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银行卡博览 > 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
数字人民币专题研究:三个关键问题解答和投资机会分析
来源:华创证券  作者:徐康  日期:2021/12/28


  一、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货币,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IMF)称之为“价值的数字表达”。2018 年,BIS 下属支付及市场基础 施委员会(CPMI)提出了一个“货币之花”的概念模型,从四个方面对数字货币进行分类: 发行人(中央银行或非中央银行)、货币形态(数字或实物)、可获取性(广泛或受限) 及实现技术(基于账户或基于代币)。

  (一)法定数字货币

  法定数字货币是由法币的数字化形式,是基于国家信用且一般由一国央行直接发行的数 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实现形式可以基于传统中央银行集中式 账户体系发行;也可以不基于账户,类似于传统认知中比特币那样是于名下的特 定密码学与算法构成的数字,可称为基于价值(Value)或基于代币(token)。根据应用 场景不同,又可分为批发端和零售端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前者应用于银行间支付清算、 金融交易结算等;后者流通于社会公众。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储备金一般使用基于账户的方式,因此对应“货币之花”中的 CB 储备金和结算账户。当前私人数字货币对应“货币之花”的私人数字代币区域,但基本 都是通用型,批发模式的私人数字货币很少见。虚拟货币传统上是由私人机构基于虚拟 账户发行的,现常指基于区块链发行的私人数字代币(通用)。

  (二)私人数字货币

  私人数字货币是指没有国家信用背书、以社群的认可度来做背书的数字货币。无论是它 发行还是交易,都离不开社群对公示规则的认可。比特币是第一个去中心化的社群加密数字代币,此后产生了许多数字代币,这些数字代币主要在发行量、确认时间、使用 算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改变,本质上都属于去中心化的社群加密数字代币。

  二、数字人民币介绍

  数字人民币,又称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e-CNY,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 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 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可对应数字人民币对应于“货币之花”中的 CB 结算账户(通用)和 CB 数字代币(通用) 两块区域。

  (一)央行推进数字人民币的背景意图

  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建设适应时代要求、安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一是满足人 群众的支付需求,支持零售支付领域的公平、效率和安全。近年来,我国电子支付( 动支付)快速发展,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零售支 付服务,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培育了公众数字支付习惯,现金使用率逐渐降低。

  据 2019 人民银行开展的中国支付日记账调查显示,手机支付的交易笔数、金额占比分 别为 66%和 59%,现金交易笔数、金额分别为 23%和 16%,银行卡交易笔数、金额 为 7%和 23%,46%的被调查者在调查期间未发生现金交易。社会公众对零售便捷性、 安全性、普惠性、隐私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但私营部门仍存在安全、数据保护 患,数字人民币安全等级高,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

  二 是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探索改善跨境支付。以比特币、Libra(Diem)为代表 的私人数字货币受到部分群体追捧,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货币政策、跨境 资本流动管理等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客观上需要更为 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G20 提出了制定改善全球跨 境支付路线图的要求。

  (二)发行方式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模式称之为“双层运营”结构。所谓的双层运营结构,即上层 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对公众。央行按照 100%准备金制将央行数字货币兑 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公众。投放层的主体包括中 国人民银行和指定机构(目前是工、农、中、建、交通和邮储六个国有银行),作为中 央银行的负债,指定机构(一般是商业银行)需要向央行 100%全额缴纳准备金,再由 央行向指定机构发行数字人民币,并由指定机构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又称 “代理投放”,指定机构又称“代理投放机构”);

  数字人民币的中心化投放模式与电子支付工具不同。电子支付工具的资金转移必须通过 账户完成,采用的是账户紧耦合方式。法定数字货币则应基于账户松耦合形式,使交易 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又能实现可控匿名,使 得法定数字货币持有人可以直接将其应用于各种场景。

  (三)使用方式

  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即公众如何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讲到,目前央行数 字货币电子支付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以账户为基础的电子钱包,可以支 持近程和远程交易;二是条码支付方案,包括现在广泛使用的二维码支付;三是利用 NFC (标准近场通信)进行近程接触型交易,类似于 ApplePay、华为 Pay 等;四是手机中的 银行卡,包括通过 POS 机、二维码或 NFC 支付的信用卡、银联闪付;五是预付卡。 从试点过程中的支付方式来看。

