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5年3月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杨龙如:升级数字技术生态 服务数字工行建设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 杨龙如

  2024年是工商银行四十年再出发的第一年,工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字化动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五化”转型。这一年,工商银行以ECOS2.0数字技术生态为引擎,筑牢科技强行根基,深化数字工行建设,通过完善场景化服务、激活数据要素应用、升级科技基础设施、加固集团科技安全屏障,全面提升数字化发展新动能。站在新起点,工商银行正以科技之力擘画金融强国新图景,为服务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力量。

  一、2024年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工作回顾

  2024年,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条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科技强国、数字中国、金融强国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科技强行、数字工行建设,推出ECOS2.0数字技术生态体系,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科技监管评级中持续保持同业领先水平,大模型建设及应用成果荣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专利公开量和累计授权量均排名同业第一,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持续提升,数字化发展新动能全面增强,有效支撑和推动了全行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1.科技强行领先优势持续巩固

  一是深入塑造弹性架构,驱动业务模式创新变革。工商银行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持续深化系统架构转型。聚焦“服务客户、赋能员工”,整合构建“3+3”用户触点布局;构建端到端标准化服务能力,按需灵活投放到前端触点系统,提升面向不同场景的快速创新能力;构建“开箱即用”的数智产品体系,围绕营销、风控等重点业务领域推出场景化、轻量级的端到端用数解决方案和服务范式。

  二是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金融业技术体系历史性突破。工商银行实现技术体系“升级换道”,境内核心系统全面采用开放平台分布式架构;基于开放、异构、多元的技术路线,完成全行大多数系统转型改造,大幅增强了技术韧性和供应链风险抵御能力。建成面向业务板块的运维管理体系,将运维视角从单个应用系统延伸至业务板块,有效提升故障发现和定位效率。完善本地、同城、异地三级高可用保障体系,按照实战化要求实现常态化接管运行。

  三是拓展新技术创新应用,打造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企业级人工智能体系。工商银行率先建成全栈自主可控千亿级金融大模型——“工银智涌”,并将其应用于行内金融市场、信贷管理等20余个业务领域的200余个业务场景以及部分同业机构,催生出交互式对话交易、伴随式座席服务、智能化资金投放预测等一系列数字助手,助力金融市场询价交易笔数提升40%、对客交易效率提升3倍,并辅助评审贷款超2万笔、金额超1万亿元,远程银行高频使用场景服务效率提升18%,业务效率提升和成本压降效果明显。

  2.数字化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一是“3+3”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工商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升级“3+3”平台服务模式。推出手机银行10.0版本及原生鸿蒙版,创新推出智能应用AI向导,实现手机银行服务客户总数和月活水平持续同业领先;在开放银行创新云集市生态合作模式,提升跨平台交叉获客能力;基于“工银e生活”深化生态服务供给和场景建设,创新消费金等权益服务,带动消费额超60亿元;在行业内首创“远程专家实时办、远程现场一体化”的网点“柜面通”服务模式,依托音视频技术实现柜面业务远程实时办理,使复杂业务办理时长平均压降约40%;健全营销通系统和“分田到户”触客机制,实现营销策略协同运营、营销业绩统一计量、客户维护分层承接;打造泛办公生态统一门户,支持员工一站式完成日常办公和业务办理。

  二是数据赋能业务创新取得新成效。工商银行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构建企业级智能风控新模式,在同业中率先采用“中央厨房”的智能化风控模式,支撑全集团、全客户、全产品、全渠道的风险统一防控;构建“用数、运营、链接、触达”四大分行数字化转型支撑平台,支持分行打造优秀创新场景超过500个,平台用户数达24万;创新推出数字普惠贷款产品“制造e贷”“e扩快贷”“养殖e贷”,持续丰富小微企业贷款产品。

  三是持续夯实金融基础业务支撑能力。工商银行发挥系统境内外互联互通优势,持续拓展安全高效的跨境清算网络,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境外直参行累计达32家;依托自身和全球主流清算网络,升级工银全球付产品,新增跨境指令直接发起境外付款模式,提升跨境资金流转效率,助力产品交易笔数同比增加15%;积极参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体系建设,交易额超百亿元,位居行业前列;建设自贸区总分清算架构,支持结售汇自动归集和资金直通清算;打造一站式托管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社保国有资本划转资金托管服务。

