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达卡数据与服务部门顾问部大中华区总经理 杨明翰
居民部门的碳排放占社会总碳排放的半数以上,推动居民部门减排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碳普惠机制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聚焦于居民日常消费场景,记录低碳行为减排量,并通过抵消碳排放、参与碳交易或转化为其他激励的方式,有效促进居民部门碳减排。
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碳普惠实践。国内领先银行基于现有业务框架和数据基础已先后推出了低碳主题信用卡、个人碳账户等低碳产品,吸引消费者参与,从而实践碳普惠机制。
一、持续创新,共同寻求碳普惠新机遇
万事达卡观察到,目前银行在碳普惠领域仍拥有很多机会。
1. 引导消费方式升级和消费伦理价值转变的机会
低碳信用卡产品旨在减少碳排放,具有公益属性,而银行业务的总体导向则希望促进居民消费以提升交易额,这两者之间存在悖论。为实现低碳目标,部分海外银行的低碳卡产品设置日碳排放限额以鼓励消费者减少碳排放,但这种机制如同给消费者设下“紧箍咒”,会抑制消费行为本身,与银行的业务增长目标背道而驰。银行可以通过机制创新设计,引导消费方式,重塑消费价值,而非通过限制消费额的方式鼓励碳减排,从控制“消费多少”转变为引导“在何处消费”,从而在追求业务增长与贯彻低碳理念之间寻求平衡,抓住机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实现消费与碳减排的双赢局面。
2. 升级完善现有碳测算工具的机会
在场景覆盖度层面,银行现有测算工具仅针对公交、地铁、步行、线上支付等部分绿色场景提供碳减排数值,提示用户这些行为减少了多少碳排放,而未能提供覆盖居民衣食住行不同消费品类的碳排放数值以及全生活场景的碳足迹报告。在测算逻辑上,现有工具大多是从低碳行为次数出发,未考虑不同金额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差异。例如,仅按照行为次数进行记录,银行的碳账本难以体现新能源汽车充电50元与100元之间的不同碳减排量,或者共享骑行1千米花费1.5元与骑行20千米花费5元所产生碳减排量的差异。这导致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身共产生了多少碳排放缺少整体感知,也难以比较不同消费品类的碳排放差异,从而无法选择更加绿色的品类,实现生活方式的升级转变。如果银行能率先升级碳测算工具,优化计算逻辑,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知到不同消费品类的碳排放差异,就有可能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引导绿色生活,弥补现有空缺,获得市场机会。
3. 与消费者进行有趣、有料、有情怀的沟通和良性运营的机会
大部分银行在推广其低碳产品时都强调了“绿色”因素,并倡导用户开展低碳行动,但在进一步深化与消费者的联系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调研显示,年轻一代更加重视环境与生态问题,在环保支付方面意愿强烈。在可持续生活方式和绿色低碳产品的信息分享者中,21~40岁的青年群体是主力军(《2022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数据)。在消费者宣传教育方面,银行可以在强调绿色环保的社会责任和公益属性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年轻群体提升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将公益理念转化为自然而然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客户沟通上,银行可尝试从可见、可感、可参与的角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真实、有意义的低碳环保教育和低碳产品宣传,并配合游戏化机制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低碳知识、可参与的公益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有趣、有料、有情怀的互动,让消费者能够“过目不忘”,从而提升对低碳产品的整体认知度和参与意愿,实现良性的客户运营。
二、平台赋能,助力银行把握碳普惠新机遇
