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1年4月
夯实数字化底座 起航转型新征程——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龚伟华访谈

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 龚伟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建设“数字中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由此可见,数字化建设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数字化亦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ICT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革新并重塑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一场以“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实战大赛正在金融行业悄然上演,“加快数字化战略布局、重构IT治理体系、深化业技融合、深挖数据资源价值、加快信创建设步伐、构筑无界金融安全生态……”各个亮眼的比拼环节正推动赛事渐趋激烈。

  在此背景下,作为城商行领军机构的北京银行始终将科技作为驱动全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科技建设在经历了“科技兴行”“科技强行”“科技引领”等阶段后,目前已进入数字化转型提速期。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北京银行不断探索构建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科技治理体系、技术交付体系、应用架构体系、科技运营体系、人才培养机制等,以全面夯实数字化底座,抢抓“数字化红利”释放契机,在驱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数字金融生态建设、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强化科技渗透,突破转型“桎梏”

  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及在金融领域的快速融合渗透正不断整合并重构着银行业价值链及商业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迈向加速期,在此过程中,如何跨越科技业务“鸿沟”,提升内外部数据合规应用能力,构筑整体化开放生态等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探索的课题。

  时下,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金融服务需求端和供给端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移动互联网使得客户随时随地处于“连接”和“在线”的状态,极大延伸了客户获得金融服务的广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金融需求和客户特征趋于显性化,大幅强化了金融机构对客户洞察的深度。“可以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联动线上线下优势、整合传统服务资源、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业供给侧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提供了全新动力,也为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商业银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在提及技术发展对金融业的深刻影响时,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龚伟华如是说。

  龚伟华建议道,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深化科技赋能,强化新兴技术在金融服务场景中的渗透力度,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模式,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及可得性,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示范作用的过程中,更需突破以下几方面阻碍数字化转型成效的“桎梏”:

  一是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需要跨越科技业务“鸿沟”。金融科技的技术复杂性、专业性均有别于传统IT手段,客观上造成技术与业务的理解“鸿沟”,因此,应用新技术需加强科技与业务的融合。与此同时,未来的模式创新将更多呈现出技术驱动、数据驱动等特征,需要从科技角度提升主动引领意识。“目前我行已经迈入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提速期’,需要全行科技团队强化引领意识,提升引领能力,加强科技在转型中的责任担当。”龚伟华强调。

  二是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需要提升内外部数据合规应用能力。一方面内外部数据整合需求迫切,当前市场上大数据的覆盖范围较广,且需要从多个渠道进行数据采购,不同渠道间的大数据信息整合及关系梳理工作较为繁杂,如要充分应用大数据信息,还需结合客户行内信息实现同一客户的海量内外部数据梳理、归集,这对金融机构的数据整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金融数据安全要求较高,近年来监管机构相继发布系列监管规则,对加强金融数据治理,加快推动涉企信息安全共享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在加强内外数据融合,提升精准营销、决策支持、智慧风控能力的同时,防范数据泄露、欺诈等恶意攻击行为,不断加强业务系统的数据安全防护力度。

  三是服务场景开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龚伟华坦言,北京银行在研发、业务、场景、渠道、客户等方面尚未形成整体化开放生态,一方面亟待从需求端积极构建金融生态圈,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各类场景和平台之中,提升“获客、留客、活客”的生态赋能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从供给端建立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有效合作模式,在开放平台上形成生态伙伴网络,实现自身科技能力和业务价值的同步提升。

  增强金融韧性,抢抓发展先机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2020年在疫情倒逼下不断提速数字化转型进程,积极拥抱新兴技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创新,探索构筑无界金融安全生态,深挖数据资源价值,以期抢抓科技发展契机,增强金融韧性,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北京银行不断拓展和强化新兴技术在金融业务场景中的渗透范围和深度,强化风险防控机制,深挖数据资源价值,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深化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北京银行一方面明确“洞察能力和响应能力”两大能力目标的提升。对此,龚伟华解释道:“洞察能力是指导银行战略方向,引领银行转型的重要能力。提升洞察能力,需要银行基于大数据处理能力,加强数据治理,提升对系统内、外数据的整合应用能力,打通数据壁垒和系统壁垒,形成数据中台能力。响应能力则以提升交付效能为基础,随着银行业务复杂度不断提升,传统IT建设在满足阶段性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产生了部门系统林立、实施过程管理冗长等情况,导致业务流程优化难度大,新产品推出缓慢等问题。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区别于传统IT技术,对业务理解科技形成了更大的‘鸿沟’,不利于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成业务价值。因此,从信息化角度来看,提升银行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可以在相对稳定的业务模式创新中探索业务中台的建设思路,同时在创新幅度大、市场变化快的领域形成敏捷研发新模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深化科技应用新路径。例如,北京银行通过启动“京匠工程”,加强全行数字化转型的整体统筹和总体规划,形成指导一段时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策略;再如,通过对领先同业的学习借鉴,北京银行探索业务架构建模,形成从顶层设计到系统组件再到实施工艺的体系化方法论,构建业务技术的统一语言、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模型,指导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和落地。

