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1年1月
共建共享 共生共荣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 金磐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近年来,国家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一体化政务体系建设方面出台了多项措施,旨在通过对政府服务的数字化改造,提升服务时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全面发展。

  建设银行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以金融科技能力为依托,构建以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智慧生态体系,并按照“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数字化经营理念,以数字技术重修新金融“水利工程”,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引入到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探索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统一。

一、立足科技优势,打造智慧生态

  建设银行充分依托企业级金融科技能力优势,运用ABCDMIX(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及5G等)技术,构建以“金融科技+政务服务+政务管理+行业服务”为核心的“1+3+M+N”整体架构,形成涵盖多领域、多业务门类的智慧生态体系。

  “1”:充分利用建设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能力积累,以统一技术平台为支撑,打造协同共享的生态体系,实现技术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整合,提供高效、便捷、统一的基础技术支撑。

  “3”: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和“智慧治理”三个平台为核心,打造智慧政务生态基础设施。构建横向连接、纵向贯通的网络,打通各领域、各层级、各机构之间的断点和堵点,抽象政务生态的业务共享能力、数据共享能力和技术共享能力,推动资源的整合、优化、共享和开放,形成稳定的共享服务体系。

  “M+N”:基于智慧生态建设规划,在“M”和“N”即政府管理领域和行业服务领域进行全方位的业务探索和拓展,打造一批安全、高效、便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产品。在政府管理领域,紧扣政府管理重点、难点,以提升办事效率和数字治理能力为出发点,打造一系列现代化管理工具,覆盖数字房产、农业农村、金融监管、宗教治理、药品追溯等,通过提升管理工作科技含量,助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行业服务领域,与各社会团队、公共服务单位合作,聚焦社会民生痛点、难点、堵点,共同构建更贴近场景的服务生态,推出涵盖养老、医疗、教育、社区服务、住房租赁等的产品体系,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二、持续纵深推进,建设成效初显

  经过近两年持续不断的建设、运营和推广,建设银行的智慧生态体系初步成型,在助力数字政府建设方面,我们的能力与价值初显。

  基础能力资源池初步建成。以集约化建设、快速组装、数据共享为目标,通过智慧生态架构整合设计,形成可复用、可共享的基础能力资源池,实现智慧生态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初步建成用户管理、员工管理、物流管理、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知识管理、事项管理、支付管理、电子档案等8项业务共享能力;数据共享能力支撑政务数据整合、数据共享交换等功能;技术共享能力涵盖融合通讯、认证服务、流程引擎、短信服务、服务网关等模块。通过基础能力资源池建设,实现技术和数据能力的整合,为上层应用提供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撑。

  新技术应用持续丰富。不断引入生物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新技术手段,为优化平台功能,提高服务的智能化、人性化水平提供支撑。比如,实现“刷脸能办事”,基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技术,实现了用户实名认证,让客户安全、快速完成“我就是我”的证明过程。做到“开口能办事”,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允许客户以语音方式表达业务需求,实现一句话办事,显著提高办事效率。打造“办事像网购”体验,根据用户标签、用户行为数据、用户地理位置、用户关联事项等条件,为用户推送不同服务清单,方便客户定位想看的信息和想办的事项,大幅缩短搜索时间。支持“快捷易办事”,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7×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准确定位客户问题,快速反馈客户所需信息。助力“办事少跑腿”,为电子证照系统、政务管理系统提供电子证照存证、证照信息查询、证照信息验真、证照变更历史查询等相关服务,实现由客户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

  生态基础设施基本成型。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和“智慧治理”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基本成型。“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成涵盖渠道服务层、政务服务门户集成层、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层、公共应用支撑服务层、公共技术基础服务层、数据汇聚支撑层、外联服务接入层等7层、40多个功能组件的综合服务体系。形成以产品体系为核心、以顶层设计和业务咨询体系为支撑、以建设银行基础设施和渠道资源为拓展、以持续性运营管理为保障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新型智慧政务综合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建成“11223”产品体系:一个事项中心,为各级监管人员履行监管职责提供统一、标准的监管事项依据;一个数据中心,连接市级、各部门监管系统,构建丰富的信息归集与监管协同渠道,实现监管系统与重点企业的资源汇聚与协同;两个门户窗口,分别面向管理人员和社会公众,为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社会公众了解信息提供入口;两套标准规范,指导和规范各地监管系统建设,强化安全和运维保障;三个核心系统,即执法监管系统、风险预警系统、综合分析系统,为各级政府开展监管核心业务提供系统支撑。

