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信用卡 > 2024年6月
吉林亿联银行总监兼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凯鸽:发展乡村金融,打造零售业务增长新动能

吉林亿联银行总监兼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王凯鸽

  乡村金融是零售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在乡村的体现,更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相较于成熟而稳定的城市金融体系,我国乡村金融市场在服务广度和深度上尚存在较大差距,且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城市与乡村的金融“数字鸿沟”逐步扩大。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和零售业务的深入转型,商业银行应当致力于乡村客户的深度运营,让乡村金融这片蔚蓝海洋成为零售业务增长的新动能,通过提高乡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渗透率,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实现商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乡村金融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乡村金融源于农村金融又有所拓展。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探讨的是农村各类经济主体资金借贷行为和各类金融组织资金运作规律,主要围绕“三农”的金融服务情况而言。而乡村金融以乡村振兴为导向,支持县域、城市郊区范围内的所有居民提升生活水平,发展农业和非农产业,改善发展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和城乡均衡发展。在中国当前发展进程中,县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金融发展的着力点。从这一意义上说,乡村振兴就是县域社会的全面振兴。乡村金融在县域范围内的服务范畴远远超出原有的“三农”概念,涵盖了如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域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可见,大到基础设施建设,小到家庭的资金需求,都属于乡村金融供给侧的服务范围。这充分显示出乡村金融的服务空间是相当可观的,乡村金融也就是县域金融,或者说是非城市金融。归纳起来,乡村金融源于农村金融,但又远远超出农村金融范畴。

  经过多年发展,当前,中国乡村金融中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服务并存,服务主体多元化、多层次、适度竞争的金融供给格局已经初具雏形:银行业机构为乡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保险业机构逐渐加强风险保障功能,直接融资机构、担保机构、租赁机构、信托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聚焦资源协同,共同支持乡村发展。这些金融机构着眼于乡村振兴,结合自身优势在竞争中不断创新,使各类乡村主体的金融可得性得到极大提高。从金融机构的表现来看,银行体系流向乡村振兴的资金增多,乡村客户覆盖面增大,信用贷款占比提高,乡村主体更易获得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各类型银行机构信贷服务有一定市场细分,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共60.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5%,较年初增长6.6%,其中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9.43%,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26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的实践改变了乡村金融市场的面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与城市金融业务相比,乡村金融业务发展面临更多的困难,乡村金融市场仍然有一些金融需求难以满足,需要各方重新审视乡村金融,转变思路或许方能找到解决方案。一是由于乡村客户居住分散,居住的村镇可能没有金融机构的网点覆盖,同时乡村客户更倾向于面对面的服务,但金融机构建立线下运营团队需要一定的投入。二是乡村客户需要的信贷额度较低,一笔贷款的成本可能难以覆盖其收益。三是涉农信贷属于典型的高风险业务,坏账率明显高于业界平均水平,对金融机构而言是一种典型的“赔本赚吆喝”的生意。四是乡村的金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如法治、文化、数据、信用体系等与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农户缺少抵质押物,信用贷款是解决其融资需求的重要手段。但传统金融机构对乡村贷款的审批仍然比较严格,没有征信记录、抵质押物,收入不稳定的农村客户,难以获得贷款。传统金融机构采用标准化的产品,不能按照某地或某类特殊客户的需求定制化设计产品要素,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五是尽管数字金融服务在县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一部分人群尚未被覆盖,需要进一步推动其在县域地区实现更高的覆盖率。

政策对乡村金融发展的大力支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发展乡村金融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完善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支持农业经济建设,加快农业发展;发展乡村金融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可以进一步助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展乡村金融有利于提高农户生活水平,乡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可以显著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更好服务于共同富裕的目标。基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布多项关于金融服务“三农”的针对性政策,对于金融服务乡村的多种方式给予大力支持,其中涉及服务龙头产业与产业链、信贷资金投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担保支持、农村金融产品风险防范等方面。可以说,目前国内乡村金融的快速发展与长期以来政策的大力支持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4年2月3日,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等。

