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信用卡 > 2016年2月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之银行卡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  柴洪峰

  支付清算体系是一个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先进的支付清算体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保障了各类金融交易的顺利进行。

  过去十多年,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在产业各方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支付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银行卡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非现金零售支付工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潜力的新兴支付产业大国,成功跨越了个人支票支付阶段,进入电子货币快车道。

  与此同时,我国支付产业升级步伐也大大加快,银行卡已经越来越多地升级为芯片卡,移动支付也在快速走进人们的生活,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零售支付市场,支付活动正从线下走向线上,从单一过程走向综合化发展。总体上,支付模式正在经历以互联网化为特征的变革。

  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确了目标,并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理念提出了战略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将五大理念贯穿于银行卡产业体制改革的全过程,使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方向准、步调稳地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建立银行卡产业开放发展新体制,健全标准化管理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坚持协调、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促进银行卡产业平衡、稳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提高银行卡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2012年以来,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政策环境、监管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较以往发生深刻变化,银行卡国际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将进入新的格局,新形势对银行卡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机遇来源于五个方面:第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引发的电子支付替代现金支付的迫切需求以及支付规模的扩大对支付环境的更高要求;第二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所创造的平台基础和驱动力;第三是移动支付时代下,移动互联实现银行卡支付商业闭环,为产业带来新商机;第四是国家推动移动金融、金融管理电子化,构建非现金支付体系、大力发展银行卡产业的政策要求;第五是“一带一路”战略加紧实施加快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而把握上述机遇的关键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加快银行卡产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背景下,如何充分借用环境,从“外部输血”式的引进创新升级为“消化造血”式的自发创新,不断“自我造血”,建立真正的可持续创新模式,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1.运用工程化方式推动创新体系建设

  (1)复杂的银行卡产业创新体系建设需运用工程化管理方式

  站在工程学的角度看银行卡产业,银行卡工程是一个具有高度开放性的大系统,也是一个面向全产业的开放式的系统工程,所建设的新一代移动金融平台在国家金融支付领域中处于核心枢纽位置,与系统外的社会、经济及产业环境进行广泛的物质、资源、信息的交换。同时,银行卡产业也带有明显的系统性、动态性、关联性、经济性等复杂特性,在其管理过程中,许多实际问题不仅涉及工程、技术与管理等系统工程管理领域,还涉及金融、社会甚至法律层面等专业领域知识和要素,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多要素、多领域问题、矛盾的交叉。需要运用与系统复杂性相适应的工程管理方法论来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建立内在的、科学的创新需求管理和组织管理方法,优化工程的研究、分析、设计和实现过程。

  (2)运用工程化方式推动体制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

  一是做好总体设计创新与优化。总体设计创新与优化是构建工程系统的核心环节,能够充分体现工程智慧的创造性。做好总体设计,可以顺应现代金融服务业务的内在建设规律,把握好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整体视角,运用顶层设计思想,建设移动金融时代的银行卡信息化系统,是银行卡产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是构建信息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长期来看,银行卡工程需要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国内产业联盟、核心企业以及主管单位的沟通,不断学习先进的组织运作经验,逐步提升创新和研发能力;建立以新型产业技术应用研究为主体,覆盖设计、实验、应用各环节的研究和运作机制,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机制,营造电子支付行业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打造产业孵化基地,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升创新产品经营实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公信力和竞争力。

  三是运用综合集成方法建立创新模型。创新是技术集成和综合优化的过程,金融服务系统建设离不开对现行成熟技术的继承与发展,也离不开对前沿技术的吸收与创新,同时在技术落地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市场、用户、产业参与方的实际需求,对所应用技术实施优化,因此需要对各类技术手段进行综合集成。银联在创新工程管理过程中,建立了面向复杂系统的综合集成管理方法,将银行卡行业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统计数据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建立用于需求分析和论证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系统,对于复杂需求通过模型进行模拟和仿真,并进行大规模原型验证和专家论证,得出验证结果和创新解决方案。最终通过综合应用实证研究和经验判断,确保创新方案的正确性、准确性和可实现性。

  四是做好工程管理创新。工程管理是根据工程特征和需要进行的管理活动,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工程管理创新是工程创新的基础,是在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方面的变革,并对工程创新产生重要影响。工程管理创新在工程创新过程中,特别是在大型复杂工程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逐步成为决定工程成败的基础因素。

  2.建立产业联动、合作共赢的创新机制

  银行卡产业是一项惠及亿万持卡人的基础性金融工程,涉及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信息业四大行业;覆盖发卡、转接、收单、卡片制造、终端制造以及相关第三方和增值服务等环节和学科。该项工程是金融行业高新技术集中应用的载体,也是工程技术创新的源泉。在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理念,广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以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通过产业联动推动创新机制逐步完善,具体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施。

