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7年12月
坚持科技创新 引领中国银行全球化建设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深圳分中心总经理朱军

  中国银行全球化系统建设项目自立项以来,自主开展系统设计和建设,历时4年多,先后经过亚太、欧非、美洲三大批次投产和升级推广,最终达到满足各国监管要求,实现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集中,形成全球统一版本和7×24不间断统一运营管理的系统架构。该项目用实践证明了国际化银行建设全球化系统是技术可行且效益明显的,因此,荣获2016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作为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在全球化系统建设项目中面对覆盖国家和地区特别广,情况特别复杂,工程特别艰巨等难点,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全球化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实施。项目完成之后,除少数分行应监管要求必须当地部署以外,中国银行信息系统已覆盖了位于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机构,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集中部署和统一管理。该项目由中国银行自主研发,设计了满足全球化管理模式,兼容各国差异化要求的信息系统,实现了统一定价方式、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数据标准、参数化满足各国差异需求的目标,为中国银行业务的全球化推广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技术引领业务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创新驱动发展,全球化建设硕果累累

  项目开始前,中国银行已建成了亚太、欧非、美洲三大海外信息中心,完成了海外信息系统的洲际集中,积累了一定的海外业务经验。2012年,中国银行决定全面实施全球化系统建设项目,以加快跨境发展步伐,支持全球一体化经营,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的全球服务体系。

  在各应用系统整体进行的全球化建设中,中国银行首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将仅在单一国家运行的系统推广到全球。以核心系统为例,中国银行进行了多银行、多时区、多语言的基础改造,扩展了包括通讯区在内的重要数据模型,搭建了众多公共机制,完成了核心系统国际化的重构。同时,对IPS、MCIS等系统进行了配套改造和结构调整,以适应各国各地区的语言、时差、币种、客户习惯、市场习惯、监管规则等差异,并建立了灵活可定制的高参数化应用系统架构,实现了IT系统的全球化逻辑集中。

  中国银行全球化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从构建全球标准化服务、全球差异化服务以及引入技术总线平台三方面进行全新搭建。全球标准化服务在系统架构上,广泛涉及中国银行核心银行系统及总账系统等全球标准化的外围系统,为客户提供全球支付、全球资金等服务,统一标准,优质高效;全球差异化服务位于海外中心分行级系统上,为用户提供本地清算、代收付、本地信息等特色服务,满足各地不同场景和监管要求,机动灵活;技术总线平台作为数据传输的连接中枢,分为交易服务总线和数据服务总线,提供系统互联、交易接口转换、交易调度及数据汇集等功能,为整个信息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业务数据流上,客户的服务申请等信息从柜台、网银、电话银行等多种交付渠道,通过交易服务总线提交到产品系统处理并返回结果。产品系统通过批处理将数据发送到财务系统和数据服务总线,以供后线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

  在全球化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全新搭建后,也对各产品自身的系统架构进行了全球化改造,以满足海外多国家、多监管、多市场的要求。再次以核心银行系统为例,其应用架构包括接入层、应用服务层、数据访问层三层(如图2所示),遵循层次化、组件化、松耦合的结构化模式,自底向上支持多银行多时区多语言,具备“易组装,应用管理集中化、层次化”的特点,对外提供了高可用、高并发、高性能的IT服务框架。在服务应用层则以统一的客户信息和核心业务产品(含存款、贷款、支付、内部账、或有、卡管理)等作为基础支撑,插件式地构建了以核心应用服务模块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以多维参数立体管控作为应用关联纽带,柔性适应各国不同的监管和市场要求,通过产品参数支持业务创新,支持快速新开行。

  此外,项目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其他许多难点,诸如客户对信息不一致的现象容忍度越来越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原有定价模式存在较大局限性、各国对于信息安全监管越来越严格等。为顺应市场需要,解决客户的难点、痛点,进一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国银行将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和业务创新,包括五个模型、五个机制、五个服务和五个管理创新等。中国银行以创新为引擎,全力推动全球化系统建设项目的高效开展。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银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创新的“四个五”。