  2023年6月,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在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支持、加强农业强国金融供给等九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政策指导。

  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纲领性文件;2024年5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增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效,具体体现在要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加强涉农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提升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便利水平;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模式;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惠农利民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在乡村的普及应用。由此可见,在宏观政策层面,我国已经对金融科技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做好了布局和规划。

金融科技服务于乡村金融的探索

  当前,金融科技正在成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驱动着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向“互联网+”方向加快转型。通过金融科技深入运营乡村客群,成为各类金融机构深耕乡村金融市场的着力点。当然,乡村金融服务并没有标准化的模式,关于金融科技如何更好服务于乡村金融,各家金融机构仍处于探索过程中。

  网商银行作为具有深厚金融科技实力的民营银行,在乡村金融领域持续发力,从最初通过农村淘宝合伙人推荐到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再到近年开始与各地政府开展智慧县城合作,还曾尝试数据化模式、线上线下熟人模式、供应链产业金融模式等,其针对“三农”业务的战略一直在探索变化中。2024年3月,网商银行更是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发起“农户秒贷”服务。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双方发挥各自在技术、数据、业务等方面的优势,将农村、农业相关数据应用于金融风控,将其与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结合,为“三农”客群提供便捷灵活的手机贷款服务。此前,“农户秒贷”服务已在种植户中先行探索,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260万农户通过“农户秒贷”从网商银行获得贷款额度,其中有53.5万农户首次获得授信,78.3%的农户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下,他们都是以往农村金融难以覆盖的群体。

  亿联银行作为东北首家民营银行和全国四家互联网银行之一,在服务“三农”方面一直在积极努力探索。针对传统农村金融痛点,亿联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创新,首创针对农户的贷款产品“亿农贷”,该产品具有“远程办理、方便快捷、随用随支、节省利息”等诸多优势,其获客方式为“自主获客+渠道推荐”。在客户申请贷款后,亿联银行独立进行智能化模型授信审批,全流程线上操作,无人为干预,极大提高了农户的贷款效率。该产品荣获《国际零售银行家》2020年度最佳创新产品国际大奖,并被纳入人民银行监管沙盒试点。同时,亿联银行独创乡村金融“金融+赋能”模式,既能“授之以鱼”提供金融服务,又能“授之以渔”为乡村人群赋能,契合内生发展理念,实现金融服务与发展支持的融合。该模式下,亿联银行依托金融服务,实现“输血”功能,把资金输送到待发展和支持的乡村地区;依托发展支持,实现“造血”功能,提升乡村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从“寻找好客户”到“创造好客户”的转变。

  起源于秦巴山区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的中和农信,近年来成为非银机构服务“三农”领域的代表。中和农信成立于2008年,早期蚂蚁金服向其提供了风控和技术支持。截至2023年9月30日,中和农信累计为280万位农村客户提供超过690万笔,共1387亿元小额贷款,在贷余额176亿元,其中88.3%的信贷均用于支持农村用户生产经营等。由于中国农户居住分散,农村地区数字化程度偏低,服务场景更依赖于传统熟人社会模式,因此单一的线上触达难以充分满足农村客户需求,纯粹的线下服务模式则制约了规模化发展和可持续运营。对此,中和农信打造了一套适应中国农村地区的“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体系,开发了名为“超级大脑”的智能技术底座,作为“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体系的核心。“超级大脑”从中和农信总部层面引导由超过6400名员工、超过11.8万名村级合作伙伴构成的服务网络进乡入村。该系统可以及时同步数据和信息,并实时反馈,不断迭代和改进决策,打造标准化、易于异地复制的业务流程;同时通过员工、村级合作伙伴与农村用户的交互,实时生成用户洞察,由此帮助中和农信及时发现用户需求,推出贴合农村市场的产品及服务。

