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4年7月
新网银行信息科技总监毛航:践行数字金融,赋能普惠发展

新网银行信息科技总监 毛航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五篇大文章”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其中,数字金融是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的基础。金融机构既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金融产业化,也要用数字化技术支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

  四川新网银行(以下简称“新网银行”)在2023—2025年信息科技战略规划中提出“融合、智能、敏捷、安全”的数字化能力发展方向,通过业数融合、技数融合、组织形态融合,建立了科技与业务、产品、运营协调发展机制。新网银行围绕企业级平台能力、业务产品化能力、数据价值化能力、AI服务化能力、敏捷研发与精益管理能力、智能化运营管理能力、融合创新能力等七大数字化能力,以业技融合为核心,借助研发管理数字化、生产运行数字化、数据智能普惠化,实现“三浪叠加”的协同效应,提供智能、敏捷、安全可信的科技能力,打造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数字化发展核心引擎,进一步夯实数字金融数字化能力底座,助力数字化业务快速发展。

  依托数字化能力,将普惠客户作为目标客户的新网银行通过全在线流程,实现数字金融服务的全面覆盖。目前,新网银行累计发放数字普惠贷款超过3亿笔,覆盖全国3000多万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农户和小微企业客户。

一、以融合为内驱,助推数字金融全面升级

  在建行之初,新网银行以开放、连接生态为主,通过开放平台连接消费生态与产业生态,最终将金融服务融入消费场景,实现消费信贷普惠。如今,新网银行借助数字技术,以数字化运营为核心,通过组织形态融合、研发体系融合、业务发展与数据融合,夯实数字金融底座,推动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向纵深发展。

  1.组织形态融合,推动形成扁平化融合团队

  新网银行围绕项目价值交付,从高级管理层、产品管理委员会、科技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层面,推动业务、产品、科技、风险、运营等多角色构建形成“灵动型”“赋能型”扁平化融合团队,促进跨部门协同与信息流通;通过行务会、技术治理委员会等决策研讨,确保项目从创意萌发、项目立项、风险分析、难题攻克、问题追踪到后期运营等多环节紧密衔接、高效决策、风险可控,共同推动项目快速、稳健发展。科技部门按前中后台成立了28个域团队,通过后台服务域,为开发与技术运营团队提供一站式标准化系统建设、运营等能力;通过中台支撑域,提炼标准化组件,夯实中台底座服务能力;通过前台业务域,聚焦业务,承接不同业务领域需求,保障高价值需求交付,提升价值流动速度。

  2.研发体系融合,提升业务交付价值

  新网银行以企业架构理论为指导,采用统一语言、统一标准,建立了产品研发及架构资产管理系统“仓颉”,域架构师统筹整体系统架构演进及各业务领域子架构设计,联合业务、产品、运营、风险等部门人员开展业务建模、数据建模,并将建模流程嵌入产品研发过程,贯通数字化建设全流程,实现科技与业务、运营、风险部门对数字化建模及架构资产的统一管控,在确保系统架构设计有序进行的同时,为前中后台团队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研发指导与规范,提升项目交付能力。自2023年上线以来,“仓颉”系统已沉淀领域级应用架构160多个、功能架构160多个、设计方案1800多个、运行态成熟制品1900多个。

  3.业务发展与数据深度融合,挖掘数据普惠价值

  新网银行走过了以报表为主的“后发驱动”阶段、以分析为主的“寻根问底”阶段、以预测为主的“趋势预判”阶段,数字化业务运营模式从“后发驱动”转向“趋势预判”。近年来,新网银行构建了“三横四纵”数字化运营体系,提出全域数据采集100%、全场景数据应用100%、全员用数自助化90%的“119”数字化能力建设目标,实现数据使用自助化、智能应用普惠化以及数据思维普及化。

  目前,新网银行基于数字化能力,将过去基于实体数据的简单预测模型升级为基于行为数据的高维变量关联决策过程,建设了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般若”、数据驾驶舱“玄明”、交互式分析平台“拨云”、数据服务平台“玄清”、营销平台“天幻”等数字化产品矩阵,有效识别不同客群及其金融需求,为全行数字化业务运营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决策依据。同时,新网银行通过领导决策支持、业务运营赋能、业务科技融合、文化认知提升、服务评价闭环等“五位一体”的数据“最后一公里”行动体系,以及数据BP机制,打通数据应用“最后一公里”,将数字化能力深度融入业务发展过程,进一步提升全行数字化运营水平和业务决策效率。

