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4年6月
渤海证券信息技术总部总经理陆维:渤海证券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

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总部总经理 陆维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格局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与此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经济更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能和全新引擎。

  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渤海证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刻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系统谋划“三个融入、三个深耕”发展战略和“一横一纵”经营策略,充分发挥国有金融企业的引领作用和担当精神,以数字金融为切入点,不断加快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RPA等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促进技术与业务场景双向融合,全面提升公司在经营决策、风险管控、业务运营等方面的转型质效,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高品质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一、以“云”为基构建数字化算力中心,提供安全、稳定、敏捷的IT基础设施

  数字时代,面对业务多元化发展趋势,金融机构纷纷开展分布式技术架构转型及信息系统自主可控改造,以更好应对不断演进的市场需求变化,而上述转变也对算力的性能和效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除此之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业算力需求的增长,机制灵活、调度高效、性能优越的算力服务成为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动力源之一。

  顺应这一趋势,渤海证券采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设计完成机房扩容,实现机房功耗比(PUE)不高于1.4的发展目标,且在同等设备运行情况下较此前节能30%,机柜数量增加95.8%,整体承载能力提升2.5倍。在此基础上,通过利用超融合、云计算等技术,渤海证券将IT基础架构逐步升级为软件定义模式和分布式架构,构建公司私有云平台,实现整体架构开放化、弹性化升级,稳定支持上千台云主机,承载了OA办公、财务、人力、投研、风控等多个系统,同时满足了大量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算力密集型应用的灵活部署要求,计算资源的交付周期从传统物理机的2个月缩短到2小时,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动态调整,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整体资源利用率,提升了机房的弹性扩展能力和运维管理水平。

  此外,渤海证券基于创新型超融合设备打造符合自主可控要求的云化基础架构,承载多种类型数据库与综合业务系统,实现单轨制运行。后续,渤海证券还将进一步引入云管平台对现有多类型、多产品的基础架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持续提升资源调度、计量计费、资源回收等方面的工作效率,为业务部门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支持。

  二、数据引擎驱动业务洞察,提升经营决策精细化水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作为全新资产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如何高效地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各种不同数据,并打造标准化、覆盖全面、质量可控的数据供给和分析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精细化水平,以及为各业务领域协同发展打下数据基础,已然是现代化金融企业面临的一大共性课题。

  在此背景下,渤海证券以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为基础建设数据中心,深度开展数据资产盘点和数据价值挖掘,不断提升在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甄别风险、洞察趋势的能力,实现了数据“盘得清、看得见、管得住、用得足”,持续推动数据价值释放跃升。截至目前,数据中心已经完成29个业务系统1791张源数据表的采集、清洗、入仓,形成了九大主题域、600个实体的数据模型体系,提供了157个管理驾驶舱图示、453张各类报表,实现438个数据推送接口,覆盖公司各业务条线。在此基础上,渤海证券通过进行数据可视化加工,研发经营管理驾驶舱,直观展现公司关键业务指标(包括不同组织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营收、利润、贡献度以及具体分布情况),实现数据联动、横向对比、趋势分析等多种能力,使管理层可更为直观、及时、准确地掌握经营概况,深刻洞察业务机会。

  另外,通过对业务运营过程中沉淀的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构建运营数据指标体系,渤海证券打造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运营管理驾驶舱,对业务进行全面风险监控,高效掌握各类业务运营情况,显著提升了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水平。

  三、AI模型汇聚数据因子,助力风险甄别效能倍增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业务形态日趋复杂,各类风险从不同维度持续叠加、演变。在此背景下,传统依赖基础信息化手段与专家经验的风险管理模式经受着严峻考验,尤其在全面性、时效性、精确性等方面已难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风控要求,如何利用海量数据快速甄别风险也成为证券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实践层面,以往采用“项目制”建设的风控系统往往使用了多个平台的不同产品,不仅技术规范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还衍生出很多不同的风控量化评估标准,进而使得数据这一宝贵资源在集团视角下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使用效率低且流通成本高。