  3.科技基础设施加速迭代升级

  一是建成“一云多算”的精细化算力管理体系。工商银行依托常态化在离线混部、GPU虚拟化等技术,大幅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超大规模集群的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涵盖通用、智能等多种算力类型的资源布局;建设云原生应用快速自愈体系,提升亚健康云容器的处置和恢复效率;完成20家分行轻量化云建设,分行特色应用系统入云率超过80%。

  二是形成更加集约高效的机房基础设施布局。工商银行坚持“技术选型统一、运维管理一体、能上收即上收”的策略,构建以总行数据中心为主、一级分行机房为补充的基础设施布局,在数据中心集中部署了全集团超过80%的系统,全面取消二级分行机房,有效降低了基础设施部署和运维管理成本;扩大机房液冷技术的应用范围,稳步提高机房能效比和装机密度,持续推进老旧高耗能设备置换工作,节约用电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000余吨。

  三是构建柔性敏捷研发体系。工商银行建成智能化研发应用平台,并将其全面推广至全行270余个应用系统、8000余名研发人员,使重点项目平均研发周期缩短27%,大幅提升了研发效能;通过金融特色模型训练、规模化应用、研发组织机制调优,已实现月均代码生成百万行、单元测试代码40万行,累计处理代码漏洞1500余次,应用指标及规模化体量均达到金融同业领先水平。

  4.集团科技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加固

  一是全年生产保持稳定运行。2024年,工商银行全集团日均交易量近10亿笔,同比增长10%以上;单日峰值近13亿笔,同比增长约8%。在交易总量增长的情况下,全年信息系统运行平稳,圆满完成二十届三中全会、国庆、双十一、元旦、年终决算等业务高峰的系统运行保障,有效确保地震、汛期、台风等极端气候期间的系统连续性运作。

  二是全方位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工商银行基本完成集团一体化纵深防御体系升级,实现安全策略的统一运营和安全事件的监测处置;搭建独立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域,实现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域安全风险的实时感知和可视化展示,持续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能力;完善应用安全研发管理体系,为研发人员提供标准化、体系性研发指引,提升全集团代码安全质量。

  三是体系性深化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工商银行实施集团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整体完成境内数据分级分类贯标和境外机构的数据资源盘点工作,形成数据资产全视图;将数据安全要求全面纳入研发管理流程,从数据采集、传输、使用、存储、删除等全流程完善数据安全保护和治理体系;构建数据安全溯源能力,支持数据样本的快速检索和精准定位。

  二、2025年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工作展望

  2025年,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条线锚定科技强行、数字工行建设方向,围绕“安全、高效、领先”的工作目标,着力做好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完善、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奋力实现新突破,为工商银行四十年再出发积蓄科技力量。

  1.深化数智驱动的科技强行,培育科技创新引擎

  工商银行将发挥系统弹性架构优势,加强跨渠道、跨业务领域的服务联动,增强一站式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深化板块协同和中后台向前台赋能;立足集团视角,秉持开放、创新、安全的理念,迭代优化技术路线,保持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实现境外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大幅增强境外系统灵活部署能力;深化全集团、全领域数智融合服务体系,构建全领域大模型。

  2.全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锻造新质生产力

  工商银行将坚持“科学量化、条块同责”的原则,以数据和技术为关键驱动,深化渠道、产品、运营、风控四个领域的建设,系统推进数字工行建设,全面增强条线主建、机构主战能力,高质量服务数字经济和促进数实融合,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提供充沛的数字化动能。

  3.加速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夯实数字化发展底座

  工商银行将加快推进新数据中心建设,持续优化机房总量和布局结构;实现境内分行本地基础设施全面云化,境内全资子公司基础设施主体云化;升级集团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分支机构互联网出口布局。

  4.强化集团一体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集团风险预警、应急、修复、免疫能力

  工商银行将持续完善核心系统高可用体系,进一步提升园区级故障场景的处置效率和城市级灾难场景的接管能力;打造全集团在线科技资产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网络安全态势管理三平台和三视图,提升集团“看得见、分得清、控得住”穿透式管理水平;完善数据安全技防体系,增强全集团数据安全管理能力。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打响“四大战役” 迈向高质量发展——吉..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杨龙如:升..
交通银行数据管理与应用部副总经理张静:..
光大银行数据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孙新红:笃..
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刘海波:应用..
华夏银行数据信息部总经理由明君:华夏银..
南京银行数字银行管理部总经理徐小锋:以..
 贵州农信数据管理部总经理助理李..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