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7年10月
互联网时代银行技术架构转型策略与思考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刘秋万

  没有最先进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技术;没有最先进的架构,只有最适合的架构。银行业技术架构转型工作要遵循“围绕应用场景、创造业务价值”的思想理念,切忌为了用新技术而用新技术,在聚焦传统金融服务稳步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金融科技服务创新,逐步构建起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并重的技术架构体系,为商业银行不同类型的业务系统构建提供基础支撑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即18世纪60年代起以机械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19世纪70年代起以电力为主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和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以信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起源于某一两项具有根本性和强大带动性的重大技术突破,引发出新的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新的产业升级。三次技术革命和三次产业升级将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推进到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

  自信息技术产生以来的几十年间,大概可以分为三波信息技术发展浪潮:第一波浪潮中计算机产生及普及,第二波浪潮中互联网产生及普及,第三波浪潮中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产生、取得实质性突破并广泛应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进入了互联网经济时代,并逐步从1.0版“PC互联网”到2.0版“移动互联网”向3.0版“万物互联网”快速演进发展。如同第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代表蒸汽机与电力一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生产力引擎,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线下行为加快向线上迁移,人类社会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当前,随着宽带通信、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呈现出深度融合、广泛应用和快速变化的特征。

  当前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融合:一是技术融合,所谓的新技术一般都不是基础科学突破产生的原发创新,而是不同技术之间相互渗透的融合创新。例如云计算技术就是计算机小型化、分布式软件技术发展成熟、宽带网络普及融合的产物。二是技术与商业融合,技术与商业场景不断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形成新的商业模式。金融科技即是典型代表。三是商业融合,各种商业模式依托各类信息技术跨界融合,新的商业生态不断涌现出来,例如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售等。

  技术革命是社会需求与基础性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相辅相成的产物,三次技术革命已经证明,新技术一方面会孕育全新的产业生态,例如信息技术革命中产生的计算机与通信产业,一方面会对原有产业生产效率及产业模式产生本质的升级革新,有观点总结为“原有产业+新技术=新产业”。银行业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因其轻资产、交易媒介性质,一直是信息产业的深入应用行业,从算盘到键盘,再到移动智能终端,商业银行的服务渠道范围、产品体系种类、经营管理效率借助信息技术应用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提升。

  数字化时代,不变的永远是“变化”,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互联网技术产业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银行业亦须顺应趋势从业务和技术两个层面借鉴互联网思维、模式、技术体系,实施自身升级转型。技术层面,互联网技术以分布式技术体系为根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均为分布式技术体系的实践应用,从技术架构角度来看,目前以集中式架构为主的银行业IT架构将向集中式、分布式架构并重转型,分布式架构技术体系在银行业将得到规模运用及长足发展。

  二、中国银行技术架构转型策略

  集中式架构、分布式架构是在信息科技发展历史过程中不同阶段、来源于不同应用场景的产物,集中式架构主要由事务处理类场景驱动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起,经过三四十年发展,其技术体系、供应商生态、技术服务体系已十分成熟稳定,仍是当前企业级IT主流架构。分布式架构源于并行计算,随互联网崛起快速发展,为互联网应用主流架构,刚刚进入企业级IT领域,其产品体系、供应商生态、技术服务体系处于百花齐放、快速迭代整合过程中。

  从国内银行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发展脉络来看,各银行基本均选择了集中化的发展道路,普遍完成了系统和数据的全国大集中,实现了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运营。随着信息系统与数据的高度集中,客户、社会、监管对银行系统稳定运营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银行普遍采用了以高可靠性集群为主的IT技术架构,即以高可靠高性能服务器、高端存储设备以及成熟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构建起符合RAS特性的集中式架构,以满足在大规模客户数、账户数、交易量的情况下对业务处理的实时性、一致性、稳定性、安全性要求,但面对业务互联网化、智能化发展要求,集中式架构暴露出支持业务敏捷迭代及弹性伸缩能力不足、软硬件成本高、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可控程度低等问题,技术架构转型势在必行。