  “扫一扫”和“碰一碰”是主要的两种近程支付方式。 “扫一扫”使用的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二维码支付方案,是一种近程在线支付方式, 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 APP 扫描商户二维码或者出示付款码,可轻松快捷完成相关支付。 “碰一碰”则是利用 NFC 技术的近程支付方式,可以在线进行也可以离线进行,但要求 手机必须安装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2020 年 10 月 30 日,据华为终端官方微博消息,华 为 Mate40 系列是首款支持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智能手机)。

  在线情况下,可以利用 POS 机或专用芯片进行支付,用户打开数字人民币 APP,点击设置界面打开 NFC,用手 机与商户 POS 机感应区轻轻“碰一碰”,就可实现支付;离线状态下,“碰一碰”仍可在安装了硬件钱包的交易双方间进行,用户打开数字人民钱包上滑付款,选择碰一碰的 支付方式,点击设置界面打开 NFC,与此同时,商家也 打开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下滑 收款,同样选择“碰一碰”并设置收款金额,即可完成支付。

  远程支付方式与公众习惯的线上支付流程十分类似,用户需要先在数字人民币钱包中创 建子钱包,选择推送子钱包到指定的 APP,再打开相应 APP,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 在支付选项中选择“数字人民币”完成线上付款。

  (四)数字人民币钱包

  数字钱包是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和触达用户的媒介。涉及思路上可能参考个人银行账户的 分类,即Ⅰ类、Ⅱ类、Ⅲ类账户的身份要求严格程度和操作权限相匹配。

  1、按照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分为不同等级的钱包。 指定运营机构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对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实名强弱程 度赋予各类钱包不同的单笔、单日交易及余额限额。最低权限钱包不要求提供身份信息, 以体现匿名设计原则。用户在默认情况下开立的是最低权限的匿名钱包,可根据需要自 主升级为高权限的实名钱包。

  2、按照开立主体分为个人钱包和对公钱包。 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开立个人钱包,按照相应客户身份识别强度采用分类交易和余 额限额管理;法人和非法人机构可开立对公钱包,并按照临柜开立还是远程开立确定交 易、余额限额,钱包功能可依据用户需求定制。

  3、按照载体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 软钱包基于移动支付 APP、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应用程序接口(API)等为用户提 供服务。硬件钱包,是指基于“芯片”形式存在的钱包,比如智能卡、手机、可视卡等。 除标准卡式硬件钱包外,银行支持根据市场需求定制各类异形卡式硬件钱包。如手表、 手环、老人拐杖、老人报警器、徽章、门禁、盲人报时器等各类异形设备,携带更方便、 支付更便捷,可广泛应用于公交出行、封闭园区管理、大型赛事等民生领域,跨越传统 支付鸿沟。

  4、按照权限归属分为母钱包和子钱包。 钱包持有主体可将主要的钱包设为母钱包,并可在母钱包下开设若干子钱包。个人可通过子钱包实现限额支付、条件支付和个人隐私保护等功能;企业和机构可通过子钱包来 实现资金归集及分发、财务管理等特定功能。

  (五)核心体系:一币两库三中心

  为了形成央行和指定商业银行相应的数字人民币管理系统,并实现确权登记、身份认证、 交易监管等功能,央行构建了“一币、两库、三中心”的央行数字货币核心体系。一币 是央行数字货币,由央行担保并签发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字符串。两库是指中央 银行的发行库和商业银行的银行库。其中,中央银行的发行库是在央行私有云上存放发 行基金的数据库,商业银行的银行库是负责代理投放的商业银行管理数字人民币所需的 数据库。三中心是指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

  其中,认证中心对央行数 字货币机构及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登记中心是记录每一笔央行数字货币及对应 用户的身份,完成权属登记,记录交易流水,完成生产、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全过程 登记。大数据分析中心是反洗钱、支付行为分析、监控调控指标分析等。 为实现数字人民币的中心化管理及可控匿名,支付数据并不是完全交由流通层管理,代 理投放机构需要每日将交易数据异步传输至央行,相关机构也需要及时就数字人民币的 大额及可疑交易向央行报告,便于央行掌握必要的交易数据以实现监管和反洗钱。

