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信用卡 > 2014年6月
商业银行逐鹿移动支付市场

 本刊记者 杜 娟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 升级和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 移动支付市场展现出广阔的发 展 空 间,多 方 资 本 快 速 涌 入, 支付主体多元化、交易方式多样化等趋势十分明显,移动支 付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支付习惯。 2014 5 26 日人民银行发布 的《2014 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 运行总体情况》披露,一季度,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 70.67 亿笔,金额 292.89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5.92% 34.60%。 其中,网上支付业务 63.16 亿笔, 金额 287.75 万亿元,同比分别 增 长 20.31% 33.81% ;电 话 支付业务 0.92 亿笔,金额 1.24 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44.01% 14.61% ;移动支付业务 6.59 亿笔,金额 3.89 万亿元,同比 分别增长 232.20% 255.37%。 移动支付业务高位增长态势十 分明显。在此背景下,在新兴支付领域面临着巨大挑战的商业银行,纷纷制定移动支付发 展 战 略, 加 快 金 融 创 新 步 伐, 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以期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远程支付优势明显

  由于移动远程支付技术相 对成熟且不需要进行终端改造, 产业链和软硬件的配套比较完 善,因此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显示,超过 98% 的移 动支付交易量由远程支付产生。凭借强大的技术力量、丰 富的客户资源和雄厚的经济实 力,商业银行在远程支付市场表现出不容小觑的竞争力。一 方面,深耕多年的手机银行业 务成绩不俗。截至 2013 年末, 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个人客户达 4.58 亿户、企业客户达 11.43 万 户, 手 机 银 行 交 易总 量 达 49.80 亿笔,交易总额 12.74 万 亿元,增长 248.09%。另一方面, 通过与银行卡组织、移动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合作,商业银 行不断创新和完善远程支付产 品与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客户。

  大力推动移动金融业务发 展的工商银行,在国内率先整 合推出工银移动银行金融 服务,全面涵盖了消费者日常 使用的各类移动金融产品,客户群体和业务量呈现同步快速 增长的良好势头,有力地推动 了工商银行由家中的银行掌中的银行转变。统计显示,截至 2014 年一季度,工 商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总数已超过 1.2 亿户,较去年同期增长近 50%,手机银行客户端活跃客户数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 130% ;微信 银 行 一 季 度 的 业务量则比去年四季度增长了 112%。为方便客户日常的小额支付,工商银行还推出了全渠道小额支付产品——工银 e 支 付。客 户 在 移 动 支 付过 程 中, 无需 U 盾、口令卡等介质,只 需输入预留手机接收到的短信 验 证 码即 可 轻 松 完 成 不超 过 3000 元的支付,较好满足了消 费者和商户安全、便捷的支付 需要。

  远程支付业务起步较早的 招商银行先后推出了手机网关 支付、手机号码支付、手机直 付 通 等产 品 ;同 时, 在 线 上、 线下相结合的 O2O(线上到线下)支付方面创新不断,获得 了不错的口碑。此外,通过手 机银行的 CMBStore 应用商店, 招商银行加大力度拓展移动互 联网商户,在大力发展新兴行 业如福彩、网游、手机游戏等 天然具有移动互联网属性的商 户应用的同时,也促进传统行业的移动互联网化,让移动支付渗入客户生活的方方面面, 陆续推出了移动购物商城、机 票、酒店、彩票、电影票、手 机充值、游戏点卡、生活缴费、 交通罚款等支付业务。

  交通银行推出的手机魔卡 通过手机外接卡套(含硬件加密模块),利用数字证书保障交 易安全。用户无需其他认证工 具,即可实现手机、网银、电 话等多渠道的交易认证。其信用卡移动服务平台自 2014 1 16 日正式推出以来,就以免下载,不占手机内存,可支持 多种移动终端跨平台、跨浏览 器、跨终端访问,提供从活动 信息查询到主要业务办理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等多种优势得到 客户的广泛认可,实现了客户量及交易规模的迅猛增长。截 至目前,移动服务平台(含官 网)注册客户总量已达到 750 万人,占该行全部信用卡客户 总量的 25%

  日前,浦发银行信用卡中 心在手机终端上推出浦发生活 圈平台,力求为信用卡持卡人 提供衣食住行的全方位移动服务。浦发生活圈通过直联商户 和信用卡生活圈,让客户随时随地享受积分抵现、信用卡快 捷支付、消费返现等优惠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远程 支付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 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商 业银行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例如,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联总 对总合作开展了 TSM 和空圈平 台建设,在湖北推出了 e 产品 ;与中国移动在湖南、四 川两省合作试点手机汇款银讯通等产品,共享双方网点渠道,为农民提供便捷的转 账汇款、存款缴费和小额取现 服务,受到了农民客户的一致 欢迎。

