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4年1月s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赓续“科技强行”使命 奋进“数字工行”新征程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

  40年前,肩负重要历史使命,工商银行应运而生。40年来,工商银行锐意进取、奋勇争先,不断突破自我,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工作成就。工商银行40年辉煌发展史的背后,蕴藏着一部波澜壮阔的金融科技发展史。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在历届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工行科技人接力奋进、攻坚克难,历经“打基础、上规模、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等不同发展阶段,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智慧,始终勇立金融信息化发展潮头,构建同业领先的科技优势,为工商银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金融企业奠定坚实之基。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史是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缩影,在工商银行成立40周年之际,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更应该回望奋斗路,奋进新征程。

一、初生起步:确立“科技兴行”方针,从无到有,由以手工操作为主的阶段全面迈向电子化建设新进程

  1984年工商银行成立之时,绝大部分业务操作仍是“一把算盘当家”,全行99%以上的业务依靠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存取款手续繁琐,服务手段落后。对于新成立的工商银行,改变这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技术状况的要求十分迫切,全面推动电子化势在必行。

  积极探索,全面启动电子化建设。成立初期,工商银行即开始探索计算机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于1986年购入第一批大型主机系统,标志着工商银行电子化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由于当时工商银行尚未建立专业的研发队伍且人员能力有限,此时的工商银行对电子化的摸索与尝试仍处于“感性”阶段,初步实践与认知促使工商银行下决心举全行之力,通过更高的效率和手段全面推进电子化建设向前发展。

  统一思想,坚持贯彻“科技兴行”方针。1986年,工商银行率先提出“科技兴行”发展方针,狠抓先进信息技术,高起点、快速实现工商银行电子化。“科技兴行”是在没有国内成形的电子化经验和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工商银行集思广益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在工商银行电子化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数十年,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人员如何变动,工商银行始终坚持“科技兴行”这一基本方针并一以贯之。

  铢积寸累,加速构建电子化基础设施体系。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业务需求不断扩展,工商银行持续加快业务处理从手工操作向电子化的转变,在以对公、储蓄应用为主体的第一代应用系统基础上,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相继完成了ATM异地通兑、牡丹卡综合业务处理、全国联行对账等一系列新应用的开发。1994年,工商银行异地ATM及活期储蓄通存通兑计算机系统在沪深两地开通,标志着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1995年,工商银行组织研发并成功试运行了全国微机牡丹智能卡管理系统,并正式向社会推出第一张牡丹智能卡,这也是我国首张经人民银行正式批准发行的智能信用卡,标志着工商银行在智能信用卡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95年末,工商银行柜面业务处理基本实现电子化,完成了由以手工操作为主向计算机全面开发运用的历史性过渡。

  深度整合,逐步完善一体化研发体系。为更好地构建一体化应用软件开发和测试体系,1996年3月,工商银行决定组建软件开发中心,使其成为全行应用软件统一的研制中心、培训中心和实验基地。1996年6月,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在珠海正式挂牌成立。软件开发中心成立一年后即在珠海发布了大中小型机联网应用软件,形成版本基本统一的微、小型机的应用系统并在全行推广。随着大型机系统逐步覆盖全行业务,微型机系统建设逐步淡化。

二、探索成长:“大机延伸”战略启动,从量变向质变跃升,构建“一个体系,一网打尽”新格局

  “大机延伸”是以省行大机中心为依托,以大型计算机设备为主体,通过统一的网络连接模式,把过去分散在二级分行、支行、网点的相对独立的应用节点过渡到省行集中、统一的电子化体系,把分散在各地市行和各县市行的各类账户集中到省行中心,逐步形成省行规模的大机中心体系。1996年起实施的“大机延伸”是工商银行实现“一网打尽”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举,促成电子化建设的第一次飞跃。

  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大机延伸”工程。工商银行下定决心走“大集中”的道路,充分发挥总分行科技人才优势,打通影响全行业务运行的“任督二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商银行把分散在各地市(县)行的各类账户集中到省行中心,“大机延伸”工程全面完成,初步形成了以36家省行大机中心覆盖全部网点业务的应用体系,把300多个地市行的储蓄、对公、信用卡、ATM、POS、实时电子汇兑等主要业务“一网打尽”,全部纳入省行大机中心处理。

  稳步推进,初步构建完备的电子化系统。“大机延伸”战略的实施对全行电子化系统建设起到基础支撑作用,使各类业务系统不断完善。工商银行实时电子汇兑系统于1996年12月全面完成开发,1998年实施大范围推广,该系统的成功投产实现了异地汇兑业务的瞬时到账,提升了工商银行的异地结算服务水平。1999年,工商银行实现了全辖储蓄业务的通存通兑。1999年8月8日,工商银行在国内同业率先开通统一客户服务短号码95588,并在上海率先成立业内第一家电话银行中心;同年,工商银行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家分行开通网上银行服务系统,并不断完善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为主体的电子银行体系,电子银行渠道得到大力拓展。