  1.五个全景通用模型

  (1)全球客户信息模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统一、全面、准确的客户信息视图是银行各项业务留客、拓客的基础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客户对信息不一致的现象容忍度越来越低,对数据同步的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银行的全球化系统构建了全球统一标准的客户信息数据模型,全球一致的客户信息同步机制,规范客户信息的使用。进行跨银行客户关联和唯一性识别,形成全球客户统一视图,实现了面向客户全球统一额度管控及其他衍生服务。

  (2)全球市场定价模型:海外金融市场具备竞争激烈、定价灵活、产品创新快的特点。而原来的分散型系统有着定价方式不规范、配置方法不便捷、统计维度不一致、变价机制不自动等局限性。在全球化系统推广中,系统搭建了全球统一的定价模型,定价业务包括计息、收费、兑换,定价条件包括渠道、交易、账户、产品、货币、客户属性、地区、国家等多种维度,多字段参数化组合条件,支持金额分层、累计、时间分段多层次计算方法,灵活实现适用全球各地不同的标准价、自动因客定价、客户议价、比价等的市场化定价模型。通过对定价机制的持续完善,大幅提升了中国银行在海外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3)全球产品定制模型:海外各国的金融市场已经经历过多年竞争和淘汰,其中涌现过很多市场化的产品。一个国家已经成熟的金融产品放到另一个国家就成了优秀的金融创新产品。在中国银行完成了全球信息系统版本集中后,针对一个国家开发的需求,投产后就能够在全球生效。全球化系统通过海内外需求深度提炼、高度整合和集约化开发,逐步形成可支持产品全球化共享的参数化定制模型。

  (4)全球交易管控模型:互联网的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导致风险的传播速度大幅加快。全球化系统一方面通过全球交易动态控制模型,满足监管和业务要求实现的各类客户账户状态的实时交易控制,通过集中授权、接力授权方式,提供多层次的交易安全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灵活的系统接入能力,有效利用了大数据分析及风险管控系统(额度系统、反洗钱、客户评级等)的分析结果,实现了全球交易的实时管控。

  (5)全球计税模型:支持不同国家的税制,是全球化系统的重要准入条件。中国银行全球化系统对各国不同的计税、收税方法进行了整合,参数化定制支持多国家、多税制,多税种的计税模型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印花税、手工收税、预提税、利息税。支持多税局、分段/不分段收税、金额/余额分档、客户账户税率、免税期、免税额等控制。参数化组件化的计税模型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新开行的效率。

  2.五项灵活高效机制

  (1)全球参数管理机制:为了保证业务流程、数据处理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在全球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全球参数同步机制,实施全球参数分级管理,全球中心级参数一点维护,全球同步生效。分行级参数则以总行标准化参数为参考,根据各国分行自身发展战略和风险偏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保证了全球业务在处理流程、数据分析、风险管控上的一致性。

  (2)交易组合控制机制:在时常遇到的组合业务场景中,往往会由柜员来人工判断交易流程的继续或回退。频繁多次的授权和客户签字确认工作大大影响了对客服务的体验和效率。全球化系统通过建立组装交易机制,多交易顺序检查、统一授权,整体回滚,复杂业务流程的合并定制,集成界面服务的组合方法,实现多交易合并画面,满足简化业务操作,交易合并控制的要求,大幅减少了系统与用户的触点,提高了交易和数据的连续性。

  (3)信息安全保护机制:针对各国的金融数据监管要求不同,全球化系统设计了多种加密方式和信息屏蔽机制:传输加密、存储加密、密钥交换、隐私信息不出境、信息屏蔽。通过通讯层数据分离屏蔽机制,实现了隐私信息分离到本地储存和合并显示,满足了境外某些国家客户隐私信息不出境的监管要求。如卢森堡客户信息不出境、韩国客户信息需加密等。

  (4)快速新开行机制:为了配合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快速新开行”将是全球化系统的一项重要能力,随着中国银行海外延伸战略,新开行任务突发且急且紧。系统构建了一套高参数化的新开行机制,快速响应业务投产并适应技术投产要求,即定制了新开行投产外围系统的最小集,快速实现应用系统的部署;建立新开行标准流程,形成规范而可快速复制的新开行基准,实现新开行应用版本的快速发布;持续改进新开行的技术工艺,研发参数变更报表、参数基线预检工具、环境检查工具、自动化版本部署工具。确保新开行工作质量,提高新开行的工作效率。

