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4年5月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罗毅:多维布局、稳中求进,持续锻造数字化转型强力引擎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罗毅

  坚持“科技驱动、价值创造”的工作思路,工商银行不断夯实以云计算、分布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主的技术支撑体系,持续提升金融科技的服务供给能力和创新效能,以全面赋能银行业务转型为抓手,积极推动“数字工行”建设。回首技术体系发展历程,工商银行稳步践行“科技兴行”战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过几代科技人的不懈拼搏,从使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开始,历经电子化银行、银行信息化、信息化银行、智慧银行等不同阶段,逐步发展成技术水平领先、技术体系全面、技术创新活跃的现代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一、全网覆盖,实现全行业务电子化

  自1984年成立以来,工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快速推进业务系统电子化建设,陆续开发对公、储蓄、信用卡、ATM、POS五大应用,并在1999年底达成业务在省分行数据中心集中处理、大机应用网络“全网覆盖”的发展目标,高效满足了全社会日益活跃的金融服务需求;奠定核心系统自主研发基调,实现全行各级机构和管理部门计算机联网,全国电子化网点覆盖率达98%;构建以电子化和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业务流程,在金融同业中率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金划拨24小时到账。基于电子化体系与集约化经营,工商银行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也为下一步开展数据大集中奠定了扎实根基。

二、应用大集中,推动核心业务转型

  步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迅速兴起,社会各界对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全国银行业的科技先行者,工商银行主动响应时代呼唤,按照国家“十五”计划要求,采取全行业务和数据大集中策略,分批推动各省市分行计算中心向数据中心平稳过渡;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中资源、优化配置,在有效降低硬件投资、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等重复性成本的同时,显著增强了决策支持能力。

  2000年,工商银行成功投产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CB2000,并在2002年完成了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同年底实现应用系统大集中,彻底改变了IT系统分散管理和投资的局面。基于集中式的软硬件建设和维护策略,工商银行大幅减少了重复投资,降低了运营成本;此外,通过对业务系统和流程的集中统一开发,进一步提升了IT系统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集中式业务系统通过快速、实时处理各类数据,为高层管理者提供了丰富、全面的数据分析结果作为决策依据,确保了经营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基于上述举措,工商银行不仅为市场化改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还为与国际接轨、加强同业竞争力构筑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推进应用大集中的过程中,工商银行创新采用“并行系统耦合体”等先进技术,实现主机、系统、网络、应用的多重备份,充分满足了国际化、信息化发展诉求,有效提高了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整体可靠性,为商业银行步入大集中时代树立了业界标杆。通过开展一系列建设,工商银行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运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上也引领了行业潮流,为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

三、融会贯通,打造全功能信息化银行

  2003年前后,伴随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加快,金融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金融服务需求也逐渐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转变。面对新变化,工商银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战略为己任,在成功实施大集中工程的基础上,遵循“集中、整合、共享、挖掘”的信息化银行理念,对银行内部各业务及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整合,并落地两地三中心架构打造全新容灾能力,成功构建了系统整合性开放、信息高度共享的全功能银行系统。

  1.全功能银行革新上线

  2003年,工商银行首个全功能银行系统上线,实现了全行业务数据实时共享、实时异地交易处理、新一代网上银行等核心业务功能,且各系统设计风格统一、信息全面共享、功能调整灵活;同时,通过构建灾难备份中心,使用多条高速光纤将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互连,实现了南北两大中心互为备份,数据恢复时间目标(RTO)小于2小时,数据恢复点目标(RPO)小于2分钟,有力地保障了生产安全运行。

  2.第四代核心系统成绩斐然

  2008年,工商银行以全行业务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系统服务能力为宗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成功打造第四代核心业务系统,在产品快速创新、业务流程再造、新业务拓展、国际化经营、全面风险管理等领域均实现新的突破;基于境内统一的大机技术体系,打造境外一体化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引入数据仓库技术构建面向风控、营销、绩效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挖掘平台,成功建成融会贯通的全功能信息化银行,为进一步提升全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提供了强力支撑。

  3.IT架构转型势在必行

  随着全功能信息化银行建设的深入推进,日渐复杂的运维工作和愈加多变的业务需求对全行技术体系的灵活性、适应性等均提出了新的挑战。2011年,为进一步缩短核心主机应用和开放平台应用版本投产停机时间,工商银行打造主机、平台版本自动安装平台,有效提升了运维自动化水平,并于2014年启动新一轮IT架构转型工作,基于开放平台集群系统与大型主机有机结合的基础架构,构建了面向未来业务发展,以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成本可控、安全稳定、便捷研发等为特征的全新技术体系框架,加速推动信息系统整合。

  从2015年开始,工商银行逐步将创新要求高、服务模式变化快的非核心业务迁移到开放平台,引入服务共享等技术打造应用服务化架构体系,形成了“主机+开放平台”“集中式+分布式”的双核心架构(如图1所示),实现信息系统向“核心业务处理系统”和“开放式生态系统”双核驱动的转型升级,有力支撑了信息化时代业务爆发式增长,高效保障了银行业务平稳运行。

