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信用卡 > 2024年3月
中国光大银行科技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裴亚民:光大银行人工智能技术中台建设与思考

中国光大银行科技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裴亚民

  在数字化时代,AI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抓手,已成为推动各行业业绩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应用、新需求的崛起,带动金融同业深化布局“智能能力建设”,赋能金融业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光大银行积极把握机遇,以融合引领的科技定位,致力于让科技成为发展第二曲线的核心引擎,制定了新一期的科技战略规划,构建了新体验、新模式、新融合,中台化、敏捷化、智能化的“三新三化”核心科技引擎战略(如图1所示)。

图1 光大银行“三新三化”核心科技引擎战略

  在此背景下,探索光大特色的人工智能技术中台建设,有助于加速AI类应用规模化推广,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推动光大银行数字化转型。

  一、人工智能技术中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1. 建设指导思路

  光大银行正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新一期科技战略规划“十四五工程”项目的方式推进执行。“十四五工程”囊括近百个重点项目,包含十大业务类、四大治理类、五大技术工程建设,其中技术中台负责科技支撑,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技术不断创新。人工智能技术中台作为技术中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光大银行科技战略规划实施中的重要任务。秉持“三新三化五原则”建设理念,人工智能技术中台以先进的架构设计,推动数字化转型演进,催生创新成果,支撑多业务条线高质量发展。

  2. 架构体系设计

  以往,人工智能建设过程常常呈现出碎片化、竖井化的特点,并带来功能重复建设、数据难打通、业务交互成本高、业务得不到沉淀等问题。为进一步支撑重点业务发展,光大银行在人工智能技术中台架构体系设计过程中,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基础设施进行抽象和整合,形成统一的技术平台,为银行各业务线提供可共享的技术服务,使得银行科技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应对业务需求。

  目前,光大银行已建设全行统一、自主可控、功能完备的人工智能技术中台架构体系(如图2所示),具备了听、说、读、看、做五类能力,统一为银行业务赋能。始于身份识别、智能客服等智能场景建设,人工智能技术中台逐渐沉淀出以自动语音识别(ASR)、自然语言处理(NLP)、语音合成(TTS)、光学字符识别(OCR)、生物识别、虚拟人像合成、内容审核、文档比对、文档抽取等成熟AI技术为支撑的企业级AI服务能力,并以智能客服、生物识别、智能质检、智能双录等成熟智能化应用赋能业务,同时以AI训练平台、推理AI中台等实现AI模型定制化和服务纳管。

图2 光大银行人工智能技术中台架构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中台包含几个关键层次:一是硬件资源支撑与资源管理引擎层,它为整个系统提供了必要的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以管理硬件资源,优化资源利用,确保各个部分都能够高效运行。二是AI数据引擎与AI平台引擎层,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全链路的开发流水环境,包括管理和标注海量数据、模型研发工具框架,并支持轻松地构建和管理各种AI模型。三是AI能力引擎和AI服务引擎层,可提供核心的AI算法和模型,以支持各种任务。AI引擎将AI能力转化为标准化服务和接口,简化与其他系统的集成,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四是AI生态层,作为整个系统的顶层,涉及整个AI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建立一个健康、开放的生态系统,人工智能技术中台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潮流。

  二、人工智能技术中台的成效

  1. 推动数字化转型演进

  人工智能技术中台在应用架构层面实施中台默认原则,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协助银行迎来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演进。

  一是从能力分散重复向能力纳管复用的转变。人工智能技术中台建设标准化AI能力,以AI能力中心接管第三方能力与纳管自研能力,为上层应用输出标准智能能力,统一交易码、报文和协议;以标准化数据回流打通AI能力与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回流,提高模型迭代频率;以敏捷开发机制打通MLOPS模型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通过集中建设与上收标准化AI能力,实现部门间、场景间的能力纳管复用,避免能力重复或分散建设。中台采用默认组件复用模式,实现快速构建应用和支持多系统功能,使得银行业务更趋向于模块化、灵活化,为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从系统视角向场景视角的转变。人工智能技术中台通过“智能能力+中台化场景+业务场景”联合创新,形成场景工具圈层孵化的模式(如图3所示)。一方面与智能原子能力对接,以提供多种组合编排后的中台化能力;另一方面对接业务场景,与业务共研流程、共同孵化场景化能力工具。在底层能力基础上进行层层递进的场景化建设,既能沉淀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相似业务场景的共性能力,又能快速实现业务场景化诉求。

图3 场景工具圈层孵化模式示意

  三是从单维度模型分析向智能多维模型的转变。单维度模型仅关注特定领域的信息,无法考虑其他数据模态的信息,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有限。多模态模型可获取和整合多维度的信息,从而获得更全面的数据理解,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运用多维度信息,有助于其更准确地了解客户行为、市场情况和风险因素,提高个性化服务能力以及决策的全局性和准确性。

  四是从人力密集向数字员工的转变。数字员工替代人工完成高强度、高重复、模式化的工作,以提升企业级智能生产力。光大银行根据各工作岗位特点和专业条线的实践,将数字员工分为对客服务和对内赋能两类。在对客服务方面,通过建立客服机器人,实现场景中的沉浸式交互自助服务,以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在对内赋能方面,使用数字员工全面替代员工人力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工单管理、信息比对、报表生成以及合规检查等办公环节。数字员工可使员工脱离繁琐、重复性操作,更专注于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2. 赋能业务初显成效