  在强化风险防控机制方面,龚伟华介绍说:“随着金融业态的增多,金融风险呈现诸多新态势,线上化监管、数字化监管成为常态。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我行的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创新能力都带来全新的挑战。在数字化建设中,我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化融合,加快金融科技研发应用,形成多元化的创新、研发和交付能力,推动研究成果落地,同时健全科技风险管理体系,保障数字化转型‘强力推进’。”据介绍,为有效平衡创新和风控,北京银行一是把握自主研发这条发展主线,提升科技队伍对技术的掌控能力,形成包括安全标准在内的技术标准体系;二是夯实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金融科技对风险防控的有效赋能,实现对重点领域风险的前瞻防控和妥善应对,确保全行资产质量保持上市银行良好水平;三是研发创新过程严格遵循安全可控原则,制定配套管理和技术规范,实现安全开发管理的自主可控;四是定期开展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工作,围绕信息科技治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等八大领域进行风险识别,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五是加强基础支撑能力,构建北京顺义、和平里、和西安全新的“两地三中心架构”,提升高效传输、存储、计算能力,增进软件交付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六是持续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建立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信息安全体系,提升防御新型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体系下的网络攻击能力,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在强化数据治理方面,龚伟华表示:“数据资产化成为大势所趋,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数据资产交易流通将逐渐成为现实,深挖数据资产的战略要素价值将成为新时期银行业务发展的主旋律。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加强数据治理,夯实数据基础,建设数据中台能力,保障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稳步实施。”据介绍,在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方面,北京银行一是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的统筹推进作用,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使业务、数据、科技部门各司其职,统筹推进全行数据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加强数据资产管理,挖掘数据价值,坚持通过“以用促治、治用结合”的双向良性循环数据应用模式,提升数据应用及分析挖掘能力;三是探索数据共享,从底层打破各系统之间的壁垒,形成统一的客户和业务视图,充分发挥数据资产的价值,提升数据服务效能,通过在全行范围内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助力数字化营销、客户挖潜、精准拓客,促进业务管理进一步的融合,提升经营效率,为全行业务发展带来显著收益。

 “软”“硬”兼顾,助推数字银行建设

  随着技术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愈加深远,金融机构纷纷应时势之需,积极调整IT创新机制、成立金融科技公司、规划与重构IT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智慧运营水平、加快信创建设步伐……以重构技术变革时代的金融科技创新基础及机制,以期以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为契机来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助推自身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战略实施。

  据介绍,北京银行党委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战略,全力支持金融科技的高速高质发展。“十三五”时期在科技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架构调整、技术平台研发以及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践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以期夯实科技创新底座,打造契合新型发展战略的金融科技治理体制及人才培养体系,为全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不竭动力。

  龚伟华进一步详细介绍了在强化科技创新“硬”实力方面北京银行着重进行的实践:

  一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未来50年发展需要。2020年北京银行顺义研发中心正式启用,该研发中心以适用、实用、低成本为原则建设技术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绿色环保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科技研发园区,满足未来发展需要。项目占地187亩、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包括办公楼、培训中心、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其中数据中心建筑规模7万平方米,拥有符合国家A级标准和国际TIA-942标准TierIV的30个机房模块,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亦是北京银行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

  二是加强技术平台研发,提升科技实力。首先,夯实北京银行的云生态,面对未来移动化、智能化、敏捷化的业务转型需求,打造京融云平台,实现与区块链BaaS平台、微服务平台、能力开放平台的对接;其次,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浙江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建模,应用于银行信贷风险、交易欺诈风险的业务管控,完成“风险滤镜2.0”风控引擎功能升级,支持线上业务风控模型持续迭代优化,有效支持京e贷、银税贷等线上业务的开展。此外,2021年伊始,北京银行成功发布了分布式研发运营一体化的“顺天”技术平台,该平台基于云原生应用技术架构体系,采用业界主流的微服务、分布式架构设计,全面支持敏捷转型,助推线上业务快速发展,将成为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强大推进器。

  在打造契合新型发展战略的“软”实力方面,北京银行围绕科技治理、组织架构、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实践:

  一是突出科技治理,形成“1+3+1”协同格局。北京银行持续优化全行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职能分工,探索形成了“信息技术条线”“数字金融部、数据管理部、电子银行部”,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的“1+3+1”的高效协同科技治理格局,进一步凝聚了全行数字化转型合力。信息技术条线作为行内科技建设的主力军,致力于从技术角度统筹产品解决方案,坚持关键系统自主研发,保证交付能力;设立了数字金融部与数据管理部和电子银行部联动配合,共同推动传统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线上化转型;成立了城商行首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为客户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输出平台,并积极拓展非金融端业务。

