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 陈 劲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客户财富管理需求的变化、消费方式的转变,零售银行所依托的传统的业务模块、服务水平、盈利模式等都将在未来发生变化,信用卡产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
从宏观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经济回暖尚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通胀加剧以及加息周期到来等因素的影响下,银行获取信用卡客户的成本大幅上升。金融危机以来,监管机构对信用卡市场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加之新形式业务风险的不断出现,信用卡业务管理难度逐渐加大。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家庭及个人消费领域仍面临较强的金融约束。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入推进城市化进程、调整经济结构及国民收入分配、扩大居民消费,都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据《亚洲银行家》统计数据显示,未来10 年我国信用卡消费量每年将增长20%,到2020 年,信用卡年消费量将增长至3630 亿美元。未来,居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持续提升。而2010 年首批消费金融公司的获批成立,是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创新举措,也可以说是一个信号,体现出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后,在金融领域进一步改革创新的决心,也标志着中国金融服务的对象将逐步向消费领域拓展。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信用卡产业已逐步进入“后规模时代”,银行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扩大发卡规模,将会更加理性地注重有效客户数量及客户质量的提升,更加注重高贡献、高收益客户的获取及客户用卡习惯的培养。同时,面对手机支付、网上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快速发展,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的不断壮大,以及外资银行的涌入,银行消费金融服务如果仍然继续局限于房贷、车贷等领域上,不顺势而变快速拓宽服务领域,势必将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踟蹰不前。而且,随着我国信用卡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持卡族群的逐渐成熟,持卡人选择信用卡产品时也更加趋于理性,更加关注信用卡的服务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及差异化已成为信用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如何在留住持卡人的同时,保持并提升利润是未来信用卡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向消费金融领域拓展已成为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分析预测,到2020 年,中国的信用卡数量将达到8 亿~ 9 亿张,届时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发卡国,而目前国内信用卡人均拥有量仅为0.17张,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尚存在较大的挖掘及提升空间。与传统的银行业务及国内刚“破冰”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相比,信用卡业务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如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已经积累的丰富的商户资源和客户资源等。在深入分析客户消费行为、深刻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有能力迅速开发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消费金融产品。
近年来,各银行纷纷推出的信用卡分期业务,使得越来越多的客户逐步习惯于将信用卡视为一个便捷的贷款工具,激发出客户更多的潜在需求。信用卡分期业务带来的收入在各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甚至已达半数以上。以中信信用卡为例,2010 年1 ~ 10 月分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7.36%,远高于其他业务收入的增速。持卡人使用信用卡分期功能购买商品的习惯的养成,为未来信用卡产业向消费金融领域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整个信用卡产业而言,未来在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等消费金融领域尚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行业内外的挑战,在加大消费金融产品开发力度的同时,不断加强与消费金融领域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向前发展。在严格遵照国家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与业界在拓展消费金融业务方面达成一定共识,开发出客户满意的产品与服务,是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尽管现有的国民收入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信用卡业务向消费金融领域拓展顺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前景令人期待。中信信用卡已经实现了发卡量突破千万张的飞跃,未来将以“做国内最好的支付和消费金融品牌”为经营使命,在我国信用卡产业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