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2年4月
手机二维码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与业务价值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管理部广州开发中心 张应丰 谭江健 林挺

  作为条形码的一种,二维码里面包含了网址、文字、照片等信息,手机用户通过摄像头和解码软件即可读取相关信息。二维码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业务便捷性,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终端厂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商户的高度关注,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移动支付方式。

  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银行业逐渐意识到拓展手机二维码业务势在必行。手机二维码应用于客户而言,不需要更换手机设备,也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只要手机可以正常接收彩信短信,或者正常显示图片,即可享受手机二维码带来的便利,大大节省了客户的服务使用成本;于银行业而言,只需要利用成熟的二维码技术快速开发相应的编码解码软件,即可大量节省仓储物流成本,提高银行业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将金融业务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手机二维码简述

  1. 手机二维码的兴起

  手机二维码以其信息容量大、容错能力强、保密性和防伪能力好等优点,在上世纪80年代末风靡了整个欧美。21世纪初,二维码技术在日韩移动通信市场有了进一步的推广和运用,推起了一股亚洲二维码热潮。中国的手机二维码应用于2006年中拉开序幕。

  尽管中国引入手机二维码技术较晚,但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电信市场, 拥有巨大的手机客户群体,二维码在这个平台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给终端厂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商户带来新的机遇。

  2. 手机二维码行业标准

  手机二维码技术是指以二维码标准为核心, 以手机为载体而展开的码制编码、译码、识别、被识别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其中二维码标准是整个手机二维码技术的灵魂,二维码标准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差异。目前,全球有多种手机二维码标准,各种标准不一定兼容。理论上,移动运营商仅提供信息接入服务,因此只要手机支持二维码技术,什么样的编码标准都能作为手机二维码的编码标准。

  目前,二维码主流标准以QR码和DM码为代表。QR码是目前日本主流的手机二维码技术标准,除具有普通二维码所具有的信息容量大、容错能力强、保密性和防伪能力好等一般性能优点外,还可高效地表示汉字。从QR码产生发展至今,它始终是一种开放的码制,没有专利的壁垒。DM码则是韩国主流的手机二维码技术标准。它采用了复杂的纠错码技术,使得该编码具有超强的抗污染能力。

  国产标准以GM和CM标准为代表,这两个标准是中国工信部于2006年5月颁布的两项国产行业推荐标准。GM码是一种正方形的二维码码制,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数据并提供更多用户可选的纠错等级;CM码则可以更快速地完成二维条码图像的识别和处理。

  二、建设银行在二维码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二维码自身的技术优势,以及近几年的大力推广,二维码业务逐渐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众多终端厂商和商户都希望能抓住这一机遇。由于二维码具备良好的防伪能力等特点,近两年被银行业广泛应用于传统的柜面支票、汇票业务。随着IOS和Android应用在全球的风靡,除传统业务外,建设银行率先尝试在智能终端上开发出更多的二维码创新应用,走上了手机二维码领域的探索道路。

  1. 探索一:一拍即付应用

  一拍即付业务是指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客户端中的二维码解码技术,拍摄网站、报纸、平面广告或者网点宣传单上的商品二维码图片后,自动在手机客户端中生成商品订单,客户只需执行后续的订单支付手续,即可完成商品的购买。借助一拍即付技术,银行可以更迅速地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推广,并且可以与商户合作,实现电子商务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对于客户而言,则免去了商品搜索、下单的繁琐,大大简化了商品购买操作步骤,提高了客户体验。

  2. 探索二:手机二维码支付应用

  目前,国内只有建设银行一家银行推出了手机二维码现场小额支付应用,并在深圳进行首期试点应用。今后, 客户外出消费时无需携带钱包或银行卡,通过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快速生成小额电子消费凭证,凭接收到的短信、彩信或手机下载的二维码即可到合作商户进行消费,真正实现“一机在手,消费无忧”。随着该业务在全国的逐渐推广应用,客户的日常消费习惯将发生变化,购物支付将更加便捷。

