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展望之金融行业专题报告,各金融行业稳步跟上
来源:宁夏金融观察 作者: 日期:2020/10/29
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助力“双循环”
从近期政策趋势热点来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期间一项重要任务。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金融体系强化支持实体经济。市场端包括全面推行注册制、优化退市制度等;投资端包括全面对外开放、引入长期资金等;机构端包括支持金融行业做大做强、分类评价制度优化等。银行机构将继续加强支持实体经济,完善公司治理。
二、金融科技重塑银行业格局,数字货币发展如火如荼
(一)金融科技重塑银行业格局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生物识别、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发展阶段经历了金融电子化到电子支付、普惠金融发展,再到基于大数据的金融科技渗透银行的营销、风控、运营、业务等各个方面、重塑银行产业生态的阶段。2019 年 8 月,央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提出 27 项措施,指出未来要推动金融大数据融合、加快云计算金融应用、构建智能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分布式数据库研发应用、健全网络身份认证体系、加大科技赋能支付服务力度等发展,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和完善金融产品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金融惠民服务能力,加强金融风控和金融监管。
金融科技定义新零售。首先,基于“线上+线下”的数字化建设,银行可以通过对大数 据进行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知识图谱等方法的挖掘,刻画细分客群的特征,进行精准营销。如平安银行口袋银行首页的精准营销广告,转化效果比人工投放提升超过 50%。2019 年末,平安口袋银行 APP 注册用户数 8,946.95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43.7%,月活跃用户数(MAU)3,292.34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23.5%。其次,基于数据挖掘、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技术,商业银行可以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客户服务体验度, 增强客群沉淀。平安银行通过 AI、BI 构建智慧大脑,驱动前、中、后台管理决策自动化、智能化,形成敏捷、高效的管理模式。华夏银行通过金融科技优化流程,全流程平均耗时压缩 30%。部分银行通过 AI 客服、生物识别技术的研发,为客户提供 24 小时服务, 客户可以远程办理部分业务,使得人工成本和物理网点成本的大幅压降,客户流程效率和服务体验得到提高。第三,智能投顾迸发私人银行业务活力,促进长尾客户的挖掘。招商银行于 2017 年首个推出智能投顾“摩羯智投”,随后工行、中行、建行分别推出了“AI 投”、“中银慧投”、“龙智投”。智能投顾的起投点较低,但可以给予每个客户基于完善模型 体系及后端庞大智能团的专业服务,利于长尾客群挖掘和私行客户沉淀。第四,通过手机银行等 APP 构建场景化生态圈,聚焦核心场景开展流量经营,实现从用户到客户的转化。如平安银行在线上持续迭代升级口袋银行 APP,在线下持续复制推广“轻型化、社区化、智能化、多元化”的零售新门店。根据易观千帆数据,当前的银行 APP 中,除了四大行外,招商银行、招商银行掌上银行、平安银行口袋银行活跃人数及渗透率领先行业。
金融科技定义新对公。金融科技加强了供应链金融的产业联动、生态构建和风险防范。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一方面,银行可以依托核心企业和交易平台深挖行业,通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覆盖全产业链客户融资和服务需求,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账款融资、信用融资等多种服务,形成产业生态圈。如平安银行的供应链应收账款云服务平台“平安好链”,民生银行的“民生 E 链”,中信银行的“酒商贷”、“云链”等特色供应链融资项目。另一方面,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可以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如工商银行的“工银融安 e信” 能为客户提供集基础风险筛查、深度风险挖掘、专属定制服务以及租赁式反欺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风控服务。金融科技增强对于小微业务的风险识别能力,降低小微业务的风险控制成本,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小微企业由于经营不稳定、规模较小、公司治理较不透明等原因,经营风险和还款风险较大,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小微企业风控系统的完善。如平安银行小企业数字金融平台(KYB)、农业银行 “微捷贷”等。2019 年,平安银行 KYB 服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142.2%。
