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信用卡 > 2016年1月
服务经济新常态 培育发展新动能——中国信用卡产业扬帆远航正当时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总裁、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总经理 栾建胜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走过了2015年的波澜起伏,迎来了2016年的曙光初现;走过了“十二五”圆满收官,迎来了“十三五”宏图待展;走过了中国信用卡产业第一个峥嵘半甲子,迎来了又一个璀璨新时代。站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上,我向《中国信用卡》的广大读者朋友以及全国信用卡从业人员致以新年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

  回望历史,中国信用卡产业用了30年时间实现从零到亿的跨越,实现从“阳春白雪”到走进千家万户,从东方独晓到成为全球产业重心,愈显生机盎然、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本色。中国信用卡毕其30年之功,深刻地改变了国人的消费习惯、支付行为和信用意识,如今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构建诚信体系的中坚力量,成为我国消费型经济破局的关键所在。身为中国信用卡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张卡片,开启了一个信用消费的新时代。

  一、规模与质量齐升,信用卡产业仍呈欣欣向荣之势

  明大势,观大局,方可谋作为,谱新篇。纵观当前经济环境,难和险在增多,但时和势总体向好。2015年,我国经济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中寻求综合平衡,改革转型全面深化,活力与动力继续增强,彰显了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优势。我国信用卡产业也在这一轮经济新常态的转型升级中实现了差异化经营、特色化运作和内涵式发展,通过做好“加减乘除法”为长期可持续发展蓄势助力。“加法”即发现和培育线上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增长点;“减法”即摈弃过去“跑马圈地”的粗放增长模式;“乘法”即插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翅膀,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和商业模式创新;“除法”即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提高产业运营效率。信用卡产业在调结构、促升级的“四则运算”中增强了发展动能,提升了运行质态,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一是信用卡规模稳中有升:市场规模稳步扩容,产业形态持续升级。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报告首度将银行卡规模的披露口径由“累计发卡量”调整为“在用发卡量”,统计口径的调整意味着监管机构的“指挥棒”导向发生变化,主动引领信用卡产业由单一规模扩张向科学发展转型。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含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量4.5亿张,环比增长3.74%;消费交易量稳步扩大,前三季度全国银行卡消费笔数达205.9亿笔,消费额达40.5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1%和33%,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的增速;银行卡消费金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超过48%,较年初提升0.3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信用卡以其支付融资一体化、线上线下渠道多元化的优势,有效促进消费需求升级,撬动了我国13亿人的消费大市场。据尼尔森报告预测,到2023年,亚太地区银行卡消费额占全球总消费额的比重将由目前45.7%提升至60.8%,我国作为亚太地区的经济砥柱,更将显现雄厚的银行卡消费实力,造就全球领先的银行卡消费市场。与此同时,信用卡产业形态升级更加引人注目。2015年全国银行卡年化卡均消费10597元,同比增长23.4%,通过积极主动的产业升级为长远发展“垫足底子”;银行卡笔均消费额为1874元,同比下降11%,表明公众用卡习惯逐渐脱离大宗、高端、一次性交易,转而回归小额、多笔、非集中的日常消费,卡基消费越来越直接地深入到餐饮、娱乐、旅游等实体经济链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支持。

  二是信用卡产业稳中谋变:服务网络稳步扩大,支付形态向线上线下一体化变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而来,“线下商户触网、线上商户落地”成为普遍兴起的商业模式。信用卡产业积极融入本轮科技革命,围绕新兴商业模式,向跨线上线下、跨行业、跨市场变迁,向移动化、场景化、智能化变迁,持续拓展丰富消费生态圈,展现了一个充满创新活力、高度关注用户体验、着力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产业形象。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线上线下整体支付规模达3125万亿元,其中线上支付规模达1920万亿元,占全量支付的60%以上,超过一半的交易量通过网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完成。特别是移动支付涨幅明显,显示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2015年前三季度移动支付金额分别增长921.5%、445.1%、194.9%,延续了近年来一贯的高速增长态势。信用卡支付形态随之变迁,由交易的终点、货币流动的起点演变为消费生态圈中的任意一种“场景服务”,使刷卡交易的时间、位置、成交内容与消费场景形成关联,使资金流动与物流、信息流同步,由此衍生出商品供求、资金沉淀、生产消费、信贷融资等各种商业行为和金融服务,便于市场主体谋求更具远见、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三是信用卡产业稳中求进:融资规模稳步上升,信贷服务向“分层供给”进阶。支付融资一体化、提供循环信贷和免息还款期是信用卡的独特优势,也是信用卡紧密衔接潜在消费和现实消费、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不二法门。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全国信用卡授信总额达6.7万亿元,同比增长26.1%;信用卡贷款规模达2.9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在居民短期消费性人民币贷款中的占比由五年前的46.9%上升至75.2%。信用卡作为大众化的消费信贷载体,有力推动了我国消费文化由量入为出向适度超前消费转变,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并通过日益扩大的融资规模积累真实、广泛、全面的信用数据,打开了“信用创造价值”的新局面。过去一年信用卡产业的发展亮点还在于其融资结构开始向“分层供给”进阶,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争相开发各式信用卡或“类信用卡”产品,形成服务分层、业务互补的融资结构,各自经营相对固定的领域和客群。信用卡也不再局限于个人授信和卡基融资,而是基于其多年的经营积淀,逐步扩张至小微企业融资与消费金融业务。例如,工商银行基于真实的商户交易流水和经营数据,依靠大数据技术创新发展了无担保、无抵押、可循环使用的小微商户逸贷公司卡,帮助小微企业提高融资可获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现已签约商户1.3万户,发放贷款117亿元。2015年6月18日,工商银行率先在业内挂牌成立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将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业务整合至信用卡专业统一管理,并推出新一代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全线上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产品,充分迎合互联网时代对融资产品“精、准、快”的要求。信用卡产业自此拉开了融资服务分层供给的大幕,将信贷资金真正注入消费、注入实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浪潮。