近场支付蓄势待发

  尽管近场支付在移动支付 交易总额的占比不足 2%,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极 其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得行业巨头和商业银 行都不愿轻言放弃。2012 12 月《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的面世,从产品形态、 业务模式、联网通用、安全保 障等方面明确了系统化的技术 要求, 确 立 了 以联网 通 用、 安全可信为目标的技术体系架构。此举无疑加大了中国银 联和商业银行在近场支付市场 上的话语权。

  2013 12 月,银联联手 7 家商业银行共同启动了基于银 联移动支付平台的 NFC 手机支 付全国推广活动。显然,在互 联网支付市场痛失先机的银联决不愿在移动支付市场重蹈覆辙。随着银联以 TSM 系统为核 心的移动支付平台建设的推进, 基于一卡多应用技术建立 的空中 发 卡空 中 充 值远程应用管理体系进一步扩展了移动支付的应用领域, 银联与各方的合作也加速了其 推广普及的进程。目前,银联 与全国性银行已全部达成合作,其中 12 家银行已经正式推出了 相关业务 ; 30 余家区域性银 行达成了合作意向,其中 7 家 推出了相关业务。2014 年,中 国银联计划完成 100 家成员银 行的接入。与此同时,为建设和完善移动支付受理环境,银 联投入巨资进行终端设备升级 改造。截至 2014 年一季度末, 全国闪付”(Quick Pass) 终 端布放量接近 300 万台,可支 持金融 I C 卡和 N F C 手机支付 受理。

  借 力 银 联 移 动 支 付 平 台, 商业银行在近场支付领域进行 了积极的探索。光大银行与通信运营商、中国银联合作开发 的阳 光 e , 是将 电 子 现 金账户、电子借记账户或电子 贷记账户加载在运营商 SW P - S I M 芯片卡上的金融应用。客户使用 NFC 手机,更换 SWPS I M 卡并加载光大银行电子现金账户、关联或加载光大银行 借贷记账户,即可在中国银联 具有闪付标识的 P O S 上进 行无现金、无卡片的便捷消费, 应用范围涵盖商业零售、公共交 通、 加 油 站、 餐 饮、 影 院、 医院、 学 校 等 各 种 消 费 领 域。 未来,还可以加载社保、市民卡、 E T C、公用事业、高铁等行业 应用。

  自 2013 年以来重点推进移 动金融的浦发银行近期再次发力,联合中国移动、上海地铁 三方共同对原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予以功能升级,首次将手机 卡、银行卡、地铁支付三合一, 升级推出全国首项融合移动支 付、金融服务、地铁出行的中移动浦发手机支付地铁应用服务,持卡人只需在地铁闸口 轻轻挥一下手机即可顺利过关。

  近年来,人民银行鼓励商 业银行积极拓展 NFC 手机支付应用。优越的政策环境将有力 地推动商业银行近场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

群雄逐鹿的移动支付市场

  日前,人民银行金融 I C 卡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表示,从提供移动支付服务市场 主体来看,全国范围内已表现出商业银行移动支付、第三方 移动支付、通信运营商移动支 付三条平行的移动支付电子化 建设路线。在三条平行的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指引下,将会 产生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加 N F C 移动支付生态圈,如支付宝的 移动电商支付生态圈,如微信支付的移动支付生态圈,行业 供应链信用服务支付圈,以及依托线下 P O SA T M 的通信 运营商或者与中国银联合作的 NFC 支付圈等。

  显然,在发展移动支付业 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 强敌环伺的复杂局面,以百度、 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三巨头(B A T)均已完成了在移 动支付领域的布局,给商业银 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今年 3 月以来,支付宝每天的移动支付笔数已经超过 2500 万笔,这 一规模超过 2012 年支付宝每天日常交易的总数。掌握手机 Q Q 和微信两大移动端用户流量入口的腾讯日前发布了手机 Q Q 4.6.2 版本,该版本新增支持 iOS 系统的 QQ 钱包,使腾讯的 支付版块如虎添翼。百度钱包 则将百度旗下的产品及海量商 户与广大用户直接连接,提 供超级转账、付款、缴费、充值 等 支 付 服 务, 并 全 面打通 O2O 生活消费领域。

  在 NFC 支付市场占有重要 地位的通信运营商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一方面加紧推出自己的 TSM 平台,打造 开放的移动生态体系 ;另一方 面加大与金融、交通行业的合 作力度,努力做大市场蛋糕。