金融科技定义新风控。首先,通过大数据提升风险识别能力、AI 帮助构建智能风险识别预警系统,风险审批流程效率得以提高。常熟银行零售金融大数据风控平台将平均风控判别时间从 20 多分钟压降至 15 秒。平安银行零售阿波罗审批平台将贷款产品审批时长缩短至 10 秒以内,公司业务智能放款系统将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出账从 4 小时压缩到 5 分钟,大幅提升放款效率。其次,对用户画像进行特征识别、关联分析和大数据征信平台的构建完善信贷违约风险识别机制。通过积累诸如用户行为数据、借贷数据、信用数据、地理位置数据、业务流数据等,并进行数据建模、画像构建和风险定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建征信体系或与使用同一的征信平台实现大数据征信及风险精准评估。第三,发展生物识别、个人信息校验、大数据提升银行反欺诈、反洗钱能力。语音识别与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相结合,可以应用于银行远程开户、用户咨询以及交易确认等环节。大数据分析提升了异常交易识别和风险预警能力。2019 年,平安银行 SAFE 智能反欺诈体系年累计防堵欺诈损失超 10 亿元,跨境业务利用大数 据等技术智能识别高风险客户及可疑业务,有效控制了 90%以上的程序性合规风险。上半年,招商银行“天秤系统”30 毫秒即可对疑似欺诈交易作出拦截判断, 将非持卡人伪冒及盗用金额比例降低至千万分之五。
(三)数字货币发展如火如荼
数字货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数字货币定位于 M0 数字化,替代实物现金,同现钞一样具有无限法偿性。近年来,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M0 占 GDP 的比重不断下降, 占比从 2009 年的 11.0%下降至 7.8%,但是非央行中心化管理的电子支付在保护用户隐私、支付效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数字货币实现 M0 数字化,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既是对现有电子支付体系的补充,又减少了现金的洗钱、逃税漏税风险,提升现金流通便利性。第二,数字货币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坚 持“双层运营”结构,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下层是商业银行和平台对公众兑换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结构既借助了商业银行在人才、技术 等基础设施和客户基础,又避免了商业银行被边缘化或通道化。第三,数字货币框架为“一币两库三中心”,“一币”指由央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两库”指数字货币发行库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三中心”指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
数字货币对 M0 的替代削减了商业银行纸币保管、流通、维护成本,能够提高货币流通效率和市场活力,优化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支撑银行资产端需求。现钞从纸币制造印刷防伪、纸币运送和存管,到商业银行现金支取和清点核对、纸币维护和管理、反洗钱等工作,均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数字货币对于纸币的替代可以使得央行以及商业银行在纸币生产流通中的维护成本得到压降,优化商业银行的成本端管理水平,减少人民币交易成本和交易摩擦。目前,央行的数字货币基础货币设施建设,不收取流通服务费用,进一步节约了人民币流通成本,提高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流通效率,有利于实体经济进一步迸发市场活力,反哺商业银行的资产端需求。
数字货币从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双离线支付等方面促进电子支付体系的完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利于盘活银行场景生态。近年来,电子支付快速发展,2019 年电子支付金额和笔数达 2607 万亿元和 2234 亿笔,分别较 2013 年增长了 1.42 和 7.66 倍,但是快速发展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存在种种弊端。在反洗钱、凡欺诈方面,第三方支付的余额资金不受存款保险的保护,不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数据独立,监管的监督力度有限,不利于集中管理监督资金走向和防范洗钱、欺诈风险,且存在移动设备丢失导致的信息泄露等网络完全问题。在资金沉淀方面,资金在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处滞留,可能存在资金安全、支付、流动性管理不当的风险。在市场结构方面,第三方支付牌照目前的牌照较难获得,存在行业垄断风险,不利于第三方支付的行业发展及消费者权益的保障,放大市场风险。央行的数字货币通过区块链可信加密技术、智能合约嵌入、大数据监管等技术,强化了中心化管理,实现可控匿名,可以加强资金交易信息的监管, 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下,增强银行反欺诈、反洗钱、反腐、反恐怖融资的征 信能力、KYC、AML 体系建设。同时,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在传输介质与终端(手机等硬件)都离线的情况下完成支付的过程。用户只需要保证硬件终端电量充足, 数字钱包余额充足,交易双方硬件近距离接触,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即可完成支付。银行信息系统的优化叠加双离线支付,数字货币在银行的场景生态将得到极大地盘活。目前,数字货币在四大行等展开试点,前期信息系统完善、金融科技和场景生态构建良好的银行将有望通过试点沉淀客群,进一步拓展场景应用。