  光大银行人工智能建设已由“智能能力的系统建设”演进为“用好智能能力的生态建设”。通过“业务+智能+中台”运营体系,支撑智能能力广泛应用于各业务场景。以“中台思维”指导智能能力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标准化AI能力并提高交付能力。通过“运营”打通AI研发与应用推广,达到AI能力应用规模化。通过AI中台能力沉淀上收近200项能力库,使AI能力输出涵盖多个业务领域。光大银行在全行实现智能化应用的全覆盖,积累500多个细分场景,取得显著的赋能成效,包括广度、深度和速度的显著提升,为银行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在客户触达层面,人工智能技术中台持续加强生态化能力建设,采取全方位的策略,同时在数字渠道上多向发力,赋能智慧远程服务、云缴费等多领域。在智慧远程服务领域,建设智能问答、电话导航、智能外呼、智能质检、智能辅助等智能客服功能,使其成为线上运营的关键支柱;运营“阳光小智”、数字人“小璇”为代表的数字产品。在疫情期间,“阳光小智”在线进件高峰期服务占比达到96%以上,日均服务量近30万人次。

  在客户营销和运营层面,人工智能技术中台为零售客户、对公客户以及私行客户提供了高度个性化的客户运营能力,以支持不断丰富和细分的多类型客群及场景应用,包括智能双录、线上超市、远程投顾、数字名片、代销审核等。这些能力覆盖了存贷款、普惠、网贷、信用卡等多个领域,为不同业务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在对内智能运营层面,人工智能技术中台快速推动新技术在业务营运、数字化风控和智能运维等领域的全面应用。在业务营运方面,建立智能文档平台、智能审核平台等工具平台,显著提高运营效率;在数字化风控方面,运用人工智能和RPA进行风险警报、数据维护和支付监测,强化一体化风险防控;在智能运维方面,建立工单巡检、账号巡检机制,推动智能化转型。这些创新措施提高了运营效率,为光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运营提供了坚实支持。

  在智慧办公层面,在知识流程优化方面利用“知识库+大模型”,实现业务知识创作、沉淀、流动及应用;在通信流程优化方面提供智能助手“小茄”、智能日程、智能会议纪要能力,确保业务人员的通信即时、高效和智能连接;在绿色办公方面提供一系列文档转换、文档在线签名批注、文档拍照扫描等便捷办公工具,提升绿色无纸化率。

  三、人工智能技术中台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思考

  近年来在自主安全算力、云原生技术发展推动下,金融业算力规模和数据规模实现快速增长。AI大模型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如何有效地运用AI大模型成为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以下主要从算力资源、算法、数据资源、生成式AI安全,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中台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1. 算力资源

  算力资源是AI的基础设施,AI的训练推理依赖于算力支撑,大算力也在数据中心基建、硬件、电耗等方面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一是随着金融领域AI类需求的快速增长,各项AI能力对算力资源的需求增长速度带来算力压力。二是因AI训练算力卡受到采购限制,算力采购难度有所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光大银行对内整合自身已有的算力资源,加大算力资源供给;同时,积极探索自主可控算力合作计划,利用多元化、高质量的算力资源,满足对于算力的需求。

  2. 算法

  算法方面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大模型。从资源和成本角度考虑,并非每家金融同业机构都需要从零开始独立训练私有基础大模型,投入精力做好大模型二次调优、应用场景建设是更加现实的选择。光大银行采用多方联合探索模式,与银行、头部大模型企业和应用集成服务商合作,通过“开源+联创+共研应用”的方式,结合同业需求建设特色化大模型和应用,提高大模型的应用实用性。

  3. 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方面,目前光大银行已建立涵盖行内的全量数据,形成文本/文档、图片、视频、音频等语料的统一治理,以充分满足金融自然语言或视觉小模型、L2大模型训练的需要。一方面持续挖掘现有数据的价值,完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体系和专业标注体系;另一方面按需引入外部数据,以补充满足垂直领域L1大模型训练的需要。

  4. 生成式AI安全

  近期,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提出31种主要安全风险。针对该类问题,光大银行采取如下应对措施:一是在应用场景选择上,建立内部先行机制,将生成式AI作为不同岗位员工的助手使用。二是针对大模型本身技术弱点,主要保证数据质量、参数调整及提示词工程,对结果评估和校准等,通过与向量数据库结合,提升响应的准确性。三是针对意识形态、价值观、种族偏见、“恶意投毒”等风险,对输入和输出进行安全过滤,提出一整套的审核过滤系统解决方案。

  5. 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中台的建设需要多学科人才,而这类人才资源相对较为稀缺,因此需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金融科技人才,培育“懂业务、通AI”的复合型AI人才。


  光大银行持续推动银行业务中台化、智能化,成功构建全行统一、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中台,通过标准化建设、规模化推广和场景精细化应用为业务提供高效、智能支持,推动数字化转型在客户触达、营销运营、对内智能运营和智慧办公等多领域全面应用,取得了显著赋能成效。同时,面对人工智能技术中台的多重挑战,光大银行将不断完善技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更智能的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作者:中国光大银行科技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裴亚民

   中国光大银行科技研发中心副处长 张洁

   中国光大银行科技研发中心 王熙辰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2021年04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工商银行扩内需促消费专项行动实践案例
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生活正向前”品牌宣..
《女字旁新说》工银悦爱系列信用卡品牌营..
世界在等你出发——农业银行信用卡年轻客..
中信银行信用卡新春活动让龙年春节“有温..
“光大去嗨节”点燃消费新热点,提升品牌..
连接生活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深耕年轻客群,丰富产品体系——浦发信用..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