  (1)广泛吸收,博采众长

  在信息技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对前沿技术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是寻找适合工程所需要的技术,并引入工程中加以应用的过程;而发展是根据工程需求,对选取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以中国银联云平台建设为例,其选择了开源虚拟化技术、开源虚拟化管理软件、开源操作系统、开源大数据平台、开源数据库、开源应用服务器,这些技术都已成为互联网与云计算应用的主流选择。从应用效果上来看,开源技术的应用也达到了功能强大、成本节约、响应及时等效果。同时,在吸收继承了开源技术优势特点的基础上,银联也根据云平台自身的需求进行了二次创新,使这些技术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多项企业标准,并已针对这些技术的发展申请了多项专利。

  (2)自主研发,联合攻关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核心技术创新,通过对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突破来保障系统的先进性、适应性及可扩展性。以云平台建设为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银联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开展了金融云安全体系架构、云灾备、智能运营、软件定义安全网络、智能云存储、云支付、金融大数据业务模型分析等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实现了核心服务能力、基础服务能力、扩展服务能力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专有的扩展云通道与合作机构云互联互通,互相补充,相互呼应,形成一个由内到外开放的综合计算服务体系,从而引领整个金融支付行业发展。

  (3)资源共享,综合集成

  在工程技术创新过程中,对各项创新技术的综合集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将综合集成方法运用到问题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中,将各项关键技术作为过程要素进行输入,并采取经验知识判断、科学理论分析、专家判断相结合的方法,把各类关联的知识信息综合集成,形成并提出问题假设和改进方案,通过运营管理分析系统进行问题模拟和反复验证,最后定位问题原因并形成最优解决方案。

  3.以市场为导向,规范并引领创新业务和创新产品的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银行卡产业呈现出从单纯银行卡支付向电子支付转变,支付方式、支付终端、支付渠道不断创新,新的进入者不断产生等趋势下,银行卡体系建设已经在多个领域进入突破阶段。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银行卡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在产业各方的主导下,从磁条卡向金融IC卡,从卡片支付到移动支付,银行卡支付服务朝着更为安全、便民的方向不断升级。银行卡产业工作重心也由原来较单纯的跨行转接清算转向采用创新支付技术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在进一步强化支付安全要求、提高银行卡支付安全水平的同时,银行卡标准化的发展也不断推动银行卡支付创新的发展。近几年来,从信息数据的角度上讲,银行卡支付产业也呈现“大”“云”“智”“移”四大发展热点。“大”即大数据,“智”即智能化,“云”即云计算,“移”即移动互联。四大热点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创新技术的革新。

  以银联创新支付企业标准为例,银联先后组织产业各方共同研发,制定了移动支付、支付标记(Token)、HCE技术、生物识别、互联网终端等创新支付技术及模式的相关标准规范,并联合产业链相关厂商开发出符合标准的产品快速推向市场,极大地提高了持卡人的支付体验,在规范市场有序、安全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市场的创新发展。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构建结构平衡、可持续的银行卡金融体系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银行卡体系协调发展有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1.构筑和完善产业联盟机制,借助产业智慧推动银行卡工作平衡发展

  银行卡产业涵盖银行卡、智能卡、手机、软件、发卡、收单、转接化服务等各类上下游企业,银联作为处于产业枢纽地位的平台型企业,需要重点服务好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成员机构,加强各方战略协同,助力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联合产业各方,共同做好持卡人与商户服务,打造以枢纽企业平台为核心的支付生态系统;共同维持支付市场秩序,推动出台有利于银行卡行业发展的标准和法规制度。

  中国银联在产业中的特殊地位使其承担起从整体的视角出发,把握好信息产业创新发展方向,探索合作共赢发展之路的职责,其工作的一大核心便是协调产业链上多方观点、平衡利益诉求。银联积极组织产业各方形成产业联盟,以联盟为依托,由产业链各方推进标准化工作。

  以移动支付标准为例,对方案的选择既要体现自主研发的精神,也要顺应全球融合的趋势;既要保护金融行业的投入和利益,也要兼顾电信行业分享机遇的诉求;既要鼓励个别企业技术创新,也要保障金融安全、应用效果和成本可控,并且维护产业整体的公平、有序。移动近场支付标准的确定过程最终演变为一次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产业大讨论,这一方面说明了标准在现代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标准背后产业主体复杂的相互关系和权衡过程。

  2.健全标准化管理机制,引导市场平衡稳定发展

  我国银行卡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已达数十万亿元的交易规模,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其中,标准化对于业务发展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银行卡产业来说,标准化工作一是在技术上规范各类研发,指引创新方向,统一通信接口;二是在业务上协调产业各环节发展,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最终使得产业总成本大大降低,奠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商业基础。中国银联为银行卡产业各方提供了利益一体化的平台,成为产业发展的“立交桥”,同时,必须形成“标准市场化”发展的思路,以保障这个“立交桥”畅通无阻,使产业高速发展,达到和谐共赢的局面。