数字货币提升货币政策效率,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利于银行稳健发展。数字货币可以通过对货币流向的紧密监测,实现定向领域的精准投放。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货币投放经过商业银行会产生货币乘数和投放方向的变化,因此近年来我国推出定向降准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增强定向领域的货币投放,而数字货币结构的设计使得央行和个体及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可以在特殊时期直接对个体和企业进行数字货币投放,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稳定经济金融市场。数字货币中心化管理提高了支付结算和资金周转效率,促进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顺畅,并改善市场结构不均衡导致的垄断和市场分割情况,打破零售支付壁垒,促进中小企业和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货币可能成为新的货币政策工具,随着数字货币的发展,对于数字货币利率或者结算费用的调整直接影响利率下限。央行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在货币投放中嵌入逆周期机制, 稳定货币投放对于经济金融的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提升和经济周期的逆向调节, 有利于稳定商业银行盈利预期,促进商业银行稳健发展。
数字货币整合了分散的电子支付,进一步确立了人民币作为主权货币的地位,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基建的发展,商业银行的部分国际化业务和数字基建等带来的投融资需求有望进一步拓展。人民币数字化走在世界前列,随着数字货币的发展,数字货币对于跨境交易清算的便利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减少对传统国际货币的依赖。人民币国际化增加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等业务,长远视角下,国际化布局领先的银行或将收益,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等。另外,数字货币归属于数字化进程,将提振 5G 网络、数据中心(IDC)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需求,目前,DC/EP 首批试点机构包括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大行和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数字基建和区块链分布式架构、密码技术、安全芯片、移动支付、可信计算等相关科技发展拉动的投融资需求利好银行资产端的规模增长。
(四)十四五规划展望下的银行个股推荐
展望十四五规划,金融科技和数字货币发展态势延续,金融科技对于银行零售、对公、风控各环节的影响将重塑银行业格局。四季度,在经济复苏支撑资产端需求、前期不良加大出清缓解资产质量风险、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缓和息差压力、板块估值低位吸引资金流入等多维共振下,银行业行情有望修复。推荐金融科技与零售领先的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优质特色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数字货币试点惠及的中国银行。
平安银行:依托平安集团优势,金融科技业内领先。2019 年 IT 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同比增长 35.8%,科技人员(含外包)较上年末增长超过 34%。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快速发展,上半年代理及委托手续费同比增长 54%,私行客户数及 AUM 分别同比增长 33.1%、50.8%。FICC 业务业内领先,上半年净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189%。
招商银行:零售之王,ROE 上市银行第一。招商银行 2015 年率先进行零售转型,2017 年首个推出智能投顾,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行业第一,上半年末零售客户数突破1.5 亿,零售存款余额位居全国性中小型银行第一,私人银行客户数 AUM 分别较上年末增长 11.46%和 11.94%。2019 年金融科技投入同比增长 43.97%,占营收比重达 3.72%,远远领先大行和其他股份行。上半年 ROE 位列上市银行第一,不良贷款率居上市股份行最低,维持高质量发展。
常熟银行:深耕小微及村镇,小微服务标杆银行。常熟银行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 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公司超六成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超七成投向涉农领域,近八成服务于实体经济。异地扩张效果显著,小微业务模式可复制性较强, 常熟外营业利润及贷款贡献近 60%,6 月 3 日常熟银行董事会决议拟出资 10.5 亿元入股镇江农商行,异地扩张力度加大。受益于小微业务的发展,上半年常熟银行的净息差位列上市银行第一,较强的小微风控能力使得常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居上市农商行最低。