  (六)数字货币推进节奏

  2020 年 4 月 19 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 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 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2020 年 11 月 24 日,数字人民币新增上海、长 沙、海南、青岛、大连、西安六地试点。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形成“十地一场景” (“10+1”)的格局。除了深圳、苏州、北京三地已经完成多轮试点外,其余城市都在 积极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相关布局。

  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已经进行了六轮,共发放数字人民币 1.1 亿元,超过 877 万的公众 参与抽奖,超过 50 万人领取并使用。整体来看,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一直在稳 步推 进,本着“成熟一处,试点一处,覆盖面逐步扩大,并发量不断提升”的节奏,并不 急 于在某一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推广,而是先在一个区、一个市进行试点,支付方式从在 线到离线,支付场景从线下到线上,并发金额从 1000 万到 4000 万,试点商户从 3000 家 到数万家。在试点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并不是依靠一己之力推行数字人民币,而是 广 泛联合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零售商户,将发行流通与交易场景紧密结合,技 术 创新与设备改造齐头并进,共同打造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几个关心的问题解答

  (一)数字人民币会替代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吗?

  1、概念上央行数字货币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属于不同维度 从本质上讲,数字人民币是“钱、货币”,移动支付是“收付款方式”。2020 年 10 月 25 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外滩金融峰会上明确了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 平台的关系,数字货币和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并非处于同一维度。微信和支付宝是金融 基础设施,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在电子支付场景下,微 信和支付宝钱包里装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公众仍然可以用微信、 支付宝进行支付,只不过钱包里装的内容增加了央行货币。

  2、部分替代不可避免 数字人民币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在支付终端和支付体验上都有很大的重合,确实存在一 定的替代效应,赋予了商业银行新的竞争机会。 从产业链影响角度分析,原来交易—清算——结算的流被程缩短。央行数字货币实现支 付即结算,此外,数字人民币账户松耦合,即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 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所以对产业链来说,原来产业链上 部分机构的业务规模将受到负面影响,蛋糕变小了,原来的商业模式可能被改变。

  另一 方面,利用数字货币机会布局较好的机构可能会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行业格局也会产 生一定变化。 从安全性角度分析,首先,央行数字货币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更加安全。央行数字货币 由央行发行并进行信用担保,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除了央行之外,理论上商业银行都 有可能出现破产,所以央行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避免这种情况。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没 有使用央行货币,而是使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结算,但却没有存款保险。理论上如 果破产,居民存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将收不回来。 从使用范围角度,央行数字货币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使用场景更广泛,并能在一些极 端场景发挥作用。

  现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普及率很高,但仍存在一定支付壁垒:某些 能使用支付宝的地方不能使用微信,能用微信的地方不能使用支付宝。但央行数字货币 将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央行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具有强制力。只要国内能使用 电子支付的场景,都不能拒绝接收央行数字货币,就如同任何场所都不能拒绝接收人民 币纸钞一样。央行数字货币还能实现“双离线支付”,即在收支双方都离线的情况下仍 能进行支付。在央行数字货币出现之前,只有纸钞能够完成双离线支付,即便是发达的 电子支付也所无法做到。只要两个人都安装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 也不需要信号,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相互碰一碰就能实现实时转账。

  3、替代规模和程度取决于银行的商业运营能力 能否替代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营业能力。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支付便捷性和用户体验、 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我国零售支付领域最主要的支付方式,特别是以支付宝与 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凭借丰富的场景优势和完整的服务生态,渗透到消费日常

  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零售场景的金融基础设施。所以虽然商业银行获得了二次竞争的 机会,但能否在打法上胜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同样可以接 入央行数字货币。这对支付宝和微信来说,意味支付工具发生了变化,从此前使用商业 银行存款货币进行支付变成了使用央行的存款货币,也就是数字化人民币进行支付。但 这不仅不会改变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渠道和场景能,但会对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造成一 定影响。