  二、机遇与挑战共存,信用卡产业发展面临复杂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在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作用下,需求弱化的惯性影响与新旧动力青黄不接的现象相互交织,经济金融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信用卡产业巨轮在经济改革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或乘国家大力优化产业环境的政策之风,或遇互联网金融掀起的产业浪潮,或避经济下行压力催生的风险暗礁,唯有抓住机遇、顶住压力、战胜挑战,方能行稳致远、扬帆远航。

  首先,国家政策扶持之风加速信用卡产业发展。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是信用卡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石,是其茁壮成长的土壤。2015年,国家在刺激居民消费、规范互联网金融、放开清算市场方面屡出新政,进一步明朗了信用卡产业的前进方向。一是国家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导向明确,信用卡产业战略地位得以凸显。我国正处在构建以消费为主导、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新格局的历史转折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于2020年突破60%。消费信贷是构建消费型经济的重要抓手,国家数度就消费金融作出部署,强调发展消费信贷、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性及其与“十三五”规划蓝图的契合性。信用卡产业将融入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充分发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的优势,御国家政策之风而厚积薄发。二是互联网金融监管棋局落子,良性竞争环境迅速成型。2015年7月,人民银行陆续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第三方支付、P2P定义为小额支付通道和信息中介,划清了类银行业务和消费业务的楚河汉界,列出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负面清单”即监管红线,力求在便利与安全、创新与监管之间取得平衡。至此,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时代即将结束,从事金融业务的各类机构逐步接受一致的金融监管,产业环境更加公平有序,“有边界的创新”构成这个新时代的主旋律。三是清算市场开放政策尘埃落定,更为包容的市场环境带来新机遇。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放开清算市场准入。对商业银行来说,跨行清算主体的多元化意味着跨行清算通道和银行卡品牌的选择面更广、合作机构增多、发展战略得以丰富。同时亦为商业银行参与修建资金清算高速公路提供了可能性,有益于商业银行为信用卡产业再添基础设施、提升自身发展层次。

  其次,互联网金融浪潮激发信用卡产业内生动力。信用卡不仅是争揽、维系活跃客户的利器,也是海量数据和丰厚收益的重要来源。当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在信用卡领域开疆拓土,市场竞争已呈剑拔弩张之势。但究其根本,第三方支付的介入实际是用信息科技解决支付的便捷度问题,在客户和商户之间搭建了层出不穷的新型支付通道,创造了众多的支付场景,并未改变信用卡账户和商户作为支付生态圈两个关键节点的本质。掌握了这两个关键节点,商业银行就能把住支付生态圈的脉搏,牢牢锁定支付“双边市场”背后的高质量数据,从账户端切入获取客户的年龄学历、消费习惯、融资倾向等信息,从商户端切入获取商品交易情况、经营稳定性等信息,整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支付链条上沉淀的海量数据信息转化为信用评估依据,深入挖掘授信评级、信贷融资等丰富的金融机会。面对互联网金融格局下的跨界竞争,商业银行仍握有最重要的砝码。而且互联网通道一旦为信用卡所用,必将带动新一轮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使发卡银行拓宽发展思路和空间,更好地服务公众、拉动内需。