二、以智能为引擎,加速数字金融智能普惠

  人工智能是数据价值高效转化的核心引擎,银行的智能化程度对数据价值放大的倍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新网银行经过七年的智能化能力建设,以服务业务智能化应用为宗旨,将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机器学习、隐私计算、RPA等技术与业务相结合,构建了智能金融应用体系。

  1.基于大数据,提炼算法模型,建设AI中台智能化能力

  新网银行基于多维数据与人工智能,通过底层大数据、中层智能化算法(包括隐私计算平台、MLOps、LLMOps决策引擎以及RPA等)、上层智能体(包括AI Agent平台、提示词平台、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了AI中台体系。上层以AI Agent平台为核心,形成了以低代码方式快速构建智能体的组装体系,使不懂技术研发的人员也能方便构建属于自己的智能助理;中层以AI平台为核心集成了多种算法框架、基座大模型、策略引擎等,通过算力调配和数据接入,形成了以算法为中心的模型训练体系,实现了数据分析、训练与部署的一体化;下层以大数据平台为核心,为中上层提供不同类型的数据支持,使得数据、算法、算力快速融合,进一步降低了智能化应用构建成本,将智能化能力应用于更细微的业务场景中。

  新网银行AI中台服务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客服、智能贷后管理、智能营销、智能风控以及存贷业务等多个流程中,日均调用量超过128万次,使新网银行在技术赋能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基于AI中台,赋能业务应用智能化发展

  新网银行基于AI中台建设的智能化算法服务覆盖了风控、反欺诈、客服、反洗钱等多个场景,基本涵盖新网银行经营的绝大部分场景,为全在线、全实时、全客群的数字化、智能化展业模式提供了核心支撑。在反欺诈与信贷领域,基于AI中台建设的慧眼智能风控平台,实现客户只需提交身份证即可授信,无需其他纸质资料,20秒内就能完成客户的贷款审批,为客户提供高效、实时的金融服务;在营销领域,运用实时计算、联邦学习、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显著提高了营销活动的运营效率和精准度;在智能客服领域,通过自主研发的语音语义识别技术,构建了智能客服应用体系,并在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个场景中落地实践,实现客户服务智能问答、全流程语音外呼、客户反馈与诉求精准理解、服务质检智能化的全覆盖。

  3.大小模型结合,升级智能化核心引擎

  2023年,AIGC大模型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智能化浪潮。新网银行结合自身实际,规划了新一代智能化能力建设体系,以大模型技术为基础,以AI原生应用思维为导向,通过大小模型结合,升级智能化核心引擎,开展AI原生产品设计,为应用层提供标准化、配置化的AI原生应用建设能力。目前,新网银行已将大模型应用于贷后管理、客服、电销等劳动密集型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建设,从客户服务和运营能效的角度出发,在服务前、服务中及服务后等不同环节,系统性地构建AI智能助手。

三、以敏捷为羽翼,确保数字金融灵活高效

  新网银行研发体系以研发运维一体化(DevOps)持续交付流程为基础,以敏捷为羽翼,经历渐进性的发展过程,实现开发与应用变更、项目交付、业务交付的闭环管理。近年来,新网银行提出研发管理“122”的数字化研发能力建设目标,即每个业务领域1个专属团队、业务项目2个月交付、迭代需求2周交付,旨在打造高质量敏捷、端到端的价值交付能力。

  1.面向业务、数据、智能的研发运维一体化

  新网银行推行研发运维一体化,建立持续交付流水线,打破传统软件开发与运维之间的壁垒,形成开发与应用变更闭环,使科技资源按业务线布局,以流水线形式交付需求。同时,新网银行将持续交付理念延伸到DataOps、AIOps领域,引入DevSecOps体系,将安全活动无缝集成到DevOps、DataOps、MLOps管道中。

  在DataOps方面,通过对数据相关制度、工具的重新组织,构建集治理、开发、运营于一体的自动化数据流水线,优化数据取用链路,破除数据供需壁垒,解决数据分散、口径不一、难以统一管理和使用的问题,提升数据敏捷响应、数据驱动决策能力。基于DataOps自动化数据流水线开发数据产品,使交付效能提升60%,数据处理人员成本节约30%,交付数据质量提升到99%。

  在AIOps方面,借鉴MLOps思想,新网银行建设了AIOps研发平台,整合数据工程、模型训练和模型部署等关键环节,实现了人工智能研发全生命周期平台化、在线化、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了AI研发的质量和效率。模型开发每年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使AI研发效率提升50%以上。

