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4年1月s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总经理刘方洲:夯实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底座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总经理 刘方洲

  2000年11月10日,工商银行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在工商银行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浪潮中应运而生。作为我国银行业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管理最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机构,数据中心承担着全行信息系统生产运维管理、托管服务、基础架构研究以及信息安全一道防线等职责,为全行37家境内分行、53家境外机构以及22家托管单位提供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的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持,并与人民银行清算组织、中国银联、支付宝等600多家第三方机构建立了外联合作,日业务量峰值超过11亿笔,核心交易峰值达3万笔/秒,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客户群体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

  自成立以来,数据中心沿着总行正确决策导向筚路蓝缕,在数据大集中、两地三中心、数字化转型等重大工程建设中不断成长,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一、引领银行业变革的数据大集中工程

  1.数据大集中工程的提出

  工商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把“科技兴行”作为全行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通过实施“大机延伸”战略,工商银行已建成以省级分行为主的30余个计算机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国所有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的计算机网络,柜面80%的业务量通过计算机处理,基本建成了全行统一的核心业务电子化处理系统。但当时总行经营决策所需数据仍然是由各区域中心分头汇集上报,由此导致时间滞后、口径不一致等问题,降低了总行对全行经营状况的统筹掌控能力。工商银行决策层意识到,只统一软件版本而不集中数据,对外难以提供跨地域的服务能力,对内则难以把控银行整体经营状况。唯有通过数据大集中,实现数据集中与核心系统比翼齐飞,才能为工商银行的腾飞插上翱翔九天的翅膀。

  2.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实施

  工商银行于1999年9月1日正式启动数据大集中工程,并将其命名为“9991工程”。该工程旨在将分布于各省的数十个计算中心集中到上海、北京两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心,让上海、北京两大数据中心分别分管南方片和北方片的业务,同时将境外机构业务集中到位于深圳的海外数据中心,使工商银行实现了电子化体系建设的整体飞跃。由于工程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为保障工程安全平稳推进,工商银行将“9991工程”划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2000年完成上海、北京两中心机房的规划设计,推进两中心的征地、机房筹建等工作。经过慎重考虑和科学论证,工商银行最终将数据中心(上海)的地址选择在外高桥保税区,将数据中心(北京)的地址定在了西三旗高新建材城工业区。

  第二阶段:2001年基本建成南北两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并完成多个省分行业务的上挂合并工作。

  第三阶段:2002年完成全部省分行中心的合并工作,实现两大中心独立运作,并在全行投产CB2000综合业务系统,将已经上挂两大中心的全部业务移植到SYSPLEX环境中,实现数据共享的大集中处理模式。

  第四阶段:2003年完成全行灾难备份中心建设和灾难备份模拟演练,实现南北两大中心互为备份。

  第五阶段:2004年实施两大数据中心整合工程,由数据中心(上海)整合两大数据中心的生产业务,并于2012年进一步整合海外数据中心生产业务。工商银行通过优化生产、灾备、测试与研发布局,最终实现数据中心(上海)负责全行生产运维、数据中心(北京)负责全行灾备测试、开发中心负责全行应用产品研发的全行科技新格局。

  经过五个阶段的建设,数据大集中工程全面竣工,为推动工商银行业务发展、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效益创造了条件,开创了我国银行业建设超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心的先河,引领了我国银行业一个时期的潮流。

二、划时代意义的两地三中心建设

  1.两地三中心工程的论证与启动

  在“9991工程”完成之后,工商银行的远程异地灾备系统已具备城域级灾难恢复能力。相较于城域级灾难事件,信息系统重大故障造成的非计划性停机等事件发生频率高、对客户体验影响大,但是不符合远程灾备系统的启动条件。从全球技术发展和管理实践的角度看,构建同时具备同城高可用和异地灾备接管能力的两地三中心架构,是当时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为此,2009年工商银行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启动了两地三中心新架构建设工程,确定将嘉定工业园区作为同城中心的站点。2011年底,上海嘉定同城中心正式奠基,开始步入工程建设阶段。

  2.两地三中心工程建设和成效

  两地三中心工程实施历时四年,涉及技术、数据、应用架构和基础环境的优化调整,其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度都是数据大集中工程以来最大的。两地三中心工程建设期间,总行领导层高度重视,董事长和行领导多次赴工程现场调研,深入一线详细了解工程建设情况。2014年初,上海嘉定同城中心初步建成,总建筑面积约81600平方米,与外高桥园区相比,机房建设等级和节能效率更高、机房承载能力更强。2014年6月22日凌晨4点,数据中心利用一键式自动化切换工具,仅耗时1分40秒将全部核心业务从外高桥园区切换至嘉定园区运行,这标志着两地三中心工程的建设目标顺利完成。

两地三中心示意

  两地三中心工程实现了工商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在园区级故障或灾难场景中可实现快速同城切换接管,在大面积灾难发生时又具备千公里级的异地灾难恢复能力。数据中心通过对信息系统运维体系的全面梳理和完善,建立了适应两地三中心模式的跨中心一体化组织架构和集约化运维管理模式。两地三中心新架构的建成,为工商银行多时区、不间断的全球业务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全集团全球化战略发展提供了更加稳定、高效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工商银行的品牌价值和客户凝聚力。

