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金城银行首席信息官 王田丰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宏伟目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在这些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各行业数字化规划和建设加速推进。在金融领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均发布了具有行业针对性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指导意见。正是在这一时期,作为直辖市天津唯一的民营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以下简称“金城银行”)有序地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全面助力全行灵活转身和加速发展。
一、确立数字化战略
金城银行作为原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五家民营银行之一,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经营摸索后,于2020年8月成功引入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和第一大股东,由此开启了数字银行战略转型的新征程。金城银行管理团队积极遵循“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根本要求,带领全行上下努力投身到金融监管部门所倡导的“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中——明确战略方向,重塑业务产品,调整组织架构,吸引优秀人才——逐渐探索出一条“数字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安全发展践行普惠金融”的数字科技银行之路。
二、搭建数字化架构
金城银行董事会负责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目标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制定和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并将其纳入本行整体战略规划。
一是在组织架构方面,由管理层牵头成立数字化转型小组,统筹负责数字化转型指导工作;鼓励组织架构创新,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加强跨领域、跨部门、跨职能横向协作和扁平化管理,组建不同业务条线、业务与技术条线相融合的共创团队。
二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鼓励各业务团队和中后台部门从全国范围内引进数字化人才,选聘具有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重点关注数据治理、架构设计、模型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专业领域;积极引入数字化运营人才,提高金融生态经营能力,强化对核心专家和人才的激励措施。
三、深入数字化实践
如今,数字化已成为各金融机构发展的必由之路,金融机构对数字化内涵也已形成共识:将技术和数据作为底层引擎,驱动目标组织进行业务流程重塑和组织架构优化,助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提升组织的行业竞争力。
对于金城银行而言,在转型之前面临诸多障碍,尤其是在技术层面,存在技术预算和技术人才不足、缺少统一技术体系、过度依赖供应商等问题。究其原因,作为民营银行,金城银行没有经历过大行技术发展史上电子化、系统大集中、信息化和自主化等一系列重要里程碑,缺乏技术沉淀,在立行之初没有将技术置于显著位置,势必会错失后发优势,过度依赖供应商,进一步弱化了自主技术驱动能力,从而在数字化转型和发展上处于弱势地位。
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国内外各项权威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最大的“拦路虎”是如何将数字化转型与业务目标对齐。如果组织整体上缺乏转型共识,数字化转型的实际价值必然大打折扣。如前所述,金城银行面临着许多特定的困难,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持续地赋能业务和管理。因此,在转型启动后,金城银行首先对全行业务和技术进行了全面梳理,设置各业务领域目标的优先级,评估数字化技术能优化甚至创造什么,最终形成一个有规划、可执行、能观测的技术路线图。
1.重构基础底座和安全体系
2021年之前,金城银行的资产、负债等业务大多依赖线下场景或合作伙伴,直接面对C端客户和B端客户的互联网场景非常少,客观上导致相关技术储备的缺失,在基础架构上缺少弹性资源和高可用性的设计,缺乏面向互联网的安全体系建设,这些是技术团队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在基础架构方面,金城银行结合开源基座的丰富功能,自建了一套银行云原生的基础设施,利用其分布式、高效、开源、微服务等特性,一举解决了以往陈旧基础架构版本不统一、维护成本高、效率低下、特定设备厂商依赖度高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金城银行进一步启动了“系统双活改造建设专项工程”,旨在以同城双中心建设双活架构为目标,对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进行多项定制化改造,成功完成所有关键系统的双活架构改造,全面提升了业务连续性,为业务场景的拓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安全方面,金城银行以制定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架构为主线,按照ISO27001国际标准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于2022年获得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方面,完善纵深防护基础设施,提升检测覆盖水平,完成互联网边界安全防护设备的升级换代以及外联区的安全加固工作;信息安全运营方面,建立常态化网络安全运营机制和重要时期安全保障机制,通过常态化渗透测试、红蓝对抗,检测安全防御的有效性,提升安全水位,为新场景业务开展保驾护航。