  标准与市场之间存在着复杂和可变的逻辑关系,其产生的先后顺序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根据实际业务和市场特点存在两种常见的模式:一是“标准先行、推动市场”,当统一的技术标准是业务落地的前提条件时适合采用该模式,例如银行卡联网通用的技术标准;二是“市场先行、催生标准”,很多情况下,不同的业务模式和需求要先经过市场的选择和淘汰,才能最终实现统一,此时再出台标准,便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促进业务更快更好地发展。

  银行卡支付产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标准和市场之间实现平衡,就像是立交桥上的信号灯,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过分强调标准和规范化的要求,产品和业务的灵活性和类型的丰富程度会受影响,市场的发展会受到束缚,市场发展不起来,标准也会逐步成为空中楼阁,没有应用也必将影响标准的实用性和权威性;同样地,如果过分以支持和引领市场为目标,标准规范程度过低,尽管市场灵活度高、发展速度快、方案类型多,但容易出现兼容性、通用性甚至安全性问题,市场可能陷入无序的状态,难以进一步形成更大的规模。

  因此,要找到并且把握好二者的平衡点,就要求标准的执行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即实现执行的层次化。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或不同的市场需求,制定和完善不同类型的标准及实施策略,为市场提供全方位、立体、高效的标准化服务,确保企业在境内外银行卡支付市场的话语权。

  三、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构建银行卡产业发展新体制

  1.打造开放式平台,构建银行卡产业发展新体制

  金融服务业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基于金融服务平台提供服务,使得厂商、消费者、各环节服务商等多类用户通过平台实现金融交易,产生相互作用。由此来看,金融信息化的本质目标就是设计和建设金融服务双边市场所需的交易平台。中国银联在产业链所处的特殊地位,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的视角出发,把握好信息产业创新发展方向,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为用户构建安全便捷的金融信息化平台。

  近年来,“平台”概念因互联网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社交平台的崛起而成为热点词汇,平台化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一起构成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所谓的“平台”,更多的是一种有效的商业策略或商业模式,具备双边市场、网络效应、利益平衡等特点。相比传统垂直产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更加容易形成“产业共赢”的市场格局,平台企业对产业的推动力也更强。

  正是看到平台商业模式的潜力,为适应全球支付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环境变化,中国银联的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具体表现为高效、安全的转接清算服务的提供者,规则、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广者,新业务、新产品的创新者和引领者,支付产业各方利益的协调者,中国支付产业国际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2.扩大银行卡产业双向开放,紧抓“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支付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加快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彰显中国在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力,也与早前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一脉相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加紧实施,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对外开放力度加大,自由贸易区纷纷设立,这些给我国支付产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一是区域内跨境旅游、商务等规模将不断扩大,并带动跨境线下、线上支付规模快速增长,如果这些跨境消费支付都以非现金支付工具来实现的话,对我国支付行业来说是较大的发展机会。二是区域内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发展,其快速发展将直接带动“一带一路”国家支付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并推动支付清算业务发展。三是区域内信息技术交流将更加频繁,支付产业技术、标准合作空间广阔,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四是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支付行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提供机会,有效推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沿线国家的流动,也为支付和清算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提供机会。

  对银行卡支付行业来说,“一带一路”战略对推动银行卡核心业务向沿线国家渗透、技术与标准输出、跨境资本运作,甚至商业模式转型都提供了一定的机遇和条件。银行卡产业应抓住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快业务发展,推动自身转型,助力国家在支付清算领域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

  3.支持中国支付品牌的国际化,坚定地走标准国际化之路

  中国银行卡支付产业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然走出一条“标准国际化”之路:一方面可以向国际标准推荐中国支付特色内容,将在国内形成的标准优势扩展至国际;另一方面,将国际标准中的先进做法引入企业标准,进一步加强国内标准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中国银行卡产业肩负着中国经济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确保国家支付安全的使命和职责,银行卡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跨国流动和国际化。

  随着中国银行卡支付产业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辐射,中国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其本地银行卡跨行交易网络建设。此举将促进中国更多地参与、投资帮扶国家银行卡市场的经营和运作,让中国银行卡更好地服务国际交流合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深化国际友好关系作出更大贡献。例如,援助老挝建设当地转接网络项目、授权泰国采用银联芯片卡标准等,均已成为有示范效应的国际合作项目。

  四、坚持共享发展理念,银行卡产业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推动惠普金融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市场驱动也需要综合性的政策支持。同时,要完善支付网点和移动网络等基础,加强应用场景建设,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通过市场化手段,培养农村地区持卡人的银行卡和电子支付习惯。