宁波银行:利润增速同业第一,金融市场业务特色。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6%,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一,盈利水平突出。宁波银行对于金融市场业务时机把握精准,债券投资和理财投资优势突出。上半年投资类资产同比增长 24.7%,主要增配政府债券、金融债、同业存单等;代理类业务、银行卡业务、咨询类业务手续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53.8%、47.1%、25.4%。上半年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在 0.79%的低位,资产质量行业第一。
中国银行:国际化水平领先,资产质量企稳。中国银行的国际化水平在银行同业中遥遥领先,2019 年境外净利润占比 29.0%,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助力,国际化优势突出。另外,数字货币在大行间的试点有望进一步沉淀客群和深化场景生态。上半年中国银行不良贷款净生成率为四大行最低,随着资产端需求回升、不良贷款较早出清,资产质量和利润增速有望边际改善。
三、证券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直接融资逐步提升
(一)政策助力证券行业做大做强
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资本市场建设,推出科创板、探索注册制、推动与境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指向的都是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监管层多次提出要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进一步优化并购重组、再融资、分拆上市等制度,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债券融资方面,积极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准入和信息披露标准统一,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从各种政策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趋势,那就是越来越鼓励实体经济从债务融资转向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有助于优化金融结构,有效促进新经济行业发展。
2017 年以来,我国直接融资比例逐步提升,未来还将稳步上升,直接利好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券商,助力证券行业做大做强。
证券行业处于宽松创新监管周期。政策面来看,2000 年之后,证券行业经历了两轮完整的监管周期,2003-2007 年是第一个周期,主要政策为股权分置改革;2008-2014 为第二个周期,推出创新 11 条;目前行业处于第三个周期的宽松阶段,全面推行注册制,行业加速对外开放加速,“深改 12条”明确指出改革方向。
2020 年政策宽松预期持续,新证券法出炉提供制度基础保障,全面推行注册制增加资本市场容量,新三板深化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全面对外开放促进行业高水平发展。
(二)2020 前三季度市场交投活跃,投行业务规模大幅增长
在宽松创新的政策支持下,证券行业业绩持续向好。2020 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 经纪业务和投行收入大增。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 2020 年上半年经营数据,134 家证券公司中 124 家实现盈利,10 家亏损。134 家证券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34.04 亿元,同比 19.26%;净利润 831.47 亿元,同比+24.73%。分业务条线来看,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交易单元席位租赁)523.10 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 221.10 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 32.07 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 19.90 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 142.91 亿元、利息净收入 275.66 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702.74 亿元。
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134 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 8.03 万亿元,净资产为 2.09 万亿元,净资本为 1.67 万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1.64 万亿元, 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 11.83 万亿元。