  生态功能体系逐步完善。在政府管理和行业服务领域进行全方位探索,积极推进智慧政务平台与行业平台、产品的融合共建,构建融合G(政府)、B(企业)、C(客户)三端全场景的公共服务生态。在G端,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可视化展示手段,实时展示政务服务信息,满足政府智能决策需要,目前已经在山东、山西、云南等省份落地,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在B端,将开办企业、获取信贷等生产场景与建设银行“线上预约开户”“惠懂你”等功能和服务对接,提供一站式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同时打造工程建设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系统,拓展服务B端内涵。在C端,围绕“我要看病、我要上学、我要养老、我要婚育、我要出行”等百姓需求量大的政务事项,通过一站式的主题化服务和场景式、智能化服务导航,让百姓会用、能用、爱用。

  网点服务资源进一步开放。将网点资源打造成为客户身边“服务优、体验好、办事畅、效率高”的政务服务大厅,使网点成为线上平台的支撑,服务大众的载体,连接G端的桥梁,价值创造的阵地。目前已开放全行12000多个营业网点办理政务、实现政务服务“身边办、马上办”,在全国57万个“裕农通”服务点联通政务服务,实现政务事项的“村口办、就近办”。

三、依托智慧生态,传递新金融价值

  以平台生态为主要生产方式,建设银行践行普惠、共享、开放的新价值观金融体系,充分发挥科技的性能和效率优势,利用金融的强力资源整合优势,为赋能社会发展提供金融助力。

  助力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建设银行利用智慧生态平台架构优势,紧急搭建应急物资管理平台,提供从物资需求收集、生产、采购、调拨、捐赠,到分配、配送、签收、公示的全流程闭环线上功能,融合湖北省及武汉市两级防控指挥部、省市及各地卫健委、慈善机构、物资生产企业、医药储运企业、医院、危特机构等393家单位的工作流和数据流,每日系统上流转数百万件医疗防疫物资,累计流转2.28亿件,成为湖北全省市医疗物资调度的“动脉”。

  决胜脱贫攻坚。依托智慧生态体系,打造“中国建行援建·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将安康市500余便民服务事项、近8000个行政审批类事项转移上网,实现PC网厅、“i安康”App、微信公众号、线下实体办事大厅四种渠道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大幅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和行政服务成本。同时结合安康实际情况,在平台中量身打造“扶贫专区”,包含扶贫新闻政策、金融扶贫、扶贫办事、教育扶贫等板块,支持贫困户在线办理求职残疾人登记、公积金失业销户提取、公积金重病部分提取等业务,支持客户在线申请扶贫助农贷、新社区工厂贷、富硒茶叶贷、扶贫小额信用贷等金融产品发展产业致富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赋能乡村振兴。以“大平台、大场景、大服务”为思路纲领,搭建开放共享、城乡互联的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立足乡村发展实际情况,形成集智慧政务、便民生活服务和助农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乡村全场景综合服务体系。同时围绕农村资产、资源、资金和土地流转,探索基于农业生产要素的金融服务新方式。疫情期间,结合基层防疫工作需要,搭建基层疫情防控系统,实现信息报送、数据分析、重点监测、人员管理等多项功能,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防控管理。

  展望“十四五”,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下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将始终紧扣时代主题,回应国家需要和人民期盼,坚持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金融行动,瞄准社会痛点、锚定民生堵点,努力构建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智慧政务生态体系,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金融智慧和建设银行力量。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1年第1期目录
凝时代匠心 携使命前行
基于区块链的区域股权市场创新试点
深化“三位一体”金融服务创新 打造“双..
共建共享 共生共荣
邮储银行数字金融的“加减乘除”
做好“十四五”科技规划谋篇布局助力打造..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