  (5)本离岸支持机制:海外银行中,有些国家为吸引外资和转口贸易,制定了离岸业务政策,提供一些税收、经营范围等优惠,但本岸业务和离岸业务需要分开核算。因此,中国银行建立了参数化和标准化的两种本离岸处理模式,以适应不同的监管要求。本离岸的本币是否相同区分不同模式,按银行区分适用于本币不同的模式。

  3.五项稳定优质服务

  (1)全球7×24小时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7×24小时连续运营成为金融交易系统必备的能力。全球化的交易系统必须支持多国家多时区的7×24小时服务。中国银行的全球化系统通过数据库分区和应用隔离技术,分银行独立进行日夜切换,同时支持多种假日营业模式,提供了7×24小时核心架构和运行机制,实现了全球化不间断无缝服务。

  (2)多语言服务:集中式的全球系统必须考虑各国语言和文化的系统支持。中国银行全球化系统的多语言多文化的处理是由后台通过主机EBCDIC和UTF-16混合编码支持多语言存储;前端对语言环境等要素进行剥离,建立动态目录映射机制,实现多语种和日期、金额等的多文化格式显示、打印需求。

  (3)人民币国际化服务:支持各类人民币支付清算模式,满足离岸市场、在岸市场、跨境市场人民币支付清算的不同需求,形成全球一体化的人民币清算网络。同时,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服务网络优势,创新了行内实时汇划功能,提升了跨境资金清算效率。

  (4)全球化差异服务:通过海外分行特色公共支持平台,统一开发规范;具有共性的特色系统可集中开发,按分行个性化定制并独立运行。

  (5)全球监管报送服务:通过建立海内外统一的反洗钱系统和海外数据服务平台,满足各地区日趋复杂的反洗钱监管规定,各海外分行个性化的数据分析、内部管理和当地监管报送需求,抵御全球政治、经济和地区格局不断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4.五项管理创新

  (1)顶层设计统筹管理:总行顶层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架构,成立全球推广办公室,下辖业务支持、数据迁移、技术支持、投产实施等执行条线,总行统筹管理,分行签署责任状,总分紧密配合、条线密切联动,分工明确,组织有序。

  (2)批次组织双轮驱动:遵循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分批次组织实施;投产实施按照产品交付和投产演练两条主线,并行推动项目工作。

  (3)跨境调度全球指挥:创新运用大型项目群跨境投产实施调度指挥体系,开发指令调度系统,无纸化统一管理和监控,实施全球统一化调度管理,方便快捷。部署协同工作平台,通过音视频远程会议、实时消息传递、文件和桌面共享、远程支持等方式,大幅提升沟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监管合规差别应对:实施差异化的监管应对策略,依法满足合规要求;借助第三方机构梳理海外机构当地的IT监管要求,由总行牵头对监管重点关注内

  容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统筹提高。遵循国际惯例,聘请知名审计公司及中国银行稽核部门全程跟进项目过程。按ISO20000IT服务管理体系标准和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系统运维。

  (5)对口支持有效联动:指定国内分行对口帮扶海外分行,既充分发挥了国内分行实施“IT蓝图”项目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效带动海外分行的项目实施工作,又为国内分行了解研究海外市场及客户需求,密切海内外业务联系、推动海内外业务融合创造了难得的机会,效果显著。

  项目中产生和应用了众多创新模型和方法,群策群力、兼顾各方协同完成复杂工作,最终形成功能丰富、设计合理、运行稳定的全球化信息系统。

  二、科技引领业务,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全球化系统建设项目为中国银行搭建了标准化的全球系统,统一的业务操作流程支持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促进“走出去”企业及个人业务的开展,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

  项目自2013年9月开始在中国银行亚太地区投产,随后在欧非批次、美洲批次升级推广投产,3年内上收了30家海外机构。支持快速海外新开行,菜单式新开行机制、标准化的新开行流程大幅提高了开行速度,使新开行从筹备到技术投产的时间从平均1年缩短到几周,2年内快速新开19家海外分行。目前海外机构横跨全球六大洲,覆盖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持续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有效促进中国银行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幅提高了海外行利润,2017年上半年,海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23.6%;海外存款、贷款分别增长7.2%和10%,海外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绩增长的强劲引擎。

