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蔡新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分享及升级建议
来源:新金融城 作者:蔡新发 日期:2021/9/23
“不能因为做错一点事情或没达到预期效果就立马评判,尤其是刚开始不要施加过高的业绩压力;只要是以客户为中心,并且坚守合规底线的创新探索,政策层面就应该给予鼓励。”8月3 1日,在新金融联盟主办的“新形势下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与突破”研讨会上,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蔡新发结合平安银行的转型实践,分析了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三大痛点,提出了解决痛点的五点建议。
会上,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制定思路与主要内容,倾听了业界反馈,并做进一步交流。交通银行(03328)副行长钱斌、建设银行(00939)首席信息官金磐石、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中信银行(00998)副行长吕天贵、上海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胡德斌也发表了主旨演讲,中国银行(03988)原行长李礼辉做了点评。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会议实录详见→数字化转型拟立新规,技术共享将助中小银行“扳回一局”
演讲嘉宾发言陆续刊登中,以下为蔡新发的发言全文,已经本人审核。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
实践分享及升级建议
文 | 蔡新发
首先,我想谈一谈对 《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 稿)》(简称《指导意见》) 的认识和感受。 我认真读完这份文件后,非常激动、欣喜。 《指导意见》一是系统总结了过去金融业、科技行业乃至整个新零售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最佳实践; 二是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出了明确的规范、建议和指导,指明了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这份指导意见非常好,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变革带来重要的影响。
以下我结合平安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从转型痛点及解决路径、升级建议两个方面分享个人对于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分享
平安银行自2016年底开启零售转型,在转型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也有一些经验,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结合转型实践,我们认为当前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存在三大痛点。
第一个痛点是缺少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队伍。
适合数字化转型的人才,既要懂金融、懂合规,又要懂新型科技。现实情况往往会遇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金融机构大部分的科技人才主要是以合规和流程为中心,距离用户及业务一线较远,往往难以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另一方面,新型科技人才大部分都在互联网和科技平台公司,即使是从科技公司引入的人才,也往往缺乏合规和风险意识。
在平安银行转型之初,我们的做法是从阿里、蚂蚁金服、微众等有过金融背景或金融公司大量引入了一批人才,这些人才很多曾经在银行工作过,懂科技也懂银行,是真正符合转型需要的人才;同时,以这些核心人才为支点,我们快速壮大了科技人才队伍,目前平安银行IT人力已超8000人,其中零售人力占比一半。
第二个痛点是缺少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机制。
比如,前线队伍离客户近,最了解客户需求,但往往要层层审批到到总行层面,导致最后的政策可能并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类似这一类的决策链条、研发体系和组织文化与数字化转型其实是不相容的。在数字化转型中,文化塑造、敏捷研发、创新容错这些组织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收到《指导意见》后,我进行了认真研读,对意见稿内容特别赞同。回忆起2016年末平安银行刚开始做转型的时候,我们尝试把科技人才和业务部门人才聚合在一起,当时在行业内是有争议的,因为传统的观点会认为技术团队应该是独立和统一的。现在我们看到监管机构已经把行业优秀经验吸收并作为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做敏捷研发、创新的融通,人行、银保监体系也有在地方试点做创新、做沙箱,这些都是非常大的进步和跨越。
就平安银行而言,为了鼓励业务创新,我们在内部建立了创新容错的机制。我们对容错机制的理解是:不能因为做错一点事情或没达到预期效果就立马评判,尤其是刚开始不要施加过高的业绩压力;只要是以客户为中心,并且坚守合规底线的创新探索,政策层面就应该给予鼓励。同时,我们认为行业内各机构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也非常重要,平安银行在转型过程中也一直在积极借鉴同业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第三个痛点是缺少清晰的数字转型策略路径。
数字化转型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明确策略路径和打法模式。
近年来,平安银行持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按照线上化、智能化、生态化的优先次序推进数字化转型,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验和打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现阶段我们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尝试,今年上半年提出了“打造五位一体新模式”,致力于通过科技引领,将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惠及最广大的客群,打造“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支持国家普惠金融建设,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宗旨在于以客户为中心,让老百姓感受到智能便捷的服务体验,感受到新时代商业银行的先进生产力。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同时给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借鉴价值。
当然,以上是结合平安银行转型实践谈到的三大痛点,各银行机构具体情况不同,我们的做法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机构。建议各家行还是要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情况,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和路径。比如,对于一些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机构,我们认为在科技投入上,不一定要完全靠自研,可能复用行业做的好的系统、经验做法是更佳的选择。
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升级建议
对于如何进一步解决行业数字化转型常遇到的这些痛点,我们有五点具体建议:
第一,整合行业专家力量。现在监管指引的大方向明确了,为了做好后续的实践和落地,建议可以成立行业专家委员会,聚合头部机构力量,把好的想法和行业内做得好的实践经验总结起来,共同探索创新解决方案,推动行业良性循环。同时各家机构可以以行业优秀实践作为基础,并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转型策略和路径。
第二,强化科技人才机制。创新制度和机制,吸引、留住、培养科技复合型人才,如探索多元激励机制,允许银行金融机构对于科技人才单独建立类似于科技公司的资源分配及考核机制;探索员工持股机制,打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机制和环境,提升科技人才长期扎根银行机构的意愿。在科技人才的各层级高管任职资格上给予一定宽容度,适当放宽要求。
第三,鼓励创新敏捷容错。建议在全行业层面,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如系统性统筹沙箱运作,针对非主观失误适度容错等。对于在行业内建立容错的机制,可以尝试借鉴互联网公司的做法,项目初期阶段,在限制客户量,限制扩散的情况下,鼓励先行先试,测试后如果发现没什么问题就可以全行业推广。
第四,引领数据产生价值。建议监管机构在数据合规引用及机构间数据合作方面,细化明确相关指引,允许金融机构在相对宽松的环境去探索合规合理的大数据应用途径,让数据联通可以合理合法地落地,包括同一集团内的数据打通,与外部数据平台的数据交互等;建议在行业内总结形成一些典范,或者通过沙箱让一部分银行先行探索,成熟后再总结推广到全行业。
第五,推动技术便民服务。建议监管机构在商业银行线上化运营、非接触服务方面有配套的政策支持,利用技术满足客户日益线上化及多样化的需求,如:支持电子II、III类户创新,利用技术确保用户金融交易合规的前提下,突破特定场景的非绑定账户出入金、出入金限额及使用场景等限制;支持利用远程核身技术实现信用卡远程发卡、解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