2020 年上半年证券行业 roe 为 7.96%(年化),一改 2015 年以来一路下滑的态势, 创下 2016 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根据杜邦分析法,roe=roa*杠杆率,2020 年上半年证券行业roe 提升主要归因于roa 的提升,在杠杆率仅提升 4%的情况下,roa 大幅提升 26%。
2020 年前三季度 A 股日均成交额 8629.45 亿元,同比增长 59%。其中 7 月 A 股日均成交额 13084.73 亿元,同比增长 230%,为 2018 年以来日均成交量最高一月。进入八月后市场活跃度逐步降低,连续两个月成交量下滑,9 月 A 股日均成交额 7680.47 亿元,但同比依然上涨 36%。
2020 年前三季度 IPO 融资规模累计 3557.38 亿元,同比上涨 154%。尤其是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实施后,IPO 公司数量连续上升,三季度平均每月 IPO 公司数量近 60 家。
在政策和市场共同作用下,券商基本面持续向好,目前板块市净率 2.1 倍,处于历史估值 40%分位点,未来还有上升空间。
2020 年为证券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元年,行业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新证券法实施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基础制度,注册制改革加速推进,政策支持金融行业发展,建议持续关注优质券商股。推荐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和国泰君安,以及特色化发展的东方财富和东方证券。
四、保险+科技+生态蒸蒸日上,寿险空间广阔
(一)保险科技深度融合,保险生态持续构建
2016 年 8 月,原保监会发布《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保险行业要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经济转型、社会治理、灾害救助、三农服务等领域,创新保险服务机制和手段,提升服务水平。《纲要》提倡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鼓励围绕互联网开展商业模式、销售渠道、产品服务等领域的创新,促进互联网保险健康发展,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完善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货运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的风险保障功能,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政策激励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基因检测等技术的推动下,科技逐渐渗透保险行业的产品设计、核保承保、市场营销、智能运营、理赔风控等各个模块,推动保险行业朝着数字化、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产品设计方面,首先,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提高了险种风险概率测算的精确度和速度,基于海量用户数据对用户特征和用户需求进一步挖掘,保险公司可以创设形式更为多样具体、多领域、多品种的创新保险产品。其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结合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精确刻画用户画像,精细用户需求,根据对用户的多维打分,在基础险种之上定制客户私人保险服务,实现个性化定价和场景化,缩短人工智能保险产品模型训练时间,提高产品吸引力和客户沉淀。第三,传感器、物联网、基因检测等技术使得个体的信息,尤其是健康等潜在风险信息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极大地提高了险种的风险预判和定价能力。
在市场营销方面,首先,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更细致地判断用户群体需求,实现在不同流量渠道广告的精准投放,实现个性化的营销推广。其次,智能保顾的发展使得长尾客户得到个性化的贴心服务,既减少了人工保险顾问的成本,整体提高了保险咨询的专业性,又改善了客户体验度,提高了保单的成功率,促进线上业务的发展。如中国平安在业内首创智能拜访助手,支持音视频通话、销售方案讲解、机器人智能辅助等功能, 通过线上“AI 会客厅”的音视频方式,实现远程与客户见面互动,2020 年上半年累计使用772 万人次。第三,人工智能和线上培训工具提升了代理人队伍水平,激发代理人队伍活力。如,平安持续升级智能陪练工具,支持代理人进行产品知识、分群客户销售方案等多元化场景演练,自上线以来累计使用 755 万人次,代理人好评率达 99%。
在核保承保方面,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保险公司的核保环节数字化、自动化发展,通过人机交互,智能甄别客户风险、获取客户信息,自动判别客户承保资质,提升核保承保环节的效率,减低人工核保成本。如中国人寿推出的“国寿 e 核”,为保险销售人员提供了自动化的核保工具,实现核保通知书自助处理、保额保费提前算、客户保额轻松查、智能推荐加保、随时查看核保规则等功能,并且 7*24 小时为销售人员提供智能解答。其次,区块链的加密性使得保险公司可以从外部获取更多安全数据或者销售数据库,从而扩大数据池,而区块链的可追踪性减少了客户信息篡改的机率,提高数据池的准确性。
