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商银行积极以数字化转型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围绕“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五维布局,全行上下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的热土,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下简称“广东分行”)按照总行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探索适合分行发展的转型路径,并为各分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广东分行副行长梅超,请他谈谈广东分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践及思考。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 梅超
一、转型动能从科技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是分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特征
数字社会、数字世界正扑面而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竞争日趋白热化。梅超向记者表示,广东分行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金融业不能输的必答题,要以“不翻身则翻船”的勇气,做难而正确的事,把数字化和创新作为广东分行转型发展的总抓手和新引擎。
广东分行认真贯彻落实总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完善组织推动和顶层设计,坚持与客户共同成长、靠服务创造价值、因地制宜服务好实体经济的“一个发展主题”,构建一体化数据中台、本地业务中台的“两个中台能力”,聚焦产品创新、业务运营、市场推广的“三个发力点”,强化产品创新孵化、“三个五”行动(每年推广五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试点五个创新项目、前瞻性研究储备五个前沿项目)、后评估保障、安全风险控制的“四个机制”,通过创新机制模式,强化自顶向下推动,优化调整资源布局,着力人才队伍培养,为数字化转型注入源源活力。
在梅超看来,当前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分行数字化转型要进一步发展,不能只通过科技驱动,更需要业务部门主动拥抱数字化,主动借助数字化的思维、数字化的技术、数字化的模式,改造流程,创新产品,改变模式。如果没有业务部门的深度参与,数字化转型是非常困难的。当前数字化转型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业务驱动。从这个意义上讲,1.0版本的数字化是科技部门火车头拽的传统“绿皮火车”,现在2.0版本的数字化则是业务与科技融合的“动车组”。此外,分行要通过“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逐步构建一个纵向扁平化、横向平台化的新组织,用数字化识别、数字化连接,让数据资源等要素“穿墙破壁”,流动激活,创造更大的可能,从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要转变认知,升级思维。一是要强化汇存贷思维。账户支付是商业银行的护城河,分行转型创新要从支付结算入手。二是要强化连接思维。要获得客户,需要运用种草思维和漏斗型思维体系,可以通过运营策略,从轻服务逐渐发展到重服务,使潜在用户转变成真正的客户,最终成为高价值的客户。
二、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是分行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广东分行积极挖掘数据资源,强化数据安全和质量管理,提升数字资产赋能价值。一是扎实推进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以总行相关中台为核心基础,构建分行特色数据服务中台,打通行内外数据,推动智能BI广泛运用辅助业务运营全视图监测;接入政务数据、地方不动产数据、南方电网用电数据,支持个贷业务、贷后业务风险监测。二是稳步提升智能风控能力,推出第三代个人反欺诈系统,提升账户治理水平,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强化数字赋能信货管理,加大结算业务数据画像,助推企业客户精细化管理。三是助力业务提质增效。推出AI审贷数字化应用,基于信贷审查业务全流程数据,形成效率和质量协同发展的新型信贷审批生态。四是强化数据安全与质量管理,确保数据资产保护。持续压实各数据归属和使用部门的安全保护责任,健全数据查询事前审核与事后监控机制。
在采访中,梅超特别强调:“培养全员数据思维,特别是大数据的思维在分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非常重要。比如为了更好地运用各业务线数据资源实现数据驱动决策,我行构建了数据湖,实现各业务线数据的入湖,实现了业务数据化。数据湖的底层是互联互通的,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聚合和萃取,形成通用数据供给能力,构建成数据中台进而推动了数据业务化的实现。”
同时,围绕市场发展、客户需求、业务需要,银行要下决心打通一些数据堵点。比如曾给网点造成困扰的断卡行动,如果能实现多机构的数据打通,形成数据共享,可以快速实现风险客户识别,将大幅减轻基层人员工作压力。
三、做优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是分行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所在
梅超告诉记者,近年来,广东分行紧抓时代机遇,围绕“贴近客户市场需求,聚焦业务规划重点,提升基层有用有感”的目标,坚持数字化识别、数字化连接和数字激活路径,积极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创新模式,以“三个五”行动滚动推进重点业务创新,支持存款拓户、服务普惠发展、机构业务下沉、数字化运营、强化风险监测以及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等方面创新发展。
一是构建互利互赢共同体,深度融入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在G端,积极探索政务合作多赢场景。建设“社保一卡通”系统,完善“1+N”数字政务产品服务体系,打造广东智慧技校云平台服务全省所有技工院校,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在B端,赋能普惠金融,灌溉小微企业。引入第三方数据创新推出“粤科e贷”等分行特色数字普惠产品;搭建普惠金融风险管理系统,提升普惠风险管理水平。在C端,持续提升民生金融服务水平。深耕个人社保业务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金融服务。
二是不断探索新产品新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探索“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搭建新型跨境支付结算一体化平台,更好地服务跨境电商平台;大力做好广交会服务,为广大境内外参展企业提供便捷丰富的贸易融资和跨境结算解决方案;聚焦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优化外卡受理环境,确保支付服务更优质、高效、便捷。
梅超认为,有市场影响力的行业解决方案是强化开放银行生态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大利器。开放银行、场景金融建设潜力巨大,广东分行以聚富通、银校通、企慧宝、数字人民币等重点产品为抓手,组建跨部门平台金融推广团队,围绕广东地区重点客户,联合行业SaaS服务商打造智慧教育、智慧园区、智慧人力、智慧餐厅等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以更加开放的方式连接“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在智慧民生方面,创新研发“灵工通”服务平台,面向灵活用工行业提供代发场景金融服务,该平台已投产一期并在长隆代发场景成功试点。广东分行也将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湾区重点大学在机器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开展合作,通过建立创新实验室、项目共建等形式,产学研结合实现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支持,服务科技金融发展。
四、数字基因建设为分行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在数字基因建设上,我们以‘融合’为主题增强全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动力,增强科技与业务协同作战能力。”梅超在谈及广东分行数字基因建设话题时表示。他向记者分享了广东分行在数字基因建设上重点开展的四方面工作:
一是以“金融+科技+数据”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金融科技队伍专业能力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和业务创新思维的提升。尤其是突出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充分挖掘数据资产的要素价值,把用数能力作为金融科技人员基础性技能。
二是建立了“人力招聘—科技培养—全行使用”的人才蓄水池机制,招好、育好、用好金融科技人才,让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在各个业务条线发挥独特优势和价值。持续推动科技队伍向业务部门的流动,提高业务部门科技背景人员占比。同时持续强化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未来三年将补充100人到全省的科技队伍。
三是科技与业务联合组建融合创新团队,构建业技协同、上下同转的数字化转型有效模式,打造协同创新生态,为全行数字化转型与同业竞争提供“源动力”与“强支撑”。目前,广东分行已开展产品创新孵化、线上运营、营销推广三大领域融合创新团队试点,简化了管理流程,降低跨机构协同成本,加快了成果落地。下一步,广东分行计划组建数字化运营中心,整合科技业务资源,以提升运营效率和业务创新能力。
四是完善科技产品研发机制,增强客户和市场意识,实现科技产品研发的提质增效。以客户为中心,从源头上加强科技产品的需求研究、设计和整合,加大在产品需求分析设计上的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强化客户和市场意识,从产品分析设计上真正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有效提升科技产品研发的质量和水平,打造叫得响的科技产品。
在访谈中,梅超一再强调,数字化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银行只有从各行各业数字化发展进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触点与落点,将金融数字化所特有的金融属性深植到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中,才能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文|《中国金融电脑》记者 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