2.以自主平台化方案促进研发质效提升
在金城银行2021年初开展的摸底调查中,且不谈“业技融合”的协作效果,仅在业务需求的研发效率和交付质量方面,各业务团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意见。客观上,这是由于前期战略规划中对科技重视不足导致的,单体系统过于定制化、应用架构技术栈不统一、大数据体系和研发效能体系的缺失等因素,在业务需求交付过程中形成阻碍,很难满足新业务发展过程中快速交付的诉求。因此,金城银行着力在交付层面进行关键环节的体系化改造,打造自主可控的标准化研发体系,从而获得敏捷交付和持续改进的能力。
一是定制了标准化的应用架构。金城银行在开源框架基础上定制了前端开发框架和后端分布式应用架构,通过应用脚手架的方式自动化生成标准服务,实现全链路追踪,集成标准熔断限流机制、灰度部署、优雅停机等通用底层扩展功能,实现了非功能代码与业务代码的部署分离,该应用架构实现了全行技术开发体系的标准化,降低了研发维护的难度,助力业务模块的快速构建。
二是量身定制了效率管理平台。金城银行以BizDevOps理念为指导,自研敏捷交付管理和质量管理平台——鲁班平台,旨在实现全行交付流程的标准化,减少非研发环节的多余消耗。在需求管理方面,鲁班平台可以快速创建需求,支持流程中编写分析纪要、需求设计文档和相关评审报告,并打通了OA系统,通过触发式的信息交互,极大缩短了需求审批时长;在研发方面,集成了代码提测和归并、环境信息管理、部署流构建等功能,并能定制设计评审和安全评审等检查点,统一开发流程;在质量管控方面,支持测试用例管理、缺陷管理、自动化测试等一系列通用功能。基于此,研发人员可按照版本、领域、团队等多维度进行指标统计和对比,持续提升研发效能和质量。
3.加强对核心业务场景的数字化赋能
不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同,业务重心也不同。金城银行基于“一行一店”的资源特点,持续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经营场景。以线上信贷为例,风控环节和客户运营等环节均需要强有力的系统支撑和数据支撑。
一是建设智能风控体系。金城银行基于开源体系集成决策引擎和模型平台,构建了一套完备的风险管控系统——潮汐风控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基于对流计算、机器学习、大数据及知识图谱等行业先进风控技术的应用及研发。潮汐风控体系包含了自动审批系统、资信平台、特征加工平台、自动决策平台、模型管理平台和风险大数据模块,能够支持风险团队开展决策管理、模型训练、效果比对、数据分析等各项工作。该体系取名为“潮汐”,意在能够动态观察用户授信用信情况,调整用户授信额度,全方位管控各环节风险。
二是构建大数据中台。无论是业务端的风险模型需求和客户运营需求,还是内部经营分析的需求,乃至为了满足审计或监管的要求,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和数据驱动都随着业务的发展显得愈发重要,这就对银行数据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金城银行基于业内领先的开源解决方案构建了方舟大数据中台。该中台以提高数据应用效率及强化数据统一管理能力为目标,覆盖了全行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应用,打造一站式数据应用门户,满足逐渐多样化的数据场景和数据能力需求,为业务数据应用场景提供平台化能力,帮助业务人员从海量的数据中便捷地获取有价值的洞察和决策支持;支持异构数据集成,具备数据治理、质量保证、资源管控等方面的能力,支撑数据分析、元数据管理、任务调度、数据ETL、权限管控、血缘分析等多种数据应用场景,为全行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应用提供了平台化、统一化的技术能力。
四、拥抱智能化浪潮
2022年底,ChatGPT再次掀起人工智能的热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启动伊始,便以超越以往任何变革的速度对世界的方方面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且仍在持续高速进化之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然来临。在智能化技术探索方面,各金融机构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实力雄厚的大型机构甚至构建了自身的大模型体系。作为一家小型民营银行,金城银行将更多聚焦于大模型的场景应用和数据调优。
2023年,金城银行已本地化部署72B金融行业大模型,并在部分场景实现了人工智能结合落地。一是智能文档场景,通过续写结合“内容改写+知识库生成”,辅助合规、公文、招标文书等日常文档撰写;二是客服辅助场景,对客户沟通内容进行客户意向判断、话术推荐、反馈建议、情绪识别等,提升客户服务效果;三是贷后场景,对催收员的语音内容进行操作规范质检,并给出质检改善建议;四是知识问答,结合本地知识库,创建多种角色数字人顾问,辅助解决日常办公中的常见问题,提升员工办公效率。目前,客服辅助、贷后场景已经通过小范围验证,知识问答以及知识库应用已在内部完成可行性和实用性验证,后续将针对细化场景开展进一步的测试验证。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转型之路并无回头之选,无论是当下的数字化,还是未来的智能化,乃至其他变革,实际上,重要的并非“某某化”这一标签,而是转型这一行动本身。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金城银行将基于当下实际情况,综合考量投入和回报,保持坚定方向和适宜的节奏,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全行灵活转身和持续发展,奋力开启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