图1 工商银行双核心架构

  4.大数据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2015年,工商银行基于分布式和大内存技术自主研发流数据处理平台,在实时风险监控和事件触发式营销等业务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2016年,工商银行运用Hadoop、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正式建成了以企业级数据仓库、集团信息库和流数据处理平台(即“两库一平台”)为核心的“大数据1.0”平台。该平台基于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业务经营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撑,不仅可辅助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还为不同部门和业务线提供了个性化数据服务,高效满足了日益多样化的客户服务需求,在业内树立了新的数据创新应用标杆。

  5.两地三中心灾备无忧

  2015年,工商银行依托上海外高桥、嘉定园区及北京西三旗园区建成两地三中心架构,构建同城双活及异地灾备能力,同时针对所有应用系统实施了分等级的灾备保护措施,并支持同城数据实时主备同步及异地磁盘复制备份,成功实现RPO为0、RTO小于30分钟的同城灾难恢复能力,以及RPO小于15分钟、RTO小于6小时的异地灾难恢复能力,有效支撑了业务系统不停机的园区级切换和业务接管。

四、科技引领,开启智慧银行生态系统建设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广大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时效性、便捷性等均有了更高期待。为满足上述需求,工商银行以独立自主发展为前提,立足全集团视角,设计构建了产品整合、信息共享、流程联动、渠道协同的新一代智慧银行生态系统,并引入云平台、分布式、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全面云化转型和分布式架构改造,极大地提升了银行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同时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企业经营的支撑作用,为实现持续创新和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ECOS生态系统崭新登场

  2017年,工商银行启动智慧银行生态建设工程(ECOS),着力构建开放型、高容量、易扩展、成本可控、安全稳定、便捷研发的第五代全分布式开放银行生态系统,设计提出契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业务流程建模方法论,并提炼了核心银行系统转型实施工艺。ECOS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工商银行技术体系从集中式架构全面转向分布式架构,不仅在大型银行系统生态化转型、大规模交易型分布式数据库建设、全栈自主创新大数据平台研发等多个领域实现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为全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也为金融行业IT架构升级提供了新的范例和参考。该项目荣获人民银行“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特等奖。

  2.企业级技术平台横空出世

  2017年,工商银行基于OpenStack等业界开源技术建设基础设施云平台,实现融e联、融e购、融e行三大重要平台以及Ⅱ/Ⅲ类电子账户等应用入云,并基于分布式技术体系完成个人结算账户平台、纪念币预约的微服务转型试点,进一步验证了技术转型对于新金融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此后的两年间,工商银行陆续发布磐石(分布式技术平台)、星云(云计算平台)、魔方(大数据服务平台、流数据平台)、梧桐(API开放平台)、天工(开发平台)、图灵(机器学习平台)、玺链(区块链平台)、聚物(物联网平台)、天眼(生物识别平台)、迅联(通信平台)十大技术体系,同步构建开放平台核心银行系统,实施核心系统架构转型,由此开启了全面自建核心系统、建设企业级技术平台的新篇章。工商银行金融科技规划布局如图2所示。

图2 工商银行金融科技规划布局

  3.云化部署和分布式转型全面突破

  2017年,工商银行引入OpenStack、Ceph、SDN等技术建设新一代基础设施云,并基于Kubernetes、Docker升级应用平台云,大幅缩短了资源供应时间;2018年,推出金融生态云SaaS服务,着力推动应用全面入云,显著提升了网银等应用的性能。2019年,工商银行陆续发布软负载均衡、分布式服务、分布式批量、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消息、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文件、分布式对象等一系列技术平台,构建自主可控、具有高并发处理能力的“云计算+分布式”技术体系,打造同业规模最大的金融级服务平台,达成了金融级别的高可用性、高并发、高性能、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成功实现核心业务全面云化部署、分布式架构应转尽转,日均微服务调用量超200亿次,分布式事务日均调用量上亿次,可靠性达99.999%,进一步增强了金融系统的弹性和韧性。

  4.自主技术体系行业领先

  2020年,工商银行凭借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一系列金融科技平台建设和新技术布局,显著提升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技术的全景服务能力,有效降低了创新门槛。其中,人工智能平台覆盖300余种主流算法,实现同业算力最强、算法最多;生物识别技术实现千万级特征库检索的毫秒级响应;知识图谱达到百亿级存储及计算能力;区块链平台通过工信部可信区块链认证,处理效率达到2万笔/秒/链,处于业界顶尖水平;物联网平台构建“端、边、云”一体化技术架构体系,实现设备接入规模更大、应用场景更广。

  2021年,ECOS建设圆满收官,工商银行顺利完成技术平台与基础软硬件产品的兼容适配,全面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支撑体系与资源供给能力,切实解决了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通过建设云计算、分布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平台体系,工商银行实现了大型银行IT架构关键性突破,不仅为银行业务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金融同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参考。

  5.大数据平台全面升级

  2022年,工商银行持续强化大数据平台建设,着力提高数据处理的时效性、数据模型开发的易用性,并通过跨集群联邦集成构建超5000台物理设备的超大规模集群,提供批量计算、实时计算、联机服务等多样化数据服务,实现实时、秒、分钟、小时级别的全场景覆盖,大幅提升了业务数据加工时效,同时构建全自助可视化开发IDE,全面覆盖数据探索、模型设计、数据加工、数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开发场景。