  对此,渤海证券通过对内外部数据进行有效归集,梳理全流程数据加工过程中的依赖关系,确定数据资产的属性和特征,定义数据模型和标准,建立主要业务的数据资产目录,搭建风险数据集市,加工计算了600余个底层因子指标,并以此为底座触达各业务条线风控场景,显著提升了精细化风险管理能力。一方面,渤海证券开发集团并表、风险管理驾驶舱等应用,为公司管理层提供集团整体“风险画像”,实现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全覆盖及穿透式管理,并可实时对风险情况进行动态识别、计量、监控与报告,从而为公司稳健经营提供可靠保障。另一方面,渤海证券开发“渤海慧眼”智能风控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股票量价类因子进行单因子回测、动态筛选和特征工程训练,构建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对比和择优,可更早识别资产价格发生负面变化的信号,进而提前进行主动干预;同时,通过前瞻性的风险主体识别、多维度的风险信号捕捉及规则提取,构建债券违约预测模型,完善债券违约预警评价体系,量化关联主体间的风险传导效应,实现对债券投资标的的预警评估;此外,通过使用聚类算法对全市场新闻、公告等舆情信息进行事件分类和情感分级,形成股票负面舆情综合评分,为业务风控指标调整提供了可靠参考和依据。

  四、RPA技术打造数字员工,赋能运营管理效能提升

  随着证券公司的各类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人机交互变得更为频繁,其中还涉及大量的手工操作,不仅要耗费很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而且难以兼顾效率与准确率;同时,流程自动化建设不足也进一步放大了流程标准化与时效性方面的问题,难以直观展示业务流程进度或进行任务超时预警。此外,证券公司各个业务条线使用的系统众多、架构复杂,各系统联动需面对信息孤岛、数据割裂、流程断点等诸多挑战。对此,渤海证券引入RPA等技术,打造专属数字员工——渤海小睿,构建了数字化运营新体系。通过跨部门流程固化和多系统联动,渤海证券打通了公司上下游业务,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运行,大幅提升了运营管理效能,并使业务人员可将更多时间与精力用于高价值事务,加速实现业务创新与价值提升。

  以运营管理中心为试点,渤海证券在日终集中交易清算、日终账户柜台清算、日终期权柜台清算、日间开放式基金处理、投资查询、透支查询、打印保证金日结表、导入OTC流水数据与数据汇总等41个场景,实现了由数字员工取代人工进行复杂的结算运营工作和风险管控,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风险的同时,有效消除了现有各系统的信息孤岛,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转。此后,渤海证券进一步在财务总部推广RPA数字员工,并取得了良好的落地成效。例如,月末费用结转时间从原本人工操作时的4小时缩短至30分钟,效率提升7倍;工资险金记账时间从原本人工操作时的9小时缩短至1小时,效率提升8倍。截至2023年底,“渤海小睿”已成功服务于公司16个部门的218个业务场景,覆盖结算、财务、风控、财富、信用等多个业务领域,累计为公司节省人工超25000小时,平均工作效率提高67%,有效提升了公司的运营管理效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渤海证券将继续秉承“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使命担当,加快对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研究和探索,促进技术和业务双向融合,在全渠道、全场景、全链路下,逐步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的螺旋式上升和体系化变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自上而下看,以用户为中心,回归用户体验、业务本质进行优化与变革;自下而上看,以更加清晰的组织架构和文化,引导技术、服务、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在为实体经济提供高品质金融服务中不断做强主业、推陈出新。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厦门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王成名:践行数..
北京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王曦:深化..
泰康资产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迟哲:构建..
大家保险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郝晓波:云智时..
渤海证券信息技术总部总经理陆维:渤海证..
中粮信托总监兼数字化中心总经理谢胜强:..
融信云高级副总裁谢思林:关于农村中小银..
中国工商银行企业文化部:工商银行新一代..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