  3. 探索三:支票、汇票业务

  二维码由于具备良好的防伪性,已经被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作为一种防伪标识印制到支票、汇票等票据上。该技术是将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成图片并印制在票据上的一种有效防伪技术。其特有的图形表达方式,以及安全可靠的加密技术,可以对银行票据上的信息进行编码,并根据需要进行加密印制在票据的特定位置,从而达到防伪目的。

  总体而言,经过两年的发展,建设银行在二维码领域的开发已经初具雏形,推出了二维码票据、二维码消费卡等应用,在二维码创新应用领域,开辟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三、手机二维码的业务价值

  IT技术变革推动电子银行业务创新。随着近几年IOS和Android平台的崛起,智能手机终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大银行纷纷思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大展手脚。以手机为载体的二维码技术,除具备信息容量大、防伪性高、易于使用等基本特点外,还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业务价值,为各大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银行业完全可以巧妙地利用手机二维码的技术特点,结合银行自身的金融支付优势,拓宽业务领域,创新服务体验,简化客户操作。

  1. 拓宽业务领域

  IT技术变革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业务发展。手机二维码技术以智能终端为载体,无需客户更换任何硬件设备,绝对不会减少该业务的受众面。而基于SIM卡、SD卡等移动支付方式,则存在着技术壁垒或者需要客户更换硬件设备等问题,推广后肯定会丧失部分不愿更换设备的客户。

  同时,手机银行渠道作为传统柜台和ATM渠道的补充,可以提供账户查询、转账、理财等便捷性操作。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在手机银行渠道中应用二维码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凭证下发等业务,可以节省银行和客户的大量时间成本,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比如ATM二维码取款就是一种有效提高取现效率的方式: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客户端生成提现二维码,在支持二维码的ATM上使用,即可方便、快捷地实现无卡取款,提高取现效率。

  2. 创新服务体验

  IOS和Android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手机使用观念。以前,手机只是一种普通的通信工具;现在,手机的功能已经拓展到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各个领域。银行业也被这种新兴的应用模式所吸引。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出现,为银行提供更优质的移动支付方式和客户体验模式提供了契机。

  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金融资源,将金融服务(如基金、理财产品等)打包成二维码格式,放置到虚拟的金融超市。通过网站、报纸、户外广告、网点宣传单等渠道,将金融产品介绍给广大客户,客户只需通过手机的一拍即付客户端完成商品的拍摄和支付,便可随时随地轻松享受银行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

  另外,银行可以聚拢线下的优质商户资源,发展电子优惠券服务或者积分兑换服务业务。目前,由于物流成本高、兑换效率低,这两种业务的推广受到制约。银行可以考虑应用手机二维码技术,将客户兑换的电子优惠券或者服务凭证,以手机二维码的形式下发到客户手中,客户使用二维码即可到商户端提货或享受服务。应用手机二维码可以节省仓储物流成本,提高银行业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并且有利于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3. 简化客户操作

  作为以客户需求为服务导向的银行业,客户体验一直是银行服务的重中之重。简化客户操作,不仅能够改善客户体验, 而且能够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等候时间越长,操作步骤越多,客户的满意度就越低。

  银行可以合理利用手机二维码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和凭证下发,从根本上解决认证手续繁琐、凭证难以保存等问题。比如办理支票、汇票业务,客户认为最麻烦的就是需要到银行柜台排队等候。手机支票、汇票业务的实现,可以免去客户在银行柜台的排队等候,客户只需通过银行的自助终端进行二维码身份认证,即可方便完成手机支票、汇票业务,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简化业务办理手续。

  信息技术的创新,推动着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以手机为载体、未来具备无限发展潜力的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领域,短信、微博、移动音乐、手机游戏、手机视频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速占领了人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手机二维码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主流技术,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加速了电子银行业务创新的脚步。因此,银行应牢牢把握信息技术的创新方向,密切关注最流行的移动电子产品,利用手机二维码等新兴技术, 推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支付手段和友好的客户体验。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2年4月目录
蔡东:电子支付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手机二维码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与业务价..
光大银行:打造客户体验最好的电子银行
商业银行应建立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电子..
洪正华:开发银行灾备系统建设的思考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