卡组织在支付网络中处于特殊生态位,在助力银行把握碳普惠市场机遇、实践低碳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是平台网络效应。卡组织与各大银行及众多商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能深入洞察支付网络成员在绿色金融方面的需求,并与之对接资源,构建绿色公益网络,携手共创绿色低碳综合性解决方案。二是成本与效率优势。得益于国际化的业务网络,卡组织可以分享在国内外绿色支付领域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在保证成本、效率最优的情况下,结合各银行自身特色为其量身定制绿色支付解决方案和产品,并通过卡组织的平台和网络进行联合推广,形成更强的市场影响力。
万事达卡作为国际卡组织,深度结合可持续原则,从产品生态、工具机制、C端认知三个层面赋能银行,充分考虑中国各家银行的业务架构、数据基础等实际条件,携手共创符合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有情怀且紧贴业务需求的银行业绿色支付解决方案。
1. 产品生态赋能
在产品生态方面,万事达卡将公益与权益相结合,正向引导消费行为,实现消费和碳减排的正向循环。
一是创造双赢局面。万事达卡携手银行共同推出以绿色信用卡为代表的低碳支付解决方案,通过产品权益和机制创新,帮助银行基于碳足迹重构信用卡价值主张,设计个性化的绿色开卡礼和商户权益体系。例如,引入绿色商户消费加速积分机制,引导消费者选择环保商家开展绿色低碳消费;引入万事达卡“无价星球联盟”,将植树护林等公益活动融入产品权益,通过“你消费、我植树”等绿色行动抵消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实现消费越多、碳减排贡献越多的正向激励模式。
二是陪伴低碳实践。万事达卡具备多元化服务能力,可以协助银行实现绿色低碳产品生态体系的端到端落地,有效赋能银行绿色商户与公益活动资源对接、产品上线筹备及营销推广等环节。
2. 工具机制赋能
在工具机制方面,万事达卡可提供符合消费者直接认知需求的碳测算工具,覆盖日常生活消费全场景。
一是工具设计创新。交易金额最易被消费者直接感知,同时,消费场景最能体现居民的日常生活碳排放情况。因此,万事达卡为银行定制更完善的碳测算工具,借鉴国外先进的碳测算工具落地经验,引入业内首个以“交易金额”为单位的碳计算器,基于国际权威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进行全场景的碳排放测算,追踪居民消费的完整碳足迹。同时,通过将碳排放测算与消费金额挂钩,不仅优化了碳排放值测算逻辑,还为消费提升与绿色环保正向循环的机制设计奠定了基础。
二是持续迭代优化。万事达卡可协同银行对现有碳测算工具进行定期维护、迭代并完善,持续优化现有碳排放量测算逻辑、定义并拓展新的绿色减碳场景。
3. C端认知赋能
在C端认知方面,万事达卡以游戏化的设计鼓励绿色消费,传播环保知识,帮助银行提升客户的低碳认知。
一是增强绿色感知。万事达卡可通过设计绿色升级、低碳任务、绿色能量等游戏化机制,协助银行吸引年轻客群,加强客户沟通,用更有趣、更直观、更具象化的方式向客户展示消费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增强客户对碳减排和碳排放的感知,加深对低碳产品的理解和认同。
二是促进绿色传播。万事达卡可以协助银行多渠道促进绿色金融、碳普惠知识以及低碳产品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认知;同时,通过线上绿色互动专区、绿色故事社区以及碳账单分享等形式,鼓励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之间分享自己的绿色贡献,形成消费者自我增强方面的网络传播效应,从而真正扩大银行低碳产品的影响力。
三、蓄势待发,携手开启碳普惠新篇章
目前,万事达卡已在中国实施了定制化的绿色低碳支付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信用卡产品绿色升级,助力碳普惠实践落地。未来,万事达卡将继续与合作伙伴一起,积极响应“双碳”目标的号召,推动建立绿色支付生态体系,激活绿色消费动能,引导消费者绿色生活方式转型。万事达卡愿发挥作为全球化卡组织的平台网络和科技创新优势,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履行ESG承诺。让我们聚沙成塔,把交易数据背后的日常消费与绿色生活方式紧密连结起来,共创低碳支付解决方案,携手谱写碳普惠的新篇章!
(以下人员对此文章亦有贡献:万事达卡数据与服务部门顾问部谷亚梅、唐柳、李姝、潘冠桦、李道雨、胡高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