  考虑到移动支付的渗透率已经接近天花板,存量市场的竞争将更加艰巨。 支付宝和微信的固有优势面临数字货币的挑战和平台垄断整治的影响。比如,财付通在 个人类交易场景具支付优势,发红包和转账是优势所在,基于社交属性的红包转账优势 数字人民币难以替代。根据 Ipsos 的调查,财付通用于发红包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均达 到 76%,在红包领域形成专属优势;财付通用于转账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 49% 和 52%,也领先支付宝(分别为 40%和 37%)。发红包和转账有强社交属性,是微信和 QQ 的固有优势,财付通在此应用场景的强势地位势将延续。

  支付宝在线上消费类交易场景处领先地位,网购支付存在优势,但随着互联网平台整治, 未来淘宝系将可能对其他支付方式开放,地位存在较大挑战。根据 Ipsos 的调查,支付 宝在网购支付的领先优势稳固,其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 63%和 62%,而财付通分 别为 27%和 29%,与上期相比差距拉大。在线上休闲娱乐预订、线上航旅产品预订和游 戏充值等线上支付场景,则是财付通占优,领先幅度也较明显。

  财付通在线下消费类场景支付保持优势,未来将受到数字人民币较大的冲击。线下支付 场景的争夺是一场资源消耗战,需要持续发力,维系和商户的长久合作关系。同时,线 下支付具有可见性,更多的品牌露出本身具有示范效应,是移动支付玩家的必争之地。 根据 Ipsos 的调查,财付通在线下支付场景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 47%和 51%, 虽然维持着对支付宝(占比分别为 46%和 43%)的优势,差距较上期缩小。检视线下消 费所覆盖的众多具体支付场景,财付通大多处在领先地位。但在跨境支付(即境外出差/ 旅游/购物)上,支付宝延续了领先优势,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明显高出财付通。

  (二)可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吗?

  社会各界对数字人民币在实现跨境使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较为关注。跨境支付 涉及货币主权、外汇管理政策、汇兑制度安排和监管合规要求等众多复杂问题,也是国 际社会共同致力推动解决的难题。货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的市场选择过程,国际货币地 位根本上由经济基本面以及货币金融市场的深度、效率、开放性等因素决定。数字人民 币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数字人民币兼容基于账户(account-based)、基于准账户 (quasi-account-based)和基于价值(value-based)等三种方式,采用可变面额设计,以 加密币串形式实现价值转移,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但当前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 支付需要。

  1、 难以撼动 SWIFT 体系 大额数字人民币交易还是基于账户体系,基于账户体系的跨境支付目前看来仍难以绕开 SWIFT 体系。SWIFT 全称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Telecommunications)。SWIFT 运营着全球最大的金融通讯网络,是机构间支付信息 输,处于通讯层。

  按功能来划分,一笔完整的文件包括交易、清算、结算三个环节, 通常涉及客户(如个人、企业)、银行、支付机构、转接清算机构及央行。三个环节的 顺利完成,有赖于支付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与交互,SWIFT 就是机构间信息 的传输通道,负责在安全、可靠、标准化的环境中,为所有接入机构传递金融指令与 关数据。与 Visa、CHIPS 等支付系统不同,SWIFT 不分析处理报文具体信息,也不持有 或转移客户资金,更不向会员机构开立或管理资金结算账户。在跨境交易中,SWIFT 处 于通讯层,扮演机构间传递支付信息的角色。(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SWIFT 的诞生最初是为了满足在跨境支付过程中,境内银行与其境外代理银行 (correspondent bank,也被称为往来行)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境内支付依赖央行清算系统不同,跨境支付需借助商业银行之间双边代理关系形成的代理行网络。境内支付基于 中央银行信用,形成“央行-银行-终端客户”的双层支付网络结构。机构间的信息转接与 资金结算,通常由央行运营的支付系统完成。跨境支付基于商业信用,由多家代理 行建立信任链条,形成分布式的网状网络。资金的跨境划拨,一种方式是商业银行直接 在境外开立分支机构,通过行内代本模式实现。

  另一种方式是境内银行寻找一家境外 网点的代理行,相互开立同业往来账户、建立双边代理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如非主流 地区或币种),代理行也需要寻找一家甚至多家中间行,才能搭建一条完整的跨境资金 通路。因此,在跨境支付场景下,基于银行双边代理关系的代理行网络,扮演的正是类 似境内央行及跨行清算系统角色。