  2.支持人民币国际化

  全球化系统的推广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提供了支持,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中国银行成为了1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清算行,促进相关国家人民币清算业务推广,节省了人民币汇款清算时间和费用,提升了全球现金管理等跨境服务能力,随着全球化系统对跨境人民币清算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银行将进一步巩固在人民币国际支付领域的领先优势。

  3.中国银行全球化IT支持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全球化系统建设,中国银行在全球46个国家与地区的海外机构实现技术平台统一、版本统一、全球统一运维,集中部署,构筑起7×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一体化运维体系,提升安全可靠的全球化IT服务能力。系统连接中国银行渠道、核心银行、外围系统、后线分

  析报表系统、本地监管报送系统等相关系统,自动化处理水平大幅提高,多种交易渠道在海外得到全面扩展,运行稳定。中国银行在亚太批次投产,创造了同时对12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核心系统和外围系统进行整体切换的金融IT投产新纪录。

  4.全球共享推广业务产品

  通过海外系统建设,提高业务操作效率,降低成本,形成标准化的产品和一致的业务流程,由总行统一制定业务规范、组织需求开发、发布系统版本,规范一致的业务处理流程大幅降低了银行的操作风险。

  遵循了全球统一的信息标准,全面扩充客户信息内容,使得在大幅提升客户信息质量的同时,提升了客户服务水平。集中式的全球化系统能够更全面、准确、快捷提供全球数据,为全行的风险控制、客户贡献度、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依据。支持全球决策分析、支持集约化的管理要求,支持海外业务的快速布局。发挥客户营销优势,促进了中国银行在客户服务、业务支持、风险管理、科技支持、创新能力方面的全面提升,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完善、高效、多元的优质服务,提供全球化无差异的客户体验,使海外业务拓展大幅加速。

  全球化系统建设形成了统一的金融产品、多元化的定价模型,配置出支持全球运营的金融产品和功能,不但将境内先进的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推广延伸至海外,还形成了全球化的产品推广能力,支持产品的快速延伸,建成了一点开发,全球共享的高效产品推广体系。

  5.知识产权效益

  中国银行全球化系统建设项目由中国银行自行担任软硬件总集成,并同时自主承担主要产品的开发,中国银行拥有相关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根据项目经验参加编写的《全球化时代的银行信息系统建设》一书,荣获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提交专利申请21项,已获得7项发明专利授权。

  6.满足全球各国监管,合规经营

  满足全球各国监管,满足国际会计准则管理标准。数据服务平台满足监管数据报送要求。数据分银行隔离、客户信息加密存储,加密传输,确保信息安全可靠不泄露。灵活定制计税模式满足各国税制,支持各国不同税种达160种。每个国家有不同监管要求,实施差异化的监管应对策略,借助第三方机构梳理海外机构当地的监管要求,按照标准进行合规检查,依法满足监管要求,合规经营,统筹提高。

  中国银行全球化系统建设项目自立项以来,自主开展系统设计和建设,历时4年多,先后经过亚太、欧非、美洲三大批次投产和升级推广,最终达到满足各国监管要求,实现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集中,形成全球统一版本和7×24不间断统一运营管理的系统架构。该项目不仅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高效、多元的优质服务,亦为继续巩固扩大中国银行国际化领先优势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其成果更有效地扩充了中国银行业务功能,有力地支持了人民币清算行等集团重要战略的落地,是中国银行信息系统的一次重大自我革新。项目自始至终得到中银集团的高度重视,并在集团内部得到充分认可与肯定。

中国银行全球化系统建设项目是全球IT集约化开发和运营的先行者,为跨国银行的全球化IT系统规划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先例,用实践证明了国际化银行建设全球化系统是技术可行且效益明显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银行将继续发挥海外业务优势,为全球化IT系统规划贡献更多更好的“中行方案”,为国家的“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7年第12期目录
搭建人民币国际化高速公路助力“一带一路..
金融科技创新助力农业银行“三农”服务转..
坚持科技创新 引领中国银行全球化建设
守正出新,拥抱未来——建设银行打造新一..
全流程一体化智能资产管理系统 助推光大..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