三、突破腾飞:“9991工程”实施,引领银行体制变革,实现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新飞跃

  面对国有银行改革以及国内外金融发展新形势,工商银行决定在前期“大机延伸”基础上,对科技体系做出更大突破,以实现对经营信息和数据的集中管理及实时监控。

  引领变革,在同业中率先完成数据大集中。1999年9月1日,工商银行启动数据大集中工程,即“9991工程”,开同业之先河,整合建成上海、北京两个数据中心,实现全行数据大集中,标志着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进入集约化运营的全新时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One Bank”,即“一个银行”。“9991工程”在我国金融业发挥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开创国内金融界建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先河,全国各大小金融机构纷纷仿效。鉴于突出的成就,2004年,人民银行将“银行科技发展奖”设立以来的首个特等奖授予了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工程。

  升级换代,建设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在全行数据大集中的基础上,工商银行建立了全面升级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CB2000),并于2002年在全行完成推广,实现了综合柜员、统一财务核算、资金汇划清算以及7×24小时的业务处理服务,并使工商银行能够对所有业务进行全国联网处理,推出本地存款异地取、跨国使用银行卡、资金瞬间到账、本外币在账户间自由转换等新型业务功能,标志着工商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开始进入大集中处理的新时代。

  创新突破,打造先进的全功能银行系统。随着工商银行数据大集中工程的深入推进,底层信息架构的改革为应用系统的改造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空间。工商银行立足科技架构创新突破,积极研发适应全行业务发展和管理体系改革要求的更为先进的应用系统。2003年,工商银行成功投产第三代业务应用系统——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在国内大型银行中率先建立起集业务处理、客户信息管理及营运管理决策分析于一体的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全行上下的实时数据共享、实时远程交易处理和网上银行的升级扩展。2005年底,工商银行启动境外分支机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FOVA)项目,加强集团内部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和全球业务联动,推动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步入全球联动、全面发展的崭新阶段。2008年10月31日,工商银行启动“1031工程”,即第四代核心应用系统(NOVA+)的建设,基本实现“客户视图统一、核算相对独立、产品灵活配置、境外应用一体、管理信息集中、全面风险管理”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巩固工商银行在国内同业的科技领先优势,在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历史上又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持续攻关,完成两地三中心建设。为进一步完善全行信息系统的灾备体系建设,2009年,工商银行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启动了两地三中心信息系统灾备新架构建设工程。历经5年技术攻关,从无到有,工商银行成功完成两地三中心架构布局建设,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核心业务跨数据中心分钟级切换接管的商业银行。两地三中心架构可全面保障工商银行全球业务7×24小时连续运行,也使得工商银行的基础信息平台具备全球银行业领先的业务连续性水平和灾难恢复能力。

四、创新变革:信息化银行建设启动,运用新一代金融科技确立“代际”战略优势和行业主导地位,逐步迈入智慧银行新时代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工商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信息技术运用的先行者与推动者,敏锐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将金融科技作为改革创新的新引擎和推动器,全面开启智慧银行信息系统建设,通过构建金融与科技高度融合的全新智慧银行生态体系,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在新一轮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中赢得先机、占据主动。

  顺应趋势,主动向信息化银行转变。面对外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内部经营管理上遭遇的发展瓶颈,工商银行深刻认识到,只有顺应形势变化,推动全行加快从银行信息化向信息化银行转变,才能有效应对外部挑战,顺利实施经营转型。2013年,工商银行正式启动信息化银行建设工程,实现数据集中化、运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电子化,旨在从满足银行自身经营发展需要向满足外部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转变,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向促进经营模式升级转变,从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业务应用向挖掘信息创造价值应用转变。信息化银行建设为全行的经营理念、业务运营、组织流程等带来重大变革。

  面向未来,全面实施智慧银行生态建设工程(ECOS)。2017年,正值工商银行进入由传统大行向现代化强行跨越的关键阶段,为更好支撑全行经营发展,工商银行作出事关智慧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决策,全面实施ECOS工程。ECOS工程是工商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数字经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决策部署而实施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工商银行2015年启动IT架构转型,2017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ECOS工程,举全行之力集中攻关,终于在2019年取得重要阶段性、标志性成果。ECOS工程于2021年荣获人民银行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特等奖”。

  引领潮流,逐步迈入智慧银行建设新时代。在ECOS工程建设过程中,工商银行形成了一整套国际领先的分布式开放生态银行系统建设方案,在推进核心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全面转型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开创了一条更加符合银行业经营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智慧银行转型路径,并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

  一是实现了传统单一核心银行系统向去核心化开放生态银行系统的代际跃升。ECOS工程的直接成果是建立了工商银行第五代信息系统。与前四代信息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五代信息系统实现了从单一核心银行系统到去核心化开放生态银行系统的转变,银行不再是一个场所,而是Bank4.0一书中所描绘的“以金融科技为驱动、金融服务与各行业社会服务链交织融合的一整套泛在的社会服务”。内部生态上,打通线上线下,建立线上渠道与全行网点、2万多名客户经理、远程银行座席的有效连接,促进线上线下服务无缝对接、一体协同,实现云网点月访问量超过5000万次,“工小智”智能服务量月均近4700万笔;外部生态上,依托同业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API开放平台和金融云平台,通过产品输出、平台对接、场景互嵌,建立开放共享的金融服务新格局。