  此外,数字人民币正在加速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其诸多特性将为乡村振兴的数字化带来更多助力。2021年,苏州冯梦龙村村委会签署智能合约开立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为707户村民发放股金,这也成为全国首笔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的农民股金。据悉,建设银行还为冯梦龙村研发了全国首个“数字消费助力乡村振兴”硬钱包。该村所在的相城区还探索将尊老金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至中国银行尊老卡,提升老年人使用的便利性。近年来,服务乡村振兴被写入多个数字人民币试点方案。福州、徐州、南通、宿迁等多市在其发布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中均指出,在乡村振兴领域,积极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受理数字人民币,有序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向农村地区延伸;围绕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及“三农”建设,鼓励各县区从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智慧乡村、特色产业等多角度布局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特色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点。

乡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

  虽然目前利用金融科技发展乡村金融服务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也证明乡村金融服务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未来乡村金融服务会向着数据化、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县域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一是加强农村产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互联网、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小微企业运用现代数字农业技术如物联网、3S技术等,提升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水平、可溯源性和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二是加快健全农村信用信息体系,将新型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纳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为金融机构提供更高质量的生产经营信息,从而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供需匹配度。三是加强地方信用信息平台在政策精准实施方面的作用,各级政府需要在增强数据治理能力基础上,加强数据运用与价值创造,为政策的制定完善、精准实施、成效提升提供更大助力。

  引导构建可持续的县域小微金融服务体系。随着乡村地区小微企业收入来源的“兼业化”,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综合化特点,需要各类型金融机构协同服务。大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在服务农村小微企业时有不同的优势,需要根据各自优势进行差异化服务,甚至进行协作。国有大行资本充足、资金成本低,在服务产业链龙头企业、总对总方面有一定优势;中小银行在“服务小微”的战略定位下,依托线下服务能力,在推动实现服务需求上更有优势;金融科技公司可以通过“赋能+助媒”助力小微企业获得更多融资。在此基础上,政府与监管部门可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县域小微金融服务体系以及乡村金融业务的专业化监管模式,推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农业供应链金融是指基于产业链上的真实交易和核心企业的资信度,为农业产业链参与主体提供金融服务。“三农”主体普遍融资额度相对较小,缺乏抵押与担保等增信措施,存在高度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导致传统信贷融资模式难以满足“三农”主体的融资需求,出现金融机构不敢贷也不愿贷的现象。而依托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新的科技能力,可以有效消除传统金融机构的顾虑,进而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这是未来金融科技在“三农”服务中大力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已有京东、阿里巴巴等机构在此领域进行大胆尝试与创新。

  加强农业担保风险缓释的作用。监管机构曾多次强调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深化政银担合作机制。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在信贷与保险两个领域带来的效率与风控优势,彰显出“信贷+保险”合作模式的特殊价值,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与风险缓释的作用,是未来需要探索的发展方向。

  推动涉农保险产品创新。目前,我国已涌现大量创新的涉农保险产品,例如以橡胶、鸡蛋等商品作为标的的“保险+期货”试点模式,因地制宜的气象指数保险产品,针对三大粮食作物的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等。随着农业产业数据化进程的加速,未来会有更多定制化、场景化的保险产品出现,以更好地服务“三农”产业。

  推动新技术在乡村金融服务中的应用。例如,通过卫星扫描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远程核验种植作物面积,还可以估算果实较大的作物的产量。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将卫星扫描或无人机遥感地图集成在线下客户经理移动端,请农户描述或亲自划定地块四至范围,建立地块与农户的关联关系并建立档案;结合具体作物的相关知识和行业情况,评估农户主营业务收入水平。近年来,蚂蚁金服联合多家技术提供方在此领域不断展开探索。

  总之,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不断创新与探索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相信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乡村普惠金融服务最终定会形成稳定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乡村金融是零售业务增长的新动能,“上山下乡”或许是一条康庄大道。

  原标题:发展乡村金融,打造零售业务增长新动能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2021年04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上海农商银行副行长张宏彪:上海农商银行..
吉林亿联银行总监兼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凯..
吉林银行数字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孙涛:吉林..
万事达卡数据与服务部副总裁利晓阳:全旅..
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洪宇高:“科..
毕马威中国银行业科技赋能团队诸景瑜:深..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