  二是优化调整组织机构,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在传统“一部两中心”的基础上,进行人员结构调整,组建专业的业务团队,如批发业务团队、零售业务团队等,实现业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发展。与此同时,充分运用科技创新基金等创新机制,鼓励开展创新技术研究、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创新产品孵化等各项创新建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全行发展金融科技注入新动能。

  三是不断强化数字化转型智力保障。秉持“提前培养、用时能战”理念推动科技人才管理模式创新,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为推动全行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首先,扩大人才引进渠道,通过社会招聘、猎头招聘以及校园招聘等方式引入优秀人才,不断扩充科技人才队伍,夯实全行高素质科技人才基础。其次,探索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第一,推进科技人才差异化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多向贯通”的职业发展通道,统筹兼顾科技人员岗位适配度和未来成长性,做到让人才能各得其所、各展其才;构建科技人员职业发展管理体系,促进科技人才资源供给与科技发展需求实现动态平衡,建立序列内动态调整机制,明确科技人员任职资格等级评聘及调整流程。第二,组建面向业务条线的技术团队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技术架构转型落地,探索赋予科技更灵活的组织管理主动性、自主权,在保持现有部室架构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探索设立新组织模式——“团队”来推动科技部门管理创新,以新设团队作为组织架构创新、科技人员管理创新的“试验田”,为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创新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能够容错、易于纠错,充分发挥新设团队的“鲶鱼效应”,进一步激活组织活力。第三,大力夯实信息科技组织基础,按照业务条线形成对接交付力量,组建零售、对公两大建设团队,探索从业务规划、系统实施到产品运营的全方位融合,通过设立批发应用团队、零售应用团队,分别负责公司、金融市场等批发业务系统建设及零售业务系统建设,应用研发及技术支撑;设立实施管理团队,负责各业务部门项目需求分析及管理,监控项目进展。各团队主要承担系统开发与技术研究相关职能,突出敏捷的特点,在确保科技管理总体稳健的基础上,科技部门可根据行内的战略调整和外部的环境变化快速进行团队组织的调整、重塑。根据团队的职能、项目,灵活因事设岗、因事调岗,以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在技术领域有专长的科技人员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其自身价值。第四,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评选表彰机制,加大对优秀科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重点面向出类拔萃、在专业领域实现突破的人才,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最后,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通过团队模式建设以及在架构管理、平台研发、项目治理等方面开展行业领先实践,着重培养既懂技术、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逐步形成满足交付和创新的成熟的人才梯队,在打造敏捷组织的同时真正推动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优化平台建设,开启数字化转型新征程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北京银行也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起点。据龚伟华介绍,该行将以“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为抓手,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梳理银行产品及服务流程,从客户及用户体验出发,实现端到端的优化和改进。“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全力打造更加敏捷的前台、聚能的中台以及稳健的后台,进一步夯实北京银行的科技实力。”龚伟华补充说。

  打造“敏捷”前台,聚焦客户体验最优,提升反应速度。形成线上业务统一技术平台,建立能力工厂和业务工厂,通过身份认证中心、安全中心、语音识别中心等组件化,提升业务需求敏捷响应能力;建立统一的API门户,实现“金融”+“非金融”场景的快速融合;将传统的渠道层升级为“触达感知层”,在捕捉金融数据的同时,关注对客户行为的收集,形成营销闭环。

  打造“聚能”中台,聚焦能力共享,打通转型“经脉”。构建企业级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通过业务中台建设,以更集约的能力实现更为多变的业务产品或服务;通过技术中台建设,收敛技术路线,提升自主掌控能力;通过数据中台建设,服务数据用户、落地数据标准、满足应用场景。利用“聚能”中台向前承接全行发展战略和业务顶层设计,向后指导IT系统建设,促进从业务架构,到IT架构、数据架构的转型战略落地。

  打造“强健”后台,开展新核心建设,锤炼扎实“底盘”。打造安全可控,弹性可扩展的分布式核心,自主掌握“技术底座+关键模型”;以核心“下移”为契机,围绕业务痛点实现业务功能升级与流程再造;通过核心改造,加强客户、产品、账户等领域的统筹管理。

  随着技术创新浪潮的持续奔涌,以及数字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化能力将成为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北京银行将着力构建起独具自身特色、全面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级基础架构体系,持续提升系统化、规模化、前瞻性的设计能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助力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迈向新征程。”龚伟华表示。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1年第4期目录
金融科技双循环,开启数字化转型下半场
民生科技暖服务,数字金融开新局
夯实数字化底座 起航转型新征程——北京..
深交所数字化建设及未来发展战略
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安全发展——2021年证..
客户体验与数字科技双轮驱动,“全景银行..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