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信息化 > 热点扫描
热点扫描
谢文:科学设计,全面规划,实现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0年3期  作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 谢文  日期:2010/6/30


科学设计,全面规划,实现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  谢文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组织架构、运作方式和业务开拓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特征。近几年,伴随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内部综合改革的深入、信贷支农业务的快速发展,农发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业务范围的拓宽、数据的高度集中以及人民银行对数据安全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迫切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新一代数据中心。

一、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必要性

1.建设数据中心是信贷支农业务发展的需要

    自2004年以来,农发行牢牢抓住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拓展业务领域,有力强化支农功能,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显著增强,并朝着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业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农发行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金融业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信息系统已经涵盖了金融业所有核心业务流程。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的拓展和客户结算半径的扩大,必然要求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结算和支付手段。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分散的、条块分割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依托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开拓个性化的新型服务渠道,因此,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全国的数据中心是大势所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农发行的客户信息和渠道进行整合,通过数据中心的技术平台,在实现全行账务数据和客户信息集中的基础上,加强客户和市场分析,从而构建新型的“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经营和服务体系。数据中心的建设还有利于实现全行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的共享,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整合、分析、挖掘,实现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研发、新业务的推广,从而进一步提高农发行的金融服务水平。

2.建设数据中心是数据集中管理的需要

    数据是金融企业的生命,也是21世纪保障信息社会持续运转的基础之一,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数据中心更是确保企业发展的战略要点。近几年,农发行利用后发优势,大胆学习国内外同业的先进经验,通过“借势、借力、借脑”,积极跟进现代银行发展步伐,信息化建设逐步从业务经营电子化向业务管理信息化迈进,实现了全行经营管理数据的大集中。2003年,农发行启动数据大集中项目——综合业务系统,并于2005年9月成功上线;2005年引进工行CM2002系统,经客户化改造成为农发行CM2006系统,CM2006系统作为全行业务基础平台和生产系统有效地提升了农发行信贷信息化管理水平;2008年、2009年对综合业务系统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造;统计集中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依次上线。这些大型软件项目的成功研发,为全行数据的集中管理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和支撑。全行数据的集中管理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数据中心。另外,农发行各分行基本实现了业务核算、业务操作、数据采集与传递、业务监控的规范统一,形成了规范性、操作性强的业务需求,为建立全国性的数据中心做好了必要的业务准备。

3.建设数据中心是实现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银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银行业务个性化、虚拟化必然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长期趋势。当前全球信息技术的五大发展趋势为:更快更好更便宜、完全网络化的地球、计算力公司、新一代的Internet、动态电子商务。这五大发展趋势将对未来金融业的经营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当今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孕育新的市场,培育新的客户,影响银行业务的发展。据统计,超过95%的现代金融创新都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20年前,即使是最具前瞻性思维的IT 经理也很难想象信息技术会给金融业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因此,农发行的信息化建设应立足于自身的业务特色及未来发展战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重构,并据以建立开放、安全的信息化体系,实现从业务支持逐步走向与业务融合,充分发挥创造价值、引领发展的导向作用,进而逐步成为农发行稳健经营和发展的科技支柱。在这种形势下,通过应用自动化、虚拟化、资源整合与管理、安全及能源管理等新技术,打造与农发行机构业务和管理动态发展相适应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成为实现农发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面向未来,科学设计新一代数据中心

    作为承载全行业务经营管理数据的重要IT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承担着农发行业务运营和业务创新的重要任务。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6~2010年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农发行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总行“三大中心”(数据中心、同城灾备中心、珠海软件研发和灾备中心)的建设,逐步完善信息技术基础平台,为业务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提升全行信息系统集约化运行水平。

    数据中心是集中模式下银行信息系统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最集中的地方,受到来自业务创新、运营复杂性和管理成本等的挑战,需要应对前所未有的爆炸式数据增长、新应用的迅速部署以及IT 技术的快速发展。因而数据中心的规划理念、实施方法、技术方案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需要更多的考虑安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在数据中心立项之初,郑晖行长就明确提出“建设国内一流机房”的目标。按照郑行长的指示,数据中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思想,既能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又要充分考虑未来的长远发展。经过广泛的调研,在参考了国内外同业数据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农发行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定位在安全、稳定、实用、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几个方面,目标是建设一个面向未来、高效灵活、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设计过程特别关注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由于业务需要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系统的高可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需考虑包括环境、配电、空调等机房系统的冗余以及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停机成本、灾难恢复等内容。

    二是数据中心系统整体性。数据中心各个子系统应统一设计、统一规划,保障各个子系统的无缝衔接。所有的系统设计应在建设时统一规划;要求建筑体中的计算机机房单元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并制定统一的智能化管理标准及应用基础平台。

