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8年4月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为转型发展添动力

  上海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曹广智

  2018年,上海银行将主动作为,探索科技创新推动业务转型,围绕“科技治理革新、数字化创新、开发能效提升、运营智慧转型、信息安全体系升级”等重点领域推进科技创新,为业务持续发展和创新转型注入新动力。

  在建设“精品银行”战略愿景目标指引下,上海银行信息科技始终坚持“运营智慧安全、开发友好高效、技术创新引领”的发展纲领,持续推进信息科技治理与信息化建设。在过去的一年里,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创新发展并重实施,信息系统建设与升级促进传统银行业务稳健发展,金融科技的探索和新兴技术研究应用助推全行业务及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一、2017年上海银行信息科技工作回顾

  1.信息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上海银行始终保持信息系统快速建设态势,2017年新建应用系统14套,业务覆盖和支撑能力持续提高,全行信息化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在“大同城、小异地、应用双活、数据主备”两地三中心建设策略指导下,基本完成关键信息系统的同城双中心双活建设,业务连续性能力迈上新台阶。

  2.敏捷化开发助力业务快速发展

  上海银行持续深化IT双模式开发管理,在需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业务领域,业务与科技人员组成联合团队,通过共同制定解决方案、敏捷迭代开发的方式实现滚动产品发布,研究并推出OpenAPI开放服务接口体系,直销银行等领域业务快速发展。

  3.大数据技术助推业务转型发展

  积极利用跨行业大数据,整合行内数据构建大数据平台,对客户进行360度画像征信,采用自动规则引擎技术,结合行内风险规则模型,实现客户挖掘、风险控制等领域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零售消费信贷等相关领域的业务处理流程缩短到秒级。

  4.数字化创新取得初步成果

  立足普惠金融,围绕“金融科技应用”开展数字化创新研究,科技管理委员会下设数字化创新管理办公室统筹推进全行数字化创新工作,以生物识别、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首批5个创新项目快速实施并投入运行,价值创造能力得到增强。

  5.智能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上海银行积极研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应用,打造了以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手机App功能,手机银行5.0给用户带来了贴心的服务体验;建成集开户、受理定期存单、存取款、投资理财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机具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业务自助办理方式。

  二、2018年上海银行信息科技工作展望

  在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科技竞争日渐加剧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科技开发产能、数字化创新能力、线上化服务能力、产品快速交付与生产稳定运行、安全生产底线等科技能力与业务转型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银行业信息科技面临的重大课题。2018年,上海银行将主动作为,探索以科技创新推动业务转型,围绕“科技治理革新、数字化创新、开发能效提升、运营智慧转型、信息安全体系升级”等重点领域推进科技创新,为业务持续发展和创新转型注入新动力。

  1.革新信息科技组织方式,加强组织协同能力

  2018年,上海银行将积极探索和实践科技治理改革,提升大科技综合服务能力。一是构建交付型团队。围绕银行核心产品研发以及侧重业务服务交付的趋势,探索以业务服务为宗旨、以产品研发为核心、以服务交付为重点的开发管理模式,构建稳定的标准核心业务产品研发组织和基于核心标准产品的综合金融服务交付开发组织。二是深化科技业务融合深度。继续落实科技人员派驻业务部门的科技业务融合模式,推动业务架构规划落地,加强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育业务人员的科技能力,促进全行科技业务协同作战能力提升。三是挖掘分行科技能力,一方面鼓励分行科技团队在业务创新、业务合作营销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鼓励分行科技人员参与总行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分行科技能力。四是积极筹建异地开发测试分部,为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提升基础性核心应用的研发与管控能力,将推进异地开发测试管理分部的建设,构建和发挥非上海地区的人才队伍优势,提高信息科技研发能力。