  二是实现了从传统集中式向全分布式转型的突破。工商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积极履行大行担当,主动作为,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优势,构建了以“云计算+分布式”为核心、灵活兼容适配国内外主流信息技术产品的技术新基座,实现了从传统集中式向全分布式转型的突破,打造了银行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样板。此外,工商银行自主研发建成了全球银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实现10余万节点和23万多容器的自动化集约化管理,资源供应时间由2~3周缩短至分钟级,发挥资源池化效应,有力支撑各类业务高峰;攻克百余个问题难点,搭建了国内同业体系最全、应用最广的分布式技术体系。

  三是实施了全球银行业规模最大的主机业务下移。作为银行业金融科技的领军者,工商银行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敢为人先、勇挑重担,在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基础上,在业界独创“主机下移6步实施工艺”,历时6年,完成了会计核算、客户信息、柜员管理、账户管理等核心基础业务下移、以及快捷支付、信用卡等重点产品下移,具备了全面支撑主机业务体系性下移的能力,并在2020年完成全球银行业首次10亿级借记卡账户下移,开辟了可复制推广的大型银行主机业务下移新路径。

  四是构建了全域、全要素大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体系。2015年以来,工商银行以ECOS工程建设为契机,率先开启了以智能化、开放化为特征,数据驱动引领经营模式变革的数字化2.0进程,构建了与数字中国同频共振的“数字共同体”。对内,深入推动数字资产化,建成国内同业容量最大、算力最强、功能最完备、算法最齐全和弹性可扩展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对外,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深入参与国家数据要素市场改革实践,深化与政务、医疗、物流、电力等多个行业的数据交易体系建设,引入外部数据创新推出政采贷、税务贷等多款普惠融资产品,助力推进数字产业化转型升级。

五、砥砺前行:推出“数字工行(D-ICBC)”品牌,全面发展五维布局,在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大局中踏上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工商银行立足新发展阶段,依托ECOS工程建设成果,全面迈进深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锐意改革,“数字工行”建设破题开篇。2021年,工商银行全新推出“数字工行”品牌,围绕“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五维布局,加快推动经营模式和治理模式数字化变革。“数字工行”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以数据和技术为关键要素,以全行各领域业务科技“煲汤式”融合为重要推动力,以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变革为突出特征,进一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高质量提升用户体验、业务效率和经营价值的全新银行形态,是主动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大局、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担当体现。

  纵深推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目前,工商银行已全面布局云计算、分布式、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推出自主可控的十大金融科技平台,形成了领先的企业级技术能力和业务应用能力,为数字化转型、业务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工商银行积极把握AI大模型等新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策部署,打造全栈自主可控的AI大模型技术体系。基于同业首个千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的算力底座,工商银行率先实现AI大模型技术在远程银行、网点服务、信贷风控、金融市场等银行主要业务领域的全流程创新应用,树立行业示范标杆,打造智能金融新生态。工商银行AI大模型建设成果获评人民银行《金融电子化》杂志“2023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

  勇毅前行,走出一条具有工行特色的金融数字化转型之路。工商银行认真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积极以数字化转型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具体来看,一是服务实体经济更高效。工商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实体民生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数据和技术双要素驱动,着力提升数字产品、数字营销、数字运营、数字生态的企业级金融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对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发展能力的牵引作用。二是防范化解风险更智能。工商银行搭建企业级风险数据平台,强化集团内数据穿透,深化境内境外机构、表内表外业务、商行投行业务和其他业务、线上线下、总行和下属机构“五个一本账”全面风险管理,确保风险“看得清、穿得透、管得住”。三是数据与技术支撑更有力。工商银行依托先进的ECOS技术体系,稳妥推进技术架构转型,首家实现7亿多个人客户信息和10亿多个人账户从主机向“云+分布式”的迁移,并稳步运行;强化企业级数据中台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大数据平台总容量超400PB,以丰富的数据资产驱动业务模式变革;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实现全行信息系统可用率99.99%以上的高水平。四是推进组织机制变革更深入。工商银行加快推动组织模式、业务运营、创新激励、人才队伍变革,以客户为中心构建集约化的业务运营新生态,建立数据中台运营中心;探索破解难题的“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增设数字化转型创新专项激励机制及数字化人才增仓扩容机制,为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砥砺奋进四十载,奋楫扬帆新征程。工商银行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己任,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力推动“数字工行”建设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原标题:赓续“科技强行”使命奋进“数字工行”新征程——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回顾与展望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4年1月增刊目录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文武:走..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赓续“科..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杨龙如:从..
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总经理陈满才:..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总经理刘方洲:夯实..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罗毅:创..
工银科技董事长李六旬:金融科技砥砺发展..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