    三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中心在实现全行数据大集中的同时,也将风险集中到了一点,所以数据中心的设计应具有完整的安全策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手段以保障数据中心基础环境的安全。在防火、防水、承重、防雷、防电磁干扰、降噪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建筑安全性、区域逻辑管理安全性、运行管理安全性、通信系统管理安全性等各角度总体规划。

    四是系统的可管理性。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的管理必将日益复杂。因此,数据中心设备应具有智能化、可管理的功能,同时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监控系统设备和软件,实现集中管理监控,为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系统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在满足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构建合理的适当超前的技术体系架构,以确保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同时加强实用性分析,保证投资的合理性。

三、统筹规划,全面完成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

    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包括了机房装修、网络重构、平台迁移、应用重造等四项工程。四项工程同步建设、一次投产,无论是在农发行还是在同业信息化建设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1.完成总行中心机房的装修改造

    机房装修工程从2009年2月16日开始,至8月10日竣工,整个工程包括承重加固、装修装饰、强电、弱电、暖通、消防等10多个项目,参与建设的单位包括总务部、信息技术部、营运中心、施工、设计、监理等共计17个单位,建设面积5398.6平方米,投资约3000万元。总行党委高度重视中心建设进程,郑晖行长、李刚副行长先后多次听取机房装修领导小组汇报,并多次深入工地视察工程进展情况,对工程重大事项亲自协调,指导工作。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刻,郑晖行长作出指示,鼓励全体建设人员再接再厉,为建设一流机房的目标努力工作。历时近半年时间,在机房装修工程领导小组正确领导、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下,经过全体建设人员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任务。新的中心机房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建设,全部配备国际一流的设备,无论是规划布局还是功能设计,农发行新的数据中心都达到了国内银行业一流数据中心的要求。

2.完成核心网络架构的重新规划

    总行数据中心网络切换工程是总行中心机房搬迁和数据中心投产的必备条件,根据建设规划及综合业务系统二期上线工作要求,总行数据中心网络改造和网络切换两项工程必须同步进行、一次实施。网络改造工程从2009年4月27日开始,于9月6日正式投入生产,整个工程包括技术论证、规划设计、设备安装、网络切换等阶段,参与人员最多时达到50人。网络切换工程从9月5日0时开始,历经40个小时,至9月6日16时全面完成了四楼网络系统到新建网络系统的切换工作。经过此次改造,总行数据中心网络系统实现了区域化、模块化的设计目标,有效控制了总行原网络中存在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了农发行数据中心网络系统的健壮性和稳定性,为“三大中心”及灾备系统建设提供了稳固的信息传输平台,达到了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3.完成综合业务系统软硬件平台升级

    平台升级工程从2009年3月16日开始,于10月9日正式部署上线,整个工程包括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的升级等内容。自综合业务系统上线以来,系统一直运行在HP9000及Oracle 9i版本上,这些软、硬件平台原厂商已经多次升级,导致综合业务系统运行平台风险日益凸显。本次综合业务系统改造将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版本、数据库及中间件版本全部迁移至最新版本上。此次的平台迁移对综合业务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涉及范围之广、软硬件版本跨度之大、迁移难度之高,在农发行信息化建设中史无前例。经过此次平台迁移,农发行综合业务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大大提高。

4.扩充完善综合业务系统功能

    综合业务系统二期改造工程新增了包括通用支票截流、支票圈存、密押汇划、支付密码集中校验、综合柜员制等十多个新功能模块,完善了小额支付系统通用支票截流的相关业务功能,使农发行彻底摆脱了落后的手工编押方式,能够更好地保障银企资金的安全,防范资金结算风险,有利于农发行业务的全面发展。升级后的系统将部署农发行新的数据交换平台,作为综合业务系统统一数据出口,加上第一期已上线的统一入口——综合前置系统,农发行综合业务系统的架构将更加先进,可扩充性更强,能够支持各种结算渠道和结算工具,达到了银行业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的先进水平。

四、农发行信息化建设展望

    农发行数据中心的建成投产,是农发行建行15年来信息化建设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是应用系统建设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的一次全新变革,也是从应用管理到数据管理的一个飞跃。至此,农发行数据中心的规划布局、环境条件和硬件设施都达到了业内领先水平,全面提升了农发行信息系统的管理水平以及各应用系统的效能,为农发行未来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先进、更稳定的科技平台。按照农发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随着总行数据中心、珠海异地灾备中心的相继落成投产,加上目前已经启动的同城灾备中心建设,2010年5月农发行将全面完成“两地三中心”的容灾系统建设。未来,农发行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服务服从于农发行改革发展的大局,遵循建设新农村银行的办行理念,按照建立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要求,顺应国内外金融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以“三大中心”为核心,以现代金融网络联结千家万户,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