  再次,风险暗礁考验信用卡产业长远发展。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30年间,通过大步快跑、高速扩张的方式迅速赶上国际同业,造就了今天的巨大体量,奠定了产业的经济地位,但发展初期的“跑马圈地”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经营不细、风控不精的隐患。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企业盈利下滑、居民财务状况劣变、偿债能力下降,信用风险的暗礁浮出水面。这些风险,有的来自市场主体在经济繁荣时期的过度承诺,有的与经济下行有直接关系,更多的则是产业规模超常规扩张与经济换挡效应相叠加的结果。2015年三季度末,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384.3亿元,较年初增长7.46%,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32%。随着经济改革的全面深入,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催生的风险挑战将会继续施压,对我国信用卡产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是信用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开拓与稳健并举,信用卡产业巨轮同中国经济共扬帆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国经济定调“稳实改松”,坚持将稳增长作为头号议题,坚持在供给侧改革出实招,坚持深化国企、财税、金融改革,坚持对宽松政策显著加码,进而稳固经济新常态的结构优化、就业稳定、民生见好之势。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板块,信用卡产业将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主动引领新常态、着力培育新动能,既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又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共扬帆、更远航。

  一是定准航向,以“先有数据、后有客户”的理念指导产业发展方向。信用卡行业是典型的数据密集型和数据依赖型行业,也是商业银行数据应用量最大的业务线,数据信息来源广、数据颗粒度足够细、真实性和有效性强,是大数据的生产者和应用先锋,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走过了早期的规模塑形阶段,当前及今后的信用卡产业发展应当更注重把“大数据优势”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倡导“先有数据、后有客户”的发展理念,推动市场拓展与大数据技术高度融合,使客户选择、营销策略、市场细分等各项决策部署都有充分的数据支撑,真正把信用卡发给信誉良好、信用消费需求旺盛的人群。商业银行要基于信用卡业务专业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的组织架构,将集团总部的数据挖掘分析优势与基层机构深入市场、贴近客户的精确营销优势相结合,将各系统、各环节、各专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转化为目标定位准、客户授信精的实践优势,在多源的、分散的、碎片化的大数据中找到规律,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程追踪,实现从过去盲目营销信用卡到有效识别客户、为其提供精准卡基融资服务的根本转变。

  二是御风扬帆,以创新引擎推动中国信用卡产业巨轮破浪前行。如果说“中国经济每一回破茧成蝶,靠的都是创新”,那么中国信用卡产业为支付便利及安全所做的每一次改变和努力,也都是基于大踏步的创新行动。从磁条到芯片,从金融IC卡到手机SD卡、SIM卡、SE模块、HCE云介质;从线下面对面支付到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和O2O支付;从传统POS支付到NFC非接快速支付、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蓝牙支付、光子支付、指纹支付,信用卡支付产业的每一次进化无不依托于科技之翼和创新引擎。展望未来,工商银行作为支付创新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将在国内率先推出HCE“云闪付”信用卡、线上POS等先进支付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以线下近场非接支付和线上远程一键支付为核心的移动支付产品体系,打造覆盖HCE+SE全产品形式、IOS+安卓全操作系统的移动支付产品线,力促支付的自主性、便捷度和安全性进一步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工商银行将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信贷管理全过程,积极构建适应经济新常态、活力充沛、风险可控的标准化信贷管理体系,在客户准入、授信放款、监控和催收管理的全流程中推广“数据+模型”的运营模式,为个人消费者提供纯信用、全线上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服务,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无担保、无抵押、循环融资、一刷即贷的公司卡贷款产品,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三是未雨绸缪,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向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挑战,困难不容低估,风险要高度关注。尤其是信用卡产业参与主体多、创新步伐快、风险类型杂,更要把难点和复杂性估量得充分一些,从贷前、贷中、贷后全方位加强风险控制,贷前通过数据分析、模型计量实施精确授信,全面考察客户的信贷表现和风险状况,实施智能化的授信额度动态管理,掌握客户用卡体验和风险控制的平衡点,将风险管控关口整体前移;贷中通过实时、可干预的风险监控,动态掌控客户的资金流向、交易行为和资产变动情况,准确把握风险事件未发生或刚发生时的“黄金”处置窗口,抓住影响小、未成势的有利时机,迅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将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贷后通过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产处置策略,下大力气“清淤疏浚”,全力止住“出血点”,打好信用卡资产质量的保卫战和攻坚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中国信用卡产业巨轮正沿着正确航线,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开拓奋进中成就梦想,在深化改革中破除坚冰,在闯关夺隘中奋勇前行,为提振中国经济、改善百姓民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2021年04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信用卡产业三十年:且行且探索再塑新..
《中国信用卡》2016年1月目录
谢众:规范经营 加快创新——推动我国银..
顺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中国银行卡产..
服务经济新常态 培育发展新动能——中国..
创新驱动 跨界融合 依托科技力量提升用卡..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