  2.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培育数字化创新能力

  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服务线上化背景下,面对互联网公司以及金融科技公司新型金融服务竞争,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来提升银行的竞争能力是上海银行必须面对的又一大课题。2018年,上海银行将进一步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培育数字化创新能力,积极应对新的竞争挑战。一是持续以创新机制推动数字化深入应用,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及业务整合创新机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驱动推进数字化创新。积极推动落实管理层和业务部门“自上而下”的数字化创新方案,在继承和推广2017年5个创新试点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自下而上”面向全行生产经营基层广泛征集创新创意项目进行应用试点。二是以场景化数字化提升零售业务创新能力。构建零售信贷业务面向电子渠道和合作方平台的服务能力,升级基于大数据的线上风险控制模型以及多元化的征信决策模型的数字化服务场景,建立24小时服务的零售信贷核算核心,实现零售信贷业务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线上化。三是积极探索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利用上海银行金融服务能力,结合企业产业链及高校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技术,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资产登记、金融支付等环节的新型应用。推进人脸识别、指纹认证、声纹识别、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移动银行、客户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3.加强信息科技管理,提升应用开发能效

  随着信息系统相互访问的日益频繁,科技管理的复杂度和难度也逐渐增加,如何维持应用架构的清晰可控、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响应业务创新发展需求,是上海银行信息科技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2018年,上海银行将继续贯彻“质量优先”的工作指导原则,重点围绕架构管控、开发及测试质量提升推进信息科技开发管理。一是以核心业务系统升级工程为契机,构建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产品工厂化、业务敏捷化、定价差异化、风控体系化、内外一体化、管理数据化、架构弹性化、高可用和开发运维简单化”的架构体系。二是强化系统集成测试能力建设,不断扩展测试的广度和深度。向前加强开发和单元测试质量,向后联动生产运维管理要求,在技术上探索白盒测试,在集成上推进自动化回归,提升应用软件变更投产质量。三是加强应用开发基础平台管理,一方面以内部统一的Java平台为基础,不断丰富关键技术组件和业务组件的研发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开源软件管理,建立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的评测、引入、试用、推广和退出机制,避免进入新技术陷阱。四是推进应用开发全生命周期电子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从业务需求、立项准备、方案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过程、上线投产等环节的电子化规范管理。

  4.探索新型运维管理方式,促进智慧运营转型

  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建设以及基础环境的不断复杂化,传统的数据中心运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故障快速发现、快速处置以及系统弹性扩展的新要求。2018年,上海银行将在坚持安全生产第一的底线上,重点从运维模式、运维技术、基础建设三大方向围绕“DEVOPS(开发运维一体化)转型”目标,积极探索新型运维管理方式,提升数据中心运营管理智慧水平。一是探索并把数据中心建设成“动环监控系统+智能机器人+专业工程师”的三道运维巡检安全防线,进一步提升智能化运维管理水平。二是提高基础资源和应用部署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快速交付、动态调整、弹性部署,降低人工操作风险。在基础设施方面实现网络和存储定义软件化及其运维管理自动化;在应用版本管理方面,研究应用安装、版本下发、巡检、启停、切换一键化。三是在私有IaaS云测试环境试点基础上,加强银行间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在资源、人才、经验等方面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发挥集约效应,积极试点金融行业云。四是探索容器技术实现微服务架构,利用其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构,应对互联网应用交易的浪涌冲击,搭建PaaS云平台,推进微服务架构在直销银行领域的试点应用。

  5.升级信息安全架构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传统银行各领域的信息安全架构体系和管理体系已经比较成熟,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应用,线上业务将逐步扩展至更加广泛的业务领域,在此背景下,基于人工防控的信息安全架构管理体系已明显不能适应未来的攻防形式。2018年,上海银行将着力推进现有安全架构体系升级,提升风险防控适应能力。一是在管理上健全信息安全组织和制度体系、推动开发安全前移,梳理开发中涉及安全的共性内容并研发统一防控模型。二是在技术上推进新一轮信息安全架构规划,探索实时交易反欺诈技术应用,提升线上业务风险防范水平。三是问题管理上加强全行信息科技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对外加强内外部审计沟通推进审计问题整改,对内强化专项安全检查以及内控考核。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8年第4期目录
发力金融科技 赋能新金融发展转型——中..
重塑科技引领动能 打造科技金融银行——..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为转型发展添动力
构建信息科技创新体系,以IT技术变革助推..
铸就科技核心竞争力,借力后发优势布局弯..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