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3年9月
中国银联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徐竹:中国银联测试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思考

中国银联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 徐竹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中国银联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技术开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相关要求,致力于以数字化转型为构建“支付为民”的高效服务网络提供技术驱动力。

  一、推动测试数字化转型,全面保障支付服务稳步升级

  数字化时代,随着数字支付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人们对支付服务“安全稳定”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测试方法已经难以满足被测对象的演进需求,金融企业需要具备更高可靠性和安全韧性的质量保障能力。总的来看,金融软件质量保障工作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1.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的快速变革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加快服务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业务方面,金融企业不断将经营模式、服务模式融入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大背景,在零售、综合金融、用户服务等方面加快布局;技术方面,在保证业务稳定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引入分布式计算、云原生等新技术和自主可控基础设施。传统的软件测试已经无法快速适应这些变化,金融企业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和敏捷的测试方法实现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

  2.质量要求和交付效能的矛盾

  一方面,金融企业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测试边界和外延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市场和组织对交付效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协调和平衡质量要求和交付效能之间的矛盾成为金融企业测试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3.规模增长与降本增效的诉求

  在业务规模、系统规模、人员规模、管理复杂度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金融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工程实施能力、跨域协调能力均面临很大挑战。如何保证对测试工作的有效管理,保障测试资源和测试活动的高效运转,同时兼顾降本增效的要求,将会是金融企业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间内质量保障工作面临的复杂局面。这也要求我们从数字化的角度探索测试新思路、新方法。

  二、以资源、过程、能力为抓手,综合构建测试数字化能力

  数字化转型是金融行业内生选择的结果。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为满足融合新场景、注重新体验、交付新速度、创造新价值以及防控新风险等需求,追求极致的交付效率和实施频繁的产品迭代已经成为常态。因此,构建数字化测试能力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支付服务质量和实现金融创新的重要途径,金融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从测试资源数字化、测试过程数字化、测试能力数字化三个方面入手,有效提升测试质效。

  1.测试资源数字化

  资源数字化是以数据为基础,以数据赋能为主线,通过数字化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对测试环境、测试设备、测试人员等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过程。测试环境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指标采集、问题侦测与告警、调用链跟踪和资源联动等基础测试环境管理能力;测试设备方面,通过数字化平台记录测试设备硬件状态,统一管理设备软件加载和许可配置,提升功能和兼容性的测试覆盖度;测试人员方面,通过构建胜任力数字模型,制定人员数字能力指标、任务负载匹配指标等方式完成对测试人员的数字化管理。

  2.测试过程数字化

  测试过程数字化包括测试实施数字化、测试管理数字化、测试生产要素数字化等,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测试流程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同时结合测试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测试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改进、测试产出价值的挖掘和提炼,形成测试过程数字化的闭环,实现对研发生命周期的监控评估。测试过程数字化需要研发全过程各参与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推动研发交付过程的优化和改进。

  3.测试能力数字化

  测试能力数字化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将分散的测试能力沉淀后保存积累、提炼迭代,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能力,以确保实施能力和服务质量的一致性;二是将标准化的测试能力进行平台化落地,将组织内部的能力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和管理,实现高效复用。通过测试能力数字化建设,金融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共享测试能力资源,提高组织级的实施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构建数字化保障底座,有力支撑测试数字化转型实践

  测试数字化能力需要依赖与其相适应的数字化保障底座来提供强劲的支持。技术开发中心在研发测试保障实践中以工具平台和工程实践应用为基础,构建具备全栈适配能力的“一池+六域”测试数字化保障底座(如图1所示),筑牢金融安全堤坝,提升保障系统质量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图1 中国银联“一池+六域”测试数字化保障底座