三、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迈入“数字工行”建设新时代

  1.“数字工行”战略的提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支付、“抢购秒杀”等新型业务场景给银行经营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同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也使得金融科技和供应链格局发生全新变化。内外形势变化对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业务模式、风险控制模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工商银行抓住重要机遇窗口,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数字中国建设整体规划布局,谋划推进“数字工行”战略,以开放生态为重要生产方式,以数据和技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组织机制改革为内生发展动能,聚焦数字化发展,实施“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五维布局,加快推动经营模式和治理模式的数字化变革。

  2.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打造数字生产力

  “数字工行”战略对工商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高可用性和时效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中心按照全行及金融科技“十四五”时期发展战略规划指引,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落地,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与“安全生产第一”,全力确保全行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持续推进IT架构转型,提升云平台基础设施能力,强化全集团信息安全运营中心建设,努力为全行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渠道、全场景、全功能极致金融服务。

  一是积极推进分布式架构转型,持续提升超大规模信息系统智能运维水平。工商银行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通过构建“主机+开放平台”架构,不断夯实开放平台核心银行系统的处理能力,稳步推进主机系统转型工作,于2023年6月3日顺利完成借记卡系统单轨切换运行,实现7.7亿个人客户、11亿个人借记卡账户、日均3亿余笔借记卡业务在分布式平台单轨闭环运行。为进一步强化开放平台高可用性及生产运维能力,数据中心充分借鉴先进互联网行业领先实践经验,对标1-5-10故障处理标准,建设故障识别、定位和自动化应急的智能运维(AIOps)体系。2023年4月,工商银行云原生智能运维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开展的“云计算智能化运维(AIOps)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估,并获得业界最高等级评级。

  二是打造金融云平台,实现企业级规模化应用。工商银行创新性运用业界主流开源技术,实现了超大规模资源池化管理和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运维,以及多层次的安全及高可用保障,有效支撑了高并发、大容量业务的开展,实现了国有大型银行IT架构的历史性突破。目前,工商银行金融云平台承载应用节点规模超18万个,容器数量超48万个,上云业务规模同业最大,快捷支付、大零售、互联网金融等业务线的核心银行系统入云比例达100%。工商银行金融云相关成果获人民银行“2018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并蝉联《亚洲银行家》“最佳云计算应用”奖项。

  三是推进自主可控转型,深化数字化转型自立自强。数据中心持续加大国产软硬件产品推广使用力度,在“卡脖子”重点技术领域逐步取得攻关突破,实现新增产品中的国产信息技术产品占主体地位。数据中心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贯彻多芯片多场景的高可用安全可控架构,确保在任一芯片断供的情况下可用其他国产芯片适配全行安全可控转型场景,实现安全可控转型生态持续拓展的目标。

  四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布局前沿技术。数据中心坚持“前瞻探索+成果转化”双轨并举,通过新技术创新主动应对IT架构转型挑战,引领银行业关键信息系统基础技术应用创新。在前瞻探索方面,数据中心与鹏城国家实验室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创新,多篇技术论文入选IEEE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在成果转化方面,数据中心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存储体系、高性能网络、智能运维技术等的落地,赋能智慧金融业务创新。其中RoCE-SAN存储体系推广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大规模分布式AI算力基础设施创新研究项目获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中国算力大会“算力赋能创新先锋奖”。

  五是开展全行信息安全运营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水平。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研究,数据中心建立了银行业首家自主研发的信息安全运营平台,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护的转变、从边界防护向全面主动防御的转变、从分散管控向集中运营的转变。信息安全运营平台可形成全行信息安全统一视图,实现对全行信息安全事件、漏洞、策略的统一集中管理,包括安全态势集中展现、策略集中管控、风险集中预警、事件集中管理。该平台获得人民银行“2018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二等奖,得到了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六是强化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推动绿色发展。数据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数据中心规划、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供能侧“能源绿色化”、用能侧“能源使用高效化”、配套侧“能源回收循环化”三侧同时发力,实现数据中心的碳中和路径;发布《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运营指引》,为金融同业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参考和指引,促进行业绿色发展。2020年,数据中心嘉定园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评选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体现了国家相关部门及专业评审机构对工商银行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成果的充分认可。

  七是强化制度建设,持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数据中心持续完善全行一体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生产运行管理体系,先后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体系认证和ISO20000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构建了亚太、欧非、美洲三个大区的全球生产运行模式,不间断为境外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为境内外分行科技运维减负、赋能;依托ECC总控中心,实现对全行生产运行的自动化监控和一体化管理,集中监控平台监控范围基本覆盖各类系统平台,建设数据中心对一级分行、一级分行对二级分行的远程监控和操作平台,提升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数据中心企业总控中心(ECC)

  二十三年的发展历程,锻造了数据中心干部员工队伍担当奉献、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根植于工商银行“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文化沃土,数据中心培育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合规、进取、服务、创新、家园”文化,建立了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科技人才队伍,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数据中心参与的多个项目先后获得人民银行“银行科技发展奖”“金融科技发展奖”以及工商银行“科技进步奖”,多名员工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金融青年岗位能手”“上海领军人才”“上海青年金才”等称号。

  数据中心的发展是我国整体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工商银行变革发展、信息技术进步创新共同驱动的结果,也是工商银行金融科技40年发展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数据中心将汲取过去建设发展中积淀的宝贵财富,自觉将其转化为开启新征程、应对新挑战的强大动力,积极打造安全、稳定、高效的国际一流绿色数据中心,为建设“数字工行”和“科技强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4年1月增刊目录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文武:走..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赓续“科..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杨龙如:从..
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总经理陈满才:..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总经理刘方洲:夯实..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罗毅:创..
工银科技董事长李六旬:金融科技砥砺发展..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