  新网银行研发过程践行DevSecOps理念,将安全管控融入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研发编码、测试验证、投产发布、运营维护等软件全生命周期中,在关键节点设置门禁,结合过程度量和风险揭示,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式监测研发过程,提升了需求价值持续交付与安全响应能力。

  2.建立“稳敏”研发模式,提升业务交付价值

  新网银行基于BizDevOps理念,结合瀑布与敏捷研发模式,建立了“中后台稳态+前端敏态”的研发模式,联合业务、产品、科技人员,建立了前中后台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业技融合团队。在中后台,通过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AI中台的能力建设,实现对前端业务产品研发稳定的支撑;在业务前台,联合业务、产品、运营、科技经理、域架构师、系统负责人、数据经理等,建立业务域支撑团队,实现业务产品需求敏捷交付,提升了业务交付价值。新网银行基于“稳敏”研发模式,建立研发效能平台,通过需求价值流和研发工程流“双流”模型的双向联动,贯通从战略愿景到业务目标再到项目实施的全流程,为项目后评价等提供了数字化监测手段。

四、以安全为基石,保障数字金融稳健运行

  新网银行秉承自主可控理念,以“安全与发展并重,技术与管理并举”为原则,多措并举,协同构建稳定的运行运维、数据安全等安全体系,建立了适合新网银行数字化发展的信息安全体系,保障数字金融稳健运行。

  1.“310”数字化运行运维体系保障业务连续性持续提升

  新网银行聚集“五个阶段”(架构、研发、生产、运维、运营)、“六大平台”(分布式基础技术平台XPaaS、技术风险防控平XRaaS、运维平台、日志平台、魔数平台、运维数仓),建设了“310”(3分钟感知、10分钟恢复、0数据丢失)数字化运行运维体系,形成可观测、可跟踪、可预判的运行运维风险监控链路。基于指标、链路、日志、事件等系统全生命周期运行监测指标数据,结合可视化和告警能力,建设一体化运行维护可观测链路;通过风险沙漏,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问题发现和预警能力,明确监控问题定义、预警阈值、预警等级等因素,及时发现和识别异常情况,提前感知和度量潜在技术风险,构建3分钟故障感知能力;全面梳理异常场景,对故障画像进行建模分析、生产高频演练,建设根因定界能力,构建服务调用及指标因果拓扑,实现故障自动化分析及可观测性,及时定位异常根因,实现10分钟故障恢复能力;通过业务区网络架构“去堆叠化”改造、中心级灾难场景应用负载自动探活机制、两地三中心多副本数据架构、共享存储、数据库强同步、虚拟机技术应用等措施,提高网络可用性及数据容灾能力,降低设备替换对应用系统的影响,实现应用级秒级切换、同城RPO为0的能力,保障0数据丢失。

  2.“技术与管理并举”,赋能数据安全有序共享

  数据安全与数字化业务发展客观上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数据安全是数字化业务发展的基础保障,数字化业务发展也带来数据安全挑战。新网银行以“技术与管理并举”为原则,在数据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安全应用与共享等方面建立数字化安全保护机制。综合应用数字技术与AI模型,构建分类分级、数据防泄露、数据库加密、数据库脱敏、数据库审计等能力,提供动静态数据脱敏服务,实现内部数据安全应用、外部数据有序共享;全面整合反洗钱、监管报送等数据规范,编制、修订并发布数据标准及管理机制,按“业务必需、最小权限”原则,加强归口管理、数据检核工作;通过对数据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及销毁等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特征的风险监测,充分识别风险敞口;综合利用多种隐私计算技术,自主研发COBP平台,构建数据不出库的信息安全共享能力。近年来,在国家反诈中心指导下,基于COBP平台,新网银行与银联数据牵头,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金融反诈云联盟,形成价值共享网络,提供实时多头信息价值共享和蓝名单价值共享,实现了对金融贷款服务中用户多头借贷特征的有效识别,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良代理投诉、不法贷款中介和有组织逃废债等新亚型犯罪行为,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网银行依靠数字金融基础能力建设,将金融服务延伸到生态,为小微普惠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金融服务,切实践行数字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在中小银行中具备一定特色。


  后续,新网银行将不断学习、领悟监管政策,贯彻落实数字化转型要求,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能力建设投入和创新,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夯实基础能力,持续推动新网银行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标题:践行数字金融,赋能普惠发展——四川新网银行数字化探索与思考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王洪涛:..
天津金城银行首席信息官王田丰:数字化助..
新网银行信息科技总监毛航:践行数字金融..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