  “一池+六域”测试数字化保障底座有机融合数据池和管理域、基础域、环境域、实施域、过程域、创新域六个域的功能和特点,为金融业软件质量提升提供了一个完整、高效和安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实施范围上,从管理、项目、资源等多个维度,全面、持续、精细化分析研发过程,改善研发质效,实现高质量交付。技术路线上,以标准化、服务化、组件化为目标,充分吸收业界优秀工具和框架的优点,构建自主可控的企业级底层测试平台,为安全生产运营提供质量防护。

  在数据池中,从测试数据收集到信息萃取,技术开发中心以开放融合、自主可控的技术为支撑,形成了完善的质量服务矩阵;打破各条业务线“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上下游系统协同合作,共同构建高质量数据共享平台,推进数据全链路贯穿。

  在管理域中,技术开发中心围绕共同的业务质量和价值目标,进行质量、业务和效能的融合管理,进行结果关联的质量管理工程实践,推动质量责任的分解和质量内建,践行质量文化,提升价值交付质效。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化管理将测试环节的人、事、物进行集中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实现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实现个人工作和组织目标的融合,构建组织级、产品级、项目级的多层度量分析能力。

  在基础域中,技术开发中心以微服务框架、测试工具链和通用协议为基础,将安全校验、加解密、报文协议、数据库比对以及测试通用函数库封装为一系列标准化测试技术基础组件,形成融入整个研发生产流水线的基础自动化测试能力,建立完整的接口测试框架、页面自动化测试框架和移动端自动化测试框架,为持续研发、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在环境域中,技术开发中心通过对主机层、应用层、进程层进行全方位监测,构建基础环境管理能力和场景化预警能力,实现“捕获—分析—呈现—预警”的测试环境态势感知,结合测试专家排障和可配置的巡检规则,主动对测试环境健康度进行巡检分析。随着云原生应用的推进,容器服务、监控模型、链路追踪等复杂云原生环境的治理能力也需要随之增强。

  在实施域中,技术开发中心根据不同系统特点,构建灰盒测试、人工测试、自动化测试、流量回放等测试保障能力,形成横向和纵向的测试实施维度。横向测试面向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围绕系统交付实施过程,逐渐扩展软件质量评估的维度和手段,构建相应的测试策略和评估指标。如对于联机清算类大型核心系统,重点关注其可靠性和性能;对于页面移动类应用程序,则注重用户体验和安全性。纵向测试面向研发测试全过程,从需求分析到上线发布均遵循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和质量标准,形成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过程域中,在测试过程管理方面,技术开发中心基于研发管理软件、代码仓库软件建立质量门禁,对测试覆盖率、缺陷率、自动化率等关键指标进行过程分析,实现从需求到生产测试活动的闭环质量管理;在测试流水线方面,将测试活动、测试工具和自动化能力有机融合,确保测试过程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

  在创新域中,技术开发中心持续跟踪业界热点技术方向,关注重点前瞻性技术领域,对测试管理、测试工艺、测试工具、测试技术以及测试理念进行立体化创新,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稳步推进智能化测试、混沌工程、测试可观测性等技术的落地实施和广泛应用。

  基于“一池+六域”测试数字化保障底座,技术开发中心在测试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质量支撑。

  四、弘扬创新务实的作风,奋力打赢数字化转型主动战

  展望未来,随着金融科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软件测试在夯实质量底座、助力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有三个关键方面值得业界同行共同思考和关注:一是充分利用测试数字化红利,提升测试价值。测试已不仅仅是检测软件缺陷的工作,更是保障软件质量、增强用户体验、提高软件价值的重要环节。二是加强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知识共享和能力共建。针对测试数字化转型,广大金融同业需要共同探讨最新趋势和技术,推广转型的实践经验。三是测试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和流程的革新,更是理念和观念上的变革。

  测试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任重道远,唯有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行稳致远。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3年第9期目录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安全合规..
交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刘雷:发挥数..
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高鸿升:工..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赵焕芳:建..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合肥)副总经理王继武:..
中国邮储银行数据管理部副总经理陈震宇:..
中国光大银行数据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黄登..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