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信用卡 > 2022年12月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资深专家吴绵顺:重塑信用卡核心系统基座赋能数字化转型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资深专家吴绵顺

  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全球科技创新带动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持续提速。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数字中国,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按照全行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工商银行牢牢把握信用卡业务转型重要契机,以企业级业务架构体系为指导,筑牢数字底座、强化数字应用,重塑信用卡业务发展“生命线”。工商银行始终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对信用卡核心系统的“蝶变”升级,构建起信用卡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信用卡业务亲民、便民、惠民服务能力的不断跃升。

  一、架构重塑,开启信用卡业务演进新章

  回首工商银行信用卡业务系统20多年的发展历程,自1999年核心业务处理系统CB2000建成上线以来,工商银行逐步建成全球发卡量最大的信用卡发卡系统。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用卡传统服务模式和业态已经发生变化,高效响应、灵活调整、组合式创新等新模式成为新阶段信用卡业务转型的制胜之道。工商银行把握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打破传统系统架构壁垒,应用分布式、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全面重塑信用卡核心系统架构,将数字基因渗透到信用卡业务的方方面面,全新打造市场敏锐、科技先进、联动高效的系统支撑能力,加快构筑共享、复用、敏捷的新一代数字化、智慧化金融科技基座,为信用卡业务“数字蝶变”提供强有力支撑。

  1. 运用企业级业务架构体系引领应用架构规划

  秉持数字化理念,运用企业级业务架构建模方法,开展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分解业务能力要求,前瞻性规划业务潜在能力诉求,推动存量应用形成“高内聚、松耦合”的应用架构分层规划布局,在信用卡业务相关领域形成清晰的业务与IT架构映射关系。通过流程建模自顶向下分析,结合存量IT资产自底向上梳理,构建标准、统一、可复用的产品服务体系,服务体量精简度超过60%,显著提升服务复用度。封装涵盖申请、授信、管理、结算、对账、还款、贷后等全价值链路开放服务,为构建场景互联、融合创新的金融服务生态提供支撑。

  2. 推进信用卡技术架构转型重塑金融技术基座

  筑牢数字化技术基础,基于分布式、云计算能力,重塑转型,构筑高性能、高容量和易扩展的信用卡数字化转型技术底座,平台业务系统在不停机情况下可快速扩容支撑高并发处理。系统持续交付的标准化能力及持续部署的自动化水平为低成本快速实现业务价值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通过建立联机到批量、渠道到核心的事务一致性机制,支撑了超6亿信用卡账户、亿级信用卡分期账户的安全可靠服务。同步构建敏捷高效的系统运维方案,全面细致的端到端应用监控支撑系统快速联动应急。按客户群组滚动升级的灰度策略,在提升业务价值产出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系统风险,有效提升版本升级期间业务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稳固IT基础设置和安全运营防线,以科技驱动普惠金融业务稳健开展。

  二、“数字蝶变”,赋能信用卡业务创新发展

  依托架构重塑和科技驱动,工商银行牢牢把握“数字中国”“数字金融”建设重要契机,打通跨领域数据壁垒,转变信用卡粗放型发展模式,助力国家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线上化、智慧化发展。打破“信息孤岛”,将数据要素贯穿服务链全流程,实现客户需求与金融服务的精准对接,构筑对客金融服务智慧化能力;突破“空间局限”,将原本只能停留在线下的业务场景拓展到线上,实现客户与银行智慧互联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无界工行”的优质体验;强化“跨界融合”,通过“金融+生活”的轻量化生态服务模式,不断加强工商银行与客户的情感连接。

  1. 夯实数字资产,以数字能力高扬远航之帆

  将数据作为信用卡业务的核心资源,构建数据标签体系,将多维数据聚合为信用卡业务的“源头活水”。在数据基础建设方面,形成信用卡专业全量全要素数字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数字资产化、资产数字化。在数字应用部署方面,运用科技思维、数据思维、用户思维,以“数据+模型”的方式,精准识别目标客户、有效促活、有序推送,形成通用共享的智慧经营管理中枢,强化跨领域协同联动决策能力。在智能决策方面,运用RPA等技术强化银行卡数据智能分析管理,自上而下自动传导经营战略,折射业务动态,赋能业务经营管理决策,全面提升工商银行信用卡业务线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字化运营水平,目前该技术应用于信用卡获客营销、消费促活、贷款、分期、风控、客户服务等各个业务领域,助力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决策。数字资产将成为信用卡业务创新发展之帆,为其提供持续发展新动能。