  基于上述考虑,中国银行拟按照“集中式分布式架构并重、建设三大技术平台”的整体策略与思路推进技术架构转型工作。

  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技术并重是融合传统金融与互联网业务转型需要的总体判断。从技术特点来看,弱一致性、高弹性、海量数据规模、数据结构多样的应用,如互联网类、大数据分析类、渠道接入类等业务应用,适合使用分布式架构构建;而强一致性、高实时性、低弹性、数据高度结构化的应用,例如核心银行中账务处理等业务场景,适合使用集中式架构构建。可以判定,在一定时间内,银行业IT应用仍为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并存态势。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对国家整体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实施技术架构转型犹如行驶中的汽车更换轮胎,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必须以严守核心业务稳定运行及数据安全为底线,一方面持续巩固完善集中式架构,狠抓两地三中心灾备及高可用体系建设等专项工作,另一方面积极研究推进新技术应用,加大分布式架构技术体系运用范围,兼顾业务类型及技术层次特点,按照先外围再核心、先应用层再数据层的步骤逐步推进架构转型实施工作。

  考虑历史发展、新技术成熟度等因素,金融业应用由集中式架构为主向分布式架构转型一般将经历试点应用、平台建设、规模实施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平台建设是大体量企业级IT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级IT应用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的基础。基于新技术发展成熟度及银行业业务发展要求,中国银行总体判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是当前阶段新技术应用及技术架构转型的重点,拟规划建设技术架构转型“三大技术平台”,即分布式架构私有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日趋发展成熟,当前阶段进行平台建设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中国银行三大平台(如图1所示)的主要建设思路及目标如下:

  (1)分布式架构私有云平台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上层信息服务的基础平台载体。中国银行云平台建设将基于X86分布式技术体系,遵循业界标准的云服务IAAS/PAAS/SAAS三层模式,其中SAAS平台应用自主开发,IAAS、PAAS以引入相对成熟的市场化产品为主、结合合作研发等方式自主集成实施。

  (2)大数据平台是我行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传统数据分析平台的补充,通过运用大数据带来的新思维、技术、方法和工具,逐步形成行内外多种数据格式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基于分布式和流计算的快速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机器学习、实时决策、数据沙箱、可视化等技术实现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增强或延伸传统BI应用功能,同时支持构建全新业务场景。

  (3)人工智能平台由企业级人工智能服务平台、企业级通用人工智能基础平台两部分组成,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包括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以及自然语言理解等功能模块,采用外购方式,引入专业、成熟的解决方案构建;企业级通用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基于大数据基础及机器学习技术,采用合作研发模式构建,形成企业级的面向不同业务主题的通用平台。

  三、技术架构转型工作实施要点及思考

  对于分布式技术体系,中国银行从技术平台探索试点方面保持持续跟踪、先行先试的工作思路。从2013年起,中国银行网络银行IT系统建设根据其互联网业务属性,自规划建设初期即采用基于X86平台及分布式开源技术体系构建,目前已投产中银易商、中银开放平台等一系列应用项目,初步建立了与X86分布式技术体系、工艺体系相匹配的标准规范、研发流程、监控运维体系,积累了一定的自主开发及运维力量。

  技术架构转型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长周期系统性工程,需要在技术平台建设、知识技能及体制机制转型等方面统筹推进,方能确保转型达到预期效果。

  (1)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分布式架构的大规模应用涉及机房、网络、硬件、软件、安全、多中心架构等自底向上的一体化技术平台,需通盘考虑高密度部署模块化绿色机房、SDN弹性敏捷网络、分布式架构云平台、云安全体系、多中心高可用架构等技术领域,多头并进,密切协同。

  (2)知识技能及体制机制转型方面,银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基于成熟的集中式架构技术的人员储备、组织架构、技术工艺、管理流程。面对分布式技术蓬勃发展的大潮,需打破知识技能及体制机制惯性,加速培养形成与分布式架构技术匹配的人才队伍、工艺技能、敏捷交付流程、高端技术人才招聘培养激励体系,有效激发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形成适合新技术体系的运营管理机制,利用架构转型机会,大力提升自有人员深层次自主实施掌控能力及运营效能。

  没有最先进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技术;没有最先进的架构,只有最适合的架构。银行业技术架构转型工作要遵循“围绕应用场景、创造业务价值”的思想理念,切忌为了用新技术而用新技术,在聚焦传统金融服务稳步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金融科技服务创新,逐步构建起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并重的技术架构体系,为商业银行不同类型的业务系统构建提供基础支撑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7年第10期目录
推进IT 架构转型助力信息化银行建设
互联网时代银行技术架构转型策略与思考
随需而变——建设银行IT 架构转型实践
完善IT架构体系 助力业务创新发展
推动IT 架构转型 加快金融科技应用 全面..
浅谈银行分布式系统转型的几点体会
浅谈银行IT 移动互联网化架构转型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