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工行金融科技研究院
工行金融科技研究院
SNS行业“洗牌”在即
来源:章诺溪  作者:  日期:2008/11/17

   如果说SNS是目前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产业,那么在未来严峻的经济环境中,这个发展最快的产业会不会成为最新最大的泡沫?

  SNS行业无疑是2008年互联网最热门的概念,在2008年年末整体经济环境下滑的形势里,只有SNS行业逆势而行,火爆异常。

  据统计,仅在10月的某一周里,新增的SNS网站就超过20个——如果说SNS是目前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产业,那么在未来严峻的经济环境中,这个发展最快的产业会不会“上升的最快”也“死的最快”?SNS会不会是互联网最新最大的泡沫?

  已有分析人士公开表示,对于SNS网站来说,未来两年相当关键,在经济景气上升期时能拿融资的都拿了,此轮的经济不景气将推进并加速SNS行业的洗牌,接下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强者将更加强大、弱者被淘汰。

  洗牌在所难免

  2008年年末,经济景气普遍下滑的状态下,SNS(社区网站)的概念却逆市火爆。随着年初校内网的所有者千橡集团成功融资4.3亿美元、继而年中开心网的迅速崛起,刺激了众多互联网从业者对SNS的热衷。在2008年底,众多SNS网站纷纷涌现,色内、裤内等山寨SNS网无处不在,更有联通、移动、雅虎这样的知名企业加入到SNS的热潮中来——互联网“SNS热”完全爆发。

  SNS的意思是社会性网络服务,是一种为个人用户构建网络人际关系群落的网络服务,在人和人之间起到联系沟通的枢纽作用,这一理念在宣扬个性的时代成为web2.0的旗帜。

  校内网、51.com、若邻网、天际网、聚友网、一起网、5G……,众多SNS网站风起云涌。据艾瑞资讯公布的《网络社区报告》,目前七成左右的社区网络都是成立于2007年和2008年的“新生力量”。这一众新生的“SNS新贵”,模式大多相同——用一个“某内”的域名,网站推出之初就以“朋友买卖”、“争车位”两大游戏应用吸引用户,但是均忽略了作为SNS网站的核心内容,即“人际关系”与“沟通”。

  随着SNS热潮由躁动趋向平静,色内、裤内等山寨SNS迅速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出。而部分老牌SNS网站,如占座、同学等也因环境压力而渐渐变得悄无声息。SNS行业在2008年躁动了一整年,也在2008年底迎来了行业“洗牌”的开端。

  在这波转向社区的SNS躁动热潮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最早的SNS网站校内网显得“淡定从容”。从2008年下半年度开始,校内网一直致力于优化与完善自身的产品,自7月8日开放平台之后,校内网将开放平台的建设放在重心位置,通过扶植应用开发者来丰富平台本身的内容,并力争通过用户的转型完成社区由低龄化向白领的转型。

  校内网表现“淡定”

  据相关报告分析,随着新型网络概念的兴起,传统广告价值逐渐降低,给社区网络广告带来机会。

  但是,目前中国网络社区的整体收入较少,无收入的社区所占比重高达38.2%,千元以下收入的社区占24.4%,千元以上收入的社区比例很少。

  也就是说,中国网络社区目前的收入整体水平较低,盈利模式的探索还有待加强,随着社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模式的应用和不断探索,广告收入、电子商务收入和相关增值业务等将进一步获得网民使用,中国网络社区的收入情况有望实现好转。

  以报告内容来看,在一众被热捧的SNS网站中,目前有较为稳定盈利的社会化网络只有校内网,其他网站基本上仍处于聚集足够人气、试验赢利模式的阶段。

  自去年年底开始,校内网发布收费“礼品”系统,并通过向厂商、用户双向收费的盈利模式,恰到好处的利用“虚拟礼品”的网络营销宣传,在拓展盈利模式方面,通过与“优乐美奶茶”、“百事”、“肯德基”等品牌合作,获得了创新性的网络营收。

  今年7月,校内网正式开放平台,允许用户在其平台上推广自行设计的各类应用程序(APP),并推出奖励增值计划,行之有效的扶植了一批应用程序(APP)开发者。随后校内网又宣布开放第三方支付平台“校内豆”,让开发者可以自由使用这套校内网内通用的虚拟货币系统,设定应用程序(APP)的增值收费。而这套已与各大银行、网银支付渠道以及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支付宝等合作,建立了完善的网上支付系统的开放,显然是校内网在推进引导应用程序(APP)开发者盈利方面作出的大胆尝试。

  由此,在探索新盈利模式方面,校内网已经走出了页面展示广告和点击广告的窠臼,探索了包括虚拟物品派发、谷歌流量分成、虚拟物品销售等多项盈利渠道。而在整个浮躁的SNS行业里,校内网是为数不多的稳步探讨SNS未来与盈利的网站之一。

  面对整个行业即将到来的“洗牌”局面,校内网无疑仍然将能保持其产业领军人物的姿态。而校内网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定位,在行业“洗牌”的时机中,让更多其他年龄层的用户了解校内网,力争最终成为能“网罗”全中国人的网络沟通平台。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