  近期业内的热门话题之一 是三马创立的众安保险染 指移动支付业务,携手中信银行、腾讯共同推出国内首张基 于微信平台的中信银行微信信 用卡,同时联合支付宝、中信银行发布全新网络数字信用卡 中信淘宝异度支付信用卡,众 安保险为这两类信用卡提供个人消费信用保险。尽管这种虚 拟信用卡产品旋即被人民银行 紧急叫停,同时被叫停的还有支付宝和财付通线下的二维码 支付业务,但暂停而非终止意味着移动支付领域的探索与创新不会停止。值得一提的是, 原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陈劲即将履新众安保险。在中国 信用卡领域浸润多年的陈劲, 在年初为本刊撰写的专稿中曾 指出 :信用卡未来的变化趋势之一是去介质化,未来不少互 联网公司甚至可能不需要任何 介质就完成所有支付。有人说, 未来信用卡的介质可能会转变为生物识别、芯片、声波、二 维码等,相信未来信用卡介质会更加多元化,功能会更加强 大。一席话既代表着业界对支付创新的深刻理解,也隐隐透 露出商业银行对移动支付市场激烈竞争的担忧。

安全乃第一要务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 业银行应清醒地认识到移动支 付的核心是支付,而支付的根 本是安全。与其他支付机构相比,银行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得到客户的普遍认可。近年来,各行纷纷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加 强移动支付风险管理。

  例如,工商银行不断丰富 移动银行等新兴渠道的身份认 证方式,创新推出最新的电子 银行安全产品通用 U ,为 安全交易保驾护航。民生银行则提供柜台或网银开通手机银 行对外转账支付功能两种方式以及短信验证码和动态令牌两 种安全工具供客户选择。客户 使用短信验证码进行安全认证, 可享受对外转账每日最高 20 万元、对外支付每日上限 5000 元 的额度 ;选择动态令牌安全工 具进行转账支付,转账和支付 额度每日最高分别是 500 万元、 50 万元。

  交 通 银 行 联 合 中 国 银 联、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 移动支付迷你 I C 则为产业各方推广移动支付提供了一 种新的思路和模式。迷你 I C 是一张手机 S I M 卡大小的 金融 I C 卡,持卡人只需将该卡 置入专用 NFC 手机,就可在银 联闪付终端上实现近场支付;下载银联随行客户端后, 还可同时享受电子现金圈存、 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彩票和游戏点卡等多种远程支付服务,并可基于地理位置,随时 随地查询周边商户优惠和 ATM 信息。同时,迷你 I C 具 备高级别的安全保障体系,设置了手机客户端软件访问控制 权限,未经发卡行授权的手机客户端软件均无法操作卡片, 从而能够有效防范恶意手机软 件盗读、盗用卡片信息等风险, 保护持卡人的信息安全。

  农业银行依据交易风险等 级采用分层次的安全介质,借 助手机本身软硬件、外部安全 介质等对低风险交易采用简便的认证工具,高风险交易则采 用安全等级较高的认证工具。

  如果说上述措施是各行的 个体行为,那么互联网金融支 付安全联盟的建立则是产业各 方团结协作的具体行动。该联盟 成 立 于 2013 10 17 日,由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网 络安全保卫局和中国银联联合 17 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及 9 家主 要非金融支付机构共同组成。 作为国内互联网支付安全的开 放式协作平台,联盟的宗旨是 完善风险联合防范机制,保障网络支付交易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2014 5 22 日,浦 发银行联合腾讯共同发起移 动支付安全联合守护计划,成 立国内首个定位于移动支付产 业链环境安全建设的公益性平 台,为用户搭建支付安全屏障, 业界对于移动支付安全的重视 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监管层面,针对 NFC 移 动支付生态系统建设,人民银行已着手建立我国移动支付技 术检测认证体系,今年将完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公共服务平 台,并计划接入人民银行征信 系统,同时要求 23 N F C 主 要市场主体应尽快完成 GSM 与移动支付公共服务的联网工作,以形成联网通用、安全可信的 中国移动金融可信网络。

  正 如 人 民 银 行 党 委 委 员、 副行长李东荣所言,从传统金 融向移动金融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的确,移动支付带 来的不仅是支付方式的革新,更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时代。在 传统支付领域占有主导地位的 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唯有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更好地满足客 户安全便捷的支付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之地。CCC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2021年04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信用卡》2014年6月目录
中国银联 :建立开放、合作、共赢的移动..
服务无限,安全为本,大力拓展移动支付业..
商业银行逐鹿移动支付市场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