  2、 可以在强贸易绑定场景通过数字人民币的便捷性加强人民币国际化渗透 数字人民币的信用基础还是基于账户体系,不能做到像比特币那样天生即无国界的通用 币。但可以利用数字人民币的便捷性,在部分贸易强相关场景用数字人民币作为一般交 换媒介。 在跨境支付领域,产业链条长、成本高、速度慢、收费不透明等顽疾一直无法得到根治。 近年来,部分科技巨头将跨境支付作为业务重点,谷歌支付、WhatsApp Pay 在东南亚、 非洲各国的陆续落地,特别是 Facebook 的 Diem(原名 Libra)采用区块链支付方案,可 能对跨境支付产生“革命式”影响,受到各国央行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可预见的是, 未来将有更多的国际巨头效仿谷歌、脸书,基于其用户、场景优势进入支付领域,并尝 试构建各自的跨境支付网络,数字人民币依托其便捷性和央行背书,主动出击寻找机会, 可能在部分和我国贸易强相关的国家实现人民币出海。

  (三)数字人民币和区块链的关系

  根据央行的介绍,数字人民币在技术的选择上,央行不预设技术路线,所以也就不会强 制采用区块链技术。按照目前的设计,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将主要应用于小额零售高频场 景,所以最为关键的就是满足高并发需求,定位于 M0 替代的央行数字货币交易系统的 性能至少在 30 万笔/秒以上的水平。这种性能要求,当前的区块链系统很少能够达到。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就无法运用于央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央行数字货币研 究所披露的专利信息、区块链技术被用于数字货币钱包地址的管理、交易信息的监管以 及数字票据的交易监管。 目前,央行对加载智能合约保持审慎态度,数字人民币加载除法定货币本身功能以外的 智能合约,将影响其法偿功能,褪化为有价票证,所以目前数字人民币和比特币等完全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存在差异。

  四、投资分析

  数字人民币产业图景的基本框架为发行流通+交易场景+技术创新+设备改造。为支撑数字 人民币支付方式,并围绕其构建适合的金融体系,流通机构必须做出相应的技术变革。 包括银行核心系统、数据库、支付机具等,相关行业的业务流程也会发生变化,如征信 行业可以获得央行输出的消费支付行为数据,更详实的交易数据为信贷行业提供更合理 的用户信用评估;支付机具生产商将接受新一批支付工具订单,特别是基于物联网的异 形支付工具可以结合元宇宙产生新的玩法。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各个部分来探讨可能的参 与单位以及产业机会。

  从产业链分析,数字人民币推广存在两个大的机会和四个小的机会。大机会是资金流+ 信息流+新体验带来的多个市场多个产业的联动升级。两个大的机会分别是消费支付信息 市场打开流通堵点和结合元宇宙的支付新形式带来的硬件升级。小机会是数字人民币的 出现会带来相应社会配套设施升级改造为刚性需要,各项基础设施升级,相关产业链的 公司将迎来加速发展的契机。四个小机会分别是支付产业链条的机具生产,银行 IT 服务 迭代,商业银行占领原第三方平台市场和第三方数字支付平台格局变化。

  (一)打破账户体系垄断,消费+支付数字价值进一步释放

  数字人民币的用户身份信息和支付消费信息由数字人民币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 分析中心保管,打破了原来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垄断,数据携带技术上进一步具有可行性, 为数据要素流通市场的建立打下基础。 账户是支付结算等社会资金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金融账户是金融体系的基础和服务支撑, 所有的资金流转和财富的货币化寄存以及个人属性的信息都要依托金融账户进行。

  大科 技公司的金融业务往往起步于轻资产负债表的支付业务,然后在此基础上直接或者与传 统机构合作逐步拓展到信贷、保险、储蓄、投资等领域。并且在业务拓展中,大科技公 司往往更关注传统机构服务不足的市场,例如在信贷领域,蚂蚁金服与微众银行(WeBank) 主要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在储蓄产品领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的余额 宝 99%的客户都是投资金额较小的散户。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规模、产品种类和信息汇 集能力较弱,而 BigTech 能扩展新的数据来源,并且通过整合数字化的信息借助大数据 技术来快速准确的分析客户偏好、习惯和需求,从而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

