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 谭少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可以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后疫情时代稳健发展的需求,防控金融风险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维护金融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落实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放眼行业,防范风险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亦是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基石。
新形势下,原有的风险防控手段受到新市场环境的严峻挑战,如何升级技术手段加强风险防控能力,成为信用卡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民生银行总行建设“数字金融的银行”战略的指引下,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试验田”的作用,积极拥抱互联网变革,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大胆探索数字金融在零售银行风控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智能风控的“弯道超车”。
全面升级模型算法,提升风险计量精准力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积极探索模型算法优化之路,通过客群细分、专属模型、多维度体系、机器学习等具体的模型体系,整合松散的外部数据,形成具有指向性的风险管理工具,使之成为符合现实业务需要的风控利器。将原有的单一使用逻辑回归算法逐渐升级为GBDT、LightGBM、随机森林等多种先进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并应用于开发欺诈风险甄别类、信用风险评估类、收益水平预测类等不同评分模型(如图1所示)。
构建差异化风控体系,增强贷前审查识别力
随着信用卡行业精细化经营能力的提升,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科技平台实现对客户的批量决策和经营管理已成为新趋势。贷前审核作为客户准入、风险识别的第一关,在风险管理全流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持续强化风险前置管控,实行差异化和精细化的授信政策。坚持“稳中求进、主动管理”的风控理念,在既有的模型体系、外部数据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升级计量工具;基于客户生命周期价值,重构差异化风控策略体系;依托数据表现将客群进行风险聚类、细分,打破原有“一刀切”的简单风险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综合多维度信息,设计相应的策略审批,实现客户准入标准和授信额度的差异化和精细化。
近年来,网申逐渐成为信用卡的主要获客渠道,与传统线下申请渠道相比,线上申请具有便捷、快速的优势,但因缺少了人工审核的介入,也让一些包装伪造申请材料、冒名办卡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利用智能风控技术严把贷前欺诈审核关,以大数据模型为基础,结合信用卡网申欺诈风险的新变化、新特征,不断优化升级模型策略,实现对线上欺诈风险的精准识别和有效防控;与第三方数据机构合作,在申请、调查环节引入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丰富核验手段,严格落实客户身份;结合智能外呼、语音对比等智能调查方式,显著提升调查核实和反欺诈的标准化、规范化及有效性;同步合规整合公安机关、人民银行、以及中国银联等机构数据,利用自主开发的四级评分模型体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贷前反欺诈体系,有效预防各类型欺诈申请。2020年,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荣获由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和中国银联联合颁发的“反欺诈优秀实践奖”。
夯实贷中风险监测体系,提高欺诈交易侦测力
为全面提升智能化风险管控水平,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在贷中环节实施穿透式管理模式,对存量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分级管理、监控预警,防范逾期资产的流入,有效降低不良资产管控压力,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和风险管理质效。
一方面,搭建“鹰眼”风险监测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实现系统驱动的自动化风控管理,以替代线下手工风险监测扫描工作,形成覆盖全量客户全生命周期各个节点统一标准的风险监测体系。同时,通过系统间对接,实现全自动化的行为数据采集与定期更新,引入巴塞尔行为评分数据,覆盖客户风险、资金流向、渠道商户等方面,采用大数据决策引擎实现对存量客户的统一扫描和定期评级工作,将评级结果、风险策略及过程中的风险信息输送至下游业务场景,共享风险监测结果,对高风险客户做到早预警、早介入,有效降低贷中风险。
另一方面,实时监测欺诈风险,保障持卡人用卡安全。伴随消费方式的网络化、支付方式的虚拟化,信用卡欺诈风险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用卡安全成为广大持卡人高度关注的问题。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采取7×24小时工作制,对信用卡持卡人交易进行实时在线反欺诈监控,能够准确高效地识别出高风险交易并进行拦截,同步通过电话核实、短信提醒、微信提醒、自动语音外呼确认等多种方式提示持卡人交易风险。如果在致电后客户否认交易,则对卡片进行及时管控,降低信用卡交易风险损失。该模式运行良好,2020年防止潜在损失约1.8亿元人民币,境外欺诈识别率超过90%,成功实现欺诈侦测领域自动化拓展,是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在智能风控领域探索的一大成果。
完善风险管理闭环,保障智能催收执行力
贷后管理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抓手。当前,受疫情影响,消费场景和居民消费信心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部分群体的收入水平下降、还款能力降低、还款意愿减弱,致使银行金融资产质量承受了一定的压力,风险管控难度增大等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显现。为进一步提高清收产能,切实解决催收难、效率低的问题,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将新兴科技深度融入贷后管理的各个节点,打造出覆盖客户用卡全生命周期的完整闭环管理模式,迈出了智能化催收的重要一步。
一是深化数据驱动治理,按照逾期阶段逐级“拦堤筑坝”,巩固清收管理“三道防线”。首先,严控M0阶段预警风险“第一道防线”,对正常类客户划分风险等级,开展分期还款、风险排查、预催收等差异化处理手段;其次,坚守M1阶段催收防控“第二道防线”,结合智能催收手段部署,发挥集中处理优势,及早收回客户欠款;最后,巩固资产清收“第三道防线”,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立体催收体系和联动机制,落实奖惩制度,账户流转向绩优主体倾斜,严格实施标准化催收管理,推动清收处置产能最大化。
二是及时调整催收策略,全面激发各主体能动性。依据催收评分模型、升期率模型、回款可能性模型以及内外部数据信息,细化客户分层催收管理,加强对客户违约概率的精准识别,全方面提升风险预警精准度和风险排序性,对不同层级客群实行差异化的催收手段,引导一线团队精准催收。
三是科技赋能贷后催收,推动风险管理不断向系统化、平台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集中管理优势,变“招式”为“拳法”,变“散打”为“合力”,将AI智能交互手段和智能机器人工具全面布控在还款提醒、分期营销、欠款催收、失联判断等业务场景,节约人工投入,提升催收效能。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牢记防控金融风险的使命,坚守“以客户为中心、回归支付本源”的经营理念,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助力信用卡风险管理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致力于打造一个智能科学、发展均衡、敏捷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向着建设“特色鲜明、价值增长、持续创新、稳健经营”信用卡品牌的目标满帆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