  1.夯实农村金融服务基础,做好农村支付服务

  农村支付服务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县域以下银行业从业人数、POS和ATM数量、人均持卡量都不到城市的1/3,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进步成为银行卡产业发展重点。

  2015年11月发布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助农取款服务点相互依托建设,明确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研发适合农村特点的网上支付、手机支付、供应链贷款等金融产品。以上这些政策,不仅对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也丰富了“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内容。

  2.创新支付技术助力普惠金融,切实提供农村支付便利

  作为国内最大的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在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也为在农民中普及银行卡作出很大贡献。

  一是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农村非现金支付生态圈。几年前,在人民银行、中国银联及各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助农取款服务得以开通,为农民工提供“打工地挣钱,家门口取款”的贴心服务,解决了农民工返乡携带大量现金的安全问题。中国银联持续的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例如将助农取款点升级为“助农金融服务点”,增添了转账、手机及电力缴费等更多功能。同时,通过将终端升级为“云”POS智能终端,整合了县域粮食、畜产品和农副产品收购站,将手机支付业务对接农村牧区粮食、畜产品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收购经纪人及种植养殖户,打造绿色非现金支付生态商圈。通过从为个人服务转向为农村生产经营服务,实现一张卡可办多样事。

  二是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向线上迁移。在中国银联新的三年发展规划中,网上、移动和跨境支付的建设和农村支付市场的布局成为工作重点。随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联正联合各方共同打造在线惠农服务。目前,银联互联网与移动支付用户数超过3亿,已成为国内银行卡支付通道最齐全的开放式综合支付服务平台。“银联在线支付”为持卡人分销直销农副产品拓宽了渠道,在京东商城、铁路总公司、苏宁易购、去哪儿网等主流电商及便民平台上均已开通。在四川等地区,持卡人还可用手机绑定福农卡,加载农资购买、农事查询、供求信息发布和日常支付等多种远程支付应用,以及话费充值、缴纳水电费、信用卡还款、在线申请信用卡等多项便民支付应用。

  五、坚持底线思维,确保支付金融安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安全形势也愈加严峻。我们应坚持安全底线思维,切实防范支付风险。

  1.企业自律与产业合作双管齐下,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随着国际国内信息安全总体态势的日益严峻,信息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建立全方位、体系化的安全保障机制,不仅需完善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保障措施,还需联合产业力量,通过产业联盟、产品检测认证等机制双管齐下。

  首先,在相关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体系标准,从应用、系统、网络、物理、终端、数据等方面落实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体系,从技术支撑和管理保障上建立联合防控机制,从前中后台培养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能力。

  其次,在银行卡产业建立银行卡支付安全标准,不断创新、完善支付安全保障技术,建立安全检测认证机制,保障业务、技术的安全性。通过国际、国内的产业合作共同提高产业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银行卡产业安全生态圈,协助产业参与方提升产品及系统的安全水平。

  中国银联建立健全了信息安全三道防线,共同维护银联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具体包括产品上线前的安全评估机制,上线中的入网安全评测机制,上线后的等级保护、渗透测试等,全环节建立了ISO27001的信息安全体系,以确保各项安全保障机制和措施的规范性。此外,通过等级保护测评、互联网测评、产品评估等各项内外部控制手段,不断完善安全机制。在产业安全保障机制方面,为了提升产业的整体安全性,中国银联建立了各项检测认证机制,通过终端安全检测、软件安全检测、芯片安全检测来保障产业的用卡安全;通过第三方机构接入安全检测来保障端到端系统的整体安全。此外,中国银联在国际上加入EMVCo组织及PCI组织,与国际组织成员共同研究和推动国际化产业安全进步,并和产学研各方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提升行业安全水平。

  2.注重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发展,探索金融行业最佳支付解决方案

  安全和效率是一个矛盾的平衡体,极致安全往往意味着繁琐的操作、频繁的验证和糟糕的体验,而极端偏向用户体验的产品往往存在安全的漏洞或不足,导致较高的整体风险水平。因此,在安全和效率上寻求最佳平衡点是银行卡产业的工作重点也是难点。

  中国银联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寻求最佳支付解决方案。以银联云支付平台为例,其充分结合智能手机、IC卡、NFC及互联网技术,寻找到了安全和体验在移动支付应用中的最佳平衡。一方面采取了Token、指纹验证、设备指纹、安全通道、实时风控等用户无感知的安全技术,来替代传统的以信息验证、密码机制为主,影响用户体验的安全技术,从而保障移动支付整体安全。另一方面,在一系列安全技术和保障机制的保驾护航下,用户体验的创新和提升有了很大的空间,最终实现了移动设备“一闪即付”,在高频次商户还实现了小额免密免签服务,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2021年04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信用卡》2016年2月目录
传承与创新:中银长城信用卡拥抱信用消费..
跨界融合推动信用卡智慧发展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之银行卡产业的探索与实..
激流勇进,无价创新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