对于缓解我国养老金支出压力、提高退休者收入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会出现老年人占用年轻人工作岗位等问题。因此,如何设计好这项制度需要周详的考量。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杨宜勇做评论。
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社会上争论已久,人社部这次明确表示,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并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是否意味着,弹性退休制度离我们已经很近了?怎么看这项政策?
杨宜勇:那肯定是离我们很近了。我觉得弹性主要是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弹性的选择权在领退休金的人,比如到你可以到65岁领取养老金也可以70岁,不是说是那种行政性安排退休年龄。因为每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每个老年人体力精力坐力的情况差别都是很大的。这个政策今年出台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现在年底事也很多,我估计可能十八大开完之后,新一届政府到位之后经过慎重的研究出台的可能性比较大。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企业的退休人员、年轻人等不同的群体对这样的弹性退休政策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的政策怎么来平衡呢?
杨宜勇:这个是很正常的,延长退休年龄,从宏观上讲有大的道理,每一群人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都有小道理,小道理到普通中道理,中道理到普通大道理。从大道理来看,我们现在的退休制度是1950年定的,1950点定的时候,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不到50岁,现在74.5岁了,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都80岁,60多年不动也是不合适的,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动。因为老年人50、60岁以后差异大,让他们自己选,60岁还是50岁,但你得有本事,这种差异化的政策。再一个,其实年轻人和新手跟有些老年人的专业技能,管理经验都是不能够简单相比的,比如医院,医院的医生,比如60岁的医生和26岁的医生,他不存在抢的问题。老年人只要能干,就应该让他干,这也是他的权力,到60岁不让他干了,你这也是一种歧视。但是干不干要由市场来决定,市场有人聘你,你就干,市场没人聘你,你就没法干了。
还有一点担心,因为在很多重要的管理岗位都是50岁左右的人,这批人群是否可以继续工作的选择?另外,是不是要延续他们现有的岗位的选择?
杨宜勇:这个就是要由市场来定,我觉得延迟退休主要是针对企业,社会上的,而不是说社会职工企业养老保险金的这部分,机关肯定不能干,机关里都有制度的,该60岁就60岁,副部长60岁都必须退。这个政策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一些专业技术岗位。
年轻人会不会被这些延迟退休人员挤占了岗位呢?
杨宜勇:静态的看可能有一些挤占,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就可能不挤占。因为去年退休下来的人当年办退休手续,平均年龄只有52岁,我们的退休弹性都是向前的,提前退休也叫弹性退休,现在讲的是向后的弹性,所以你说74.5岁的平均寿命你52岁退下来,你最多养老金过去只有10年现在15年,缺口到哪去怎么补,每一个人也要有社会责任,国家责任。
这种弹性的退休制度很多国家都有成熟经验,有什么模式可以借鉴吗?
杨宜勇:我问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有没有退休年龄,他说没有退休年龄,那就是弹性。但你要当教授,你每年得有考核的指标,任务得完成得了,你得干得动。比如你67了,你还和40岁的一样能干得动那才行,这个能不能延迟是市场决定,有严格考核的。我想在岗位上,还得看雇主他需不需要你,他需要你你才可能在这个岗位上,你才有可能延迟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