五、持续创新,加速落实“数字工行”战略

  2022年,伴随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演进,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工商银行围绕新兴技术领域积极开展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聚焦新技术融合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升级人工智能等硬核技术能力,加快自主可控创新步伐,以数智融合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客户体验,着力探寻金融行业未来的技术发展新方向。

  1.新兴技术融合赋能

  面向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工商银行持续探索新兴技术与银行业务的融合之路,加速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升级。例如,通过引入数字员工、隐私计算等先进技术,工商银行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客户服务质效,并通过在音视频交互、虚拟现实等领域不断尝试,以打造极致客户体验为目标,进一步增强了远程对客服务能力,为后续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更多选择。

  2.大模型技术引领创新

  以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指引,工商银行构建全栈自主可控的千亿级参数规模AI大模型,实现算法、算力、数据三大技术支撑:在算法方面,建成具有强大金融知识理解和生成能力的金融行业大模型;在算力方面,打造业内首个自主可控的千亿级大模型算力底座,支持大模型的二次训练和大规模并发推理;在数据方面,建立全流程闭环的大模型数据工程体系,确保TB级高质量金融数据的安全快捷融合。截至目前,大模型技术体系已在远程银行、对公信贷、运营管理、金融市场等多个业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风险管理能力和决策支持水平的同时,也为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基建运维转型提效

  为确保生产稳定运行,工商银行着力构建面向服务、高度自动化的智能运维模式,不断强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引入分布式、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工商银行结合ITIL、DevOps、AIOps等先进理念,持续优化传统运维流程,大幅提升了业务产品的部署和交付能力;同时,通过建设以虚拟化、服务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网络,引入先进的软件SDN技术,建成网络功能虚拟化系统,进一步改善了网络服务供给效率,并顺利完成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实现全行所有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开放IPv6服务。

  4.自主可控勇于担当

  遵循“分类施策”的工作原则,工商银行深入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转型,面向设备、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重点技术领域,积极开展专项研究与测试验证,形成了一揽子自主可控转型技术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已实现办公类系统、分布式核心银行系统的全面自主可控转型,同时实现了金融机具(如自动柜员机、自助终端、销售终端等)核心部件的转型突破,确保金融科技发展不受制于人,树立了全新的行业示范标杆。

  六、智启未来,

  共赢共筑数字金融生态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服务在灵活性、智能化、用户体验、安全性等方面迎来了全面挑战。工商银行以打造高质量金融服务为目标,不断加强对数字、技术双要素的研究和应用,并据此持续强化以“弹性架构、数智融合、安全可控、云化基建、柔性敏捷”为特征的数字技术体系建设。

  1.探索服务快速组装模式创新

  综合利用低代码、函数计算、服务网格等技术,实现基于微服务的拖、拉、拽式开发模式创新,并以现有微服务技术资产为基础,支持通过可视化操作和配置进行新交易开发;同时,引入更为灵活的服务控制和路由机制,实现资源按需分配,以及微服务远程调用、本地调用的智能切换,最大程度上完成业务研发与底层技术解耦。

  2.加速数智服务融合发展

  基于金融专业知识与海量交易数据,引入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打造智能中枢服务,融合提炼用数赋智能力,形成面向金融行业的专业智能体,提供知识检索、智能搜索、数据分析、文档编写等智能服务,实现对市场趋势、客户需求的精准预测分析,为打造更为精准、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可能。

  3.加强数字原生技术创新

  强化元宇宙、Web3.0等新技术研究,打造可进化的数字原生基础设施,不断增强用户交互体验,充分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同时,通过在数字世界打通用户交互和系统互联互通的信息壁垒,持续建设面向未来的沉浸式开放技术体系,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持久动能。

  4.强化智能安全防控体系

  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高效、智能的安全防控体系,全面覆盖网络、数据、系统、办公等各个领域。例如,利用已知风险交易数据和风险分析模型,构建金融交易风险实时监控和预警体系;基于零信任理念,建立开放、统一的微服务工作负载身份标准,依托服务网格实现低损耗的交易级安全认证机制;利用量子计算等技术强化数据加密能力,规避传统加密技术被破解风险;围绕自动化安全监控、威胁检测、响应等场景,实现自动化补救与智能阻断;推动安全运营从仅依赖数据驱动转向“专业知识+人工智能模型”双驱动模式,有效防范和应对金融风险,保障金融服务安全。

  面向未来,围绕支持做好五篇大文章,工商银行将更为积极地构建敏捷、融合、先进、可控的数字技术生态,并携手生态伙伴共同开展技术与场景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倾力打造更为优质、高效的智慧金融服务,持续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罗毅:多..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总经理赵韵东:农业..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总经理王铿:稳步推进技..
中国邮储银行软件研发中心总经理胡军锋:..
广发银行研发中心总经理赵宏鑫:深耕数字..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杨龙如:深..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专家鲁金彪:工..
光大科技大数据部副总经理田江:如何认识..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