在理赔风控层面,首先,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理赔业务线上化、自动化,高效、快捷满足用户理赔需求,提高理赔效率,削减人工成本。如,截至 2020 年 6 月末,平安产险保单服务线上化率提升至 99.3%、无纸化率达99.8%;平安家用车客户端到端线上理赔 249 万次,6 月当月线上理赔服务占比达82.6%。中国人寿 2019 年个人长险业务、团体业务无纸化投保率分别达 99.8%和 96%,个人保全以及医疗险理赔线上办理率分别同比提升 20 和 44.5 个百分点,全流程自动化作业通过率同比提升 12 个百分点,理赔申请支付时效同比提速 13.2%。其次,理赔工作涉及大量数据校验和繁杂的流程,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数据节点处理的效率,同时区块链的可追踪性和防止篡改、语音声纹技术的发展也将提高理赔信息的真实性。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陆续应用声纹识别于多场景,泰安在线于 2018 年实现声纹识别登录,并计划将声纹识别同步保险产品支付、理赔等环节;平安科技 2019 年的声纹识别准确率超过 99%, 已在声纹登录、电话核身、黑名单检测等多个保险应用场景中应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家险企纷纷深耕科技与行业,推进保险大生态圈的构建。不同行业生态圈的构建,可以发挥保险公司多年来在汽车、医疗等行业的数据、信息优势,顺应产业物联网的发展,优化综合金融获客渠道与质效。同时,一体化的构建使得客户可以享受一站式的服务,巩固客户与公司的关系,并在深入获取更多信息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中国平安持续推进“金融+科技”核心主业,不断增强“金融+生态”赋能的水平与成效,将各类创新科技深度应用于构建“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 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坚持“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经营模式。中国人寿在 2019 年底成为万达信息的第一大股东,推进“保险+科技” 的生态布局在医疗信息化、智慧城市等方向的布局。中国太保也通过投资多个细分领域的科技公司,推进汽车产业、医疗科技、信息科技等行业的生态布局。
(二)老龄化加速进一步开拓寿险市场空间
21 世纪以来,中国老年人口占比不断提升,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2001 年 6.8%上升至 2019 年的 11.5%,提升了 4.7 个百分点,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根据《健康老龄化蓝皮书: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9~2020)》,2050 年中国老龄化水平将提升至 34%。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老年人口的抚养压力和养老需求将快速增长,叠加中老年人口财富能力的增强,寿险、养老险、健康险的未来发展空间无限。2020 年 6 月,《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优化了重大疾病分类,增加了病种数量和保障范围,为寿险产品设计和定价提供了更科学的参考。2018 年中国寿险密度约为 281 美元/人,低于全球寿险平均密度 370 美元/人,与发达经济体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寿险市场空间广阔。
(三)十四五规划展望下的保险投资机会
中国平安:金融+科技+生态战略转型,ROE 第一。中国平安持续推进“金融+科技” 与“金融+生态”战略转型,截至 2020 年 6 月,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 26,008 项,较年初增加 4,625 项;在 2020 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排名榜中,平安以超 1,500 项金融科技专利申请,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位。上半年度 ROE 为 18.1%,位列险企第一。2020 年 10 月,中国平安发布公告,“陆金所控股”已为拟首次公开发行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美国存托股份公开递交F-1 注册登记表,将成为提振估值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寿:开门红最早启动,内含价值破万亿。中国人寿打响 2021 年行业开门红第一枪的,在 9 月下旬推出了鑫耀东方年金保险产品。上半年内含价值首次超过一万亿, 较 2019 年底增长 7.8%,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13.1%,实现双位数增长。2019 年,中国人寿启动了“科技国寿”建设三年行动,积极运用先进技术为保险全价值链赋能,革新 IT 基础架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达 10 倍,整体访问速度提升 3 倍;线上获客同比提升 47%,个险保单自动化审核通过率达 89.4%,全流程理赔自动化案件 1,130 余万;上线重疾短期出险识别模型,风险识别准确率达 91%,科技持续赋能生态。
新华保险:寿险保费双位数增长,代理人扩张显著。1-9 月,新华、国寿、太保、平安、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24.5%、9.4%、-1.6%、-4.0%、-5.0%,9 月单月分别同比增长 4.6%、-5.6%、-0.5%、0.2%、-5.0%,新华保险寿险保费增速均位列第一。上半年内含价值较年初增长 9.6%,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公司代理人规模达到 53 万人,同比增长 37%,规模创历史新高,代理人扩张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