  2. 深化数字应用,以智慧联动打造远航之舵

  以系统架构宜扩展、高并发的特性为依托,赋能信用卡线上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多方参与的金融生态圈,通过“内外”双循环,构建数字化生态、智慧化服务。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个贷、信用卡数据服务共享,“一键家装”让惠民金融触手可及;以重点客群为突破口,深化信用卡与零售基础业务联动建设,助力行内优质客群跨领域渗透;全面升级工银e生活服务平台架构体系,通过“自营+共建”的发展模式,建立并加强银行与客户的情感连接,基于数字化运营能力为客户提供“千人千面”的智慧化精准服务,让智慧金融融入百姓生活,形成“金融+生活”的数字化服务生态圈。基于开放性的系统框架,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走入寻常百姓家。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为重点客群提供差异化的延期还款周期配置;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新客亲鉴亲签提供绿色通道,让受疫情影响地区的客户也能享受到“秒申请、秒开卡、秒用卡”的便捷体验;快速落实监管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统称“信用卡新政”),创新推动信用卡线上服务便利化,通过远程线上面签有效解决客户在疫情等特殊时期用卡纾困的难题;数字信用卡改变了传统信用卡发卡模式,实现账户与介质灵活组合,在信用卡全生命周期内确保对客服务不中断,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一站式签约流程简化了客户卡启后支付前需要多方绑卡的繁琐操作,极大提升客户用卡体验;“面签码”“面审码”的推出加快新形势下信用卡获客模式转型,通过智能管控模型从源头把控准入客户质量,形成“模式创新+智能管控”双轮驱动的全新获客体系。持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理念,重塑信用卡业务发展之舵,加速信用卡业务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3. 强化数字风控,以安全风控筑牢远航之锚

  依托行内、行外、行业三维数据基础支撑,构建信用卡智能决策与风控核心引擎,形成新一代系统架构体系“科技+风控”的智能化管控能力,并在业务全流程中全面应用,助力信用卡业务稳健发展。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信用风险集中管控,在简化事前审批流程的同时,把好贷前审批质效入口关。强化存量客户筛查和监测,将智能识别模型作用于交易控制,极大降低了涉案信用卡账户数量,形成全方位的信用卡风险监测体系,提升贷中监测能力强化闸口关。完善智能催收体系,夯实信用卡系统稳定压舱石,把好清收处置出口关。打破行内外数据壁垒,推进数据资源资产化,以“风险标签+智能模型”取代信用卡业务错综复杂、多条件组合判断的传统手段,实现信用卡客户风险预测和风险处置智能化,提高客户风险识别效率及处置效率。依托智能风险管理能力为信用卡业务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提供稳健之锚,助力消费者和银行权益保护驶入智慧化轨道。

  三、扬帆远航,展望信用卡业务未来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居民的消费形态,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国家政策背景下,信用卡作为零售业务发展的主要阵地,在后疫情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信用卡新政的出台为构建行业发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新形势、新格局为银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业态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技术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动能。

  未来,金融与新技术的融合将逐步加深,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得以重塑。市场环境及政策导向将加快推动信用卡服务模式由线下向线上转化;在金融科技赋能下,客户与场景、客户与生态、客户与业务经营要素配置之间的连接将因区域市场的不同呈现差异化;基于数字化的万物互联应用场景将成为信用卡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抓手;新技术应用将进一步完善数据融合,数字化的仿真空间将为客户交互和体验提供新的能力和方案。同时,随着国家重大产业创新战略部署不断加深,金融服务内涵将逐步扩大并催生新型金融产品,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持续迭代应用将使信用卡更好地发挥惠民、便民的作用。随着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更多科技手段将持续赋能信用卡营销、风控等环节,带动客户体验与业务经营效率同步提升,促进信用卡产品和服务加速向线上化、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2021年04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信用卡》2022年第12期目录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资深专家吴绵顺..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兼上海研发..
光大信用卡“换心”工程赋能业务创新发展..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科技团队核心研发领域..
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季小杰:科技赋..
数智化项目群管理赋能新一代信用卡核心系..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专家李兵:银行..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