  如支付宝 的超级账户其实实现了控制权从银行到蚂蚁(第三方平台)的转移,打破银行账户管理 的垄断地位,构建了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并存的“二元账户体系”。在移动支付领域, 逐步淡化银行账户概念,建立起事实上的、由第三方管理的超级账户体系,基于该账户 可以搭载客户银行卡和财富管理业务,用户的支付余额脱离了银行体系,银行变成资金 的渠道。 未来,数据垄断被打破,数据孤岛得以联通,结合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出 台和征信机构的完善,数据价值将进一步释放,这是未来我国诞生新的商业模式的底层 逻辑。

  (二)元宇宙+新支付体验带来新玩法

  在元宇宙世界物质是可以无限复制的,代表稀缺性的是人的时间(注意力),而对虚拟 世界,代表稀缺性的是算力,数字货币或许是元宇宙支付媒介的一个可行解。根据 Shaan Puri 的“元宇宙”理论,元宇宙是一个时间概念,元宇宙代表数字生活比屋里生活更有价值的时刻,进入元宇宙时代以后,数字世界对人类注意力的吸引比现实生活更多。而 在过渡到人元宇宙时代这个奇点之前,各种支付手段和支付玩法会元宇宙的支付形态进 行探索。

  而碰一碰支付这种基于硬件,打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支付形式 将成为元宇宙时代探索支付方式的新土壤。 元宇宙要考虑一个支付的安全载体,在元宇宙设备中加入安全芯片,便成为了一个支付 的机具,如可支付 VR 眼镜,2016 年支付宝就推出了 VR Pay,用户在 VR 平台或 VR APP 中选择商品,确认购买,进入支付,在 2021 年世界人工大会上交通银行做过展示。 另一方面,元宇宙的激励机制需要一种代币在数字空间行使跨社区支付的职能,而目前 我国社区型的私人代币已被定义为非法金融活动,基于数字人民币而衍生的元宇宙激励 方式将是主要探索方向。(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数字货币支付受理终端

  建议关注支付硬件市场,数字货币的推广和条码支付监管等政策的实施将带动支付受理 终端硬件的迭代升级,收款端智能支付设备供应商、付款端的实体硬件钱包供应商。支付受理终端是商业银行或支付机构布放在商业网点或特约商户处的受理机具,能够获得 用户的账户信息,具有通讯功能,并接受操作人员指令而完成交易信息和有关信息交互 的设备。根据央行的数据,截至 2021 年二季度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特约商户 2403.32 万户,联网机具 3273.33 万台,ATM 机具 98.67 万台,上述支付硬件都将有升 级的需求,升级替换空间较大。

  (四)银行 IT 服务

  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交易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因其法币定位,未来银行需要升级 系统以适应数字货币的交易需求。全国有 4608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银保监会数据显示, 2019 年全年,主要银行机构的信息科技总投入超过 1730 亿元,同比增长 22.8%;2020 年银行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 2078 亿元和 35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0% 和 27%。年报分析显示,上市金融机构普遍比较重视金融科技相关人员和资金投入,以 “金融科技”“信息科技”“信息技术”“科技”“技术”“研发”等口径在年报中披 露了金融科技相关人员和资金投入情况。

  以 38 家 A 股银行类上市金融机构为例,分别 有 24 家和 18 家银行在 2020 年年报中披露了金融科技相关资金投入情况,55.56%的银行 金融科技相关资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 3%以下,44.44%的银行金融科技相关资金投 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 3%-5%。负责投放数字人民币的六大行投入规模均在 2.5%以上。

  (五)第三方支付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与场景服务公司,具体如第三方支付服务和收单公司也将受益于数字 货币的落地,哪家机构在推广中占有先机可以改变格局占据新的优势。

  (六)商业银行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加速了金融脱媒,通过新设、并购、参股、合作等模式渗透进入金 融行业。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渠道优势割断了银行与客户的联系,垄断了网上获 客的流量入口,导致银行客户黏性降低。另一方面银行以往对客户的了解大多基于网点、 客户保持低频次的互动关系,获得片面、局部、滞后的客户数据。但数字人民币给商业 银行再次竞争的机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