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4年1月s
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毛卫东: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助力“数字工行”建设

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 毛卫东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工商银行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创新应用,以“数字工行”建设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大局。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以下简称“湖北分行”)在总行“科技驱动、价值创造”数字化转型战略引领下,以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主线,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和信息技术双轮驱动作用,积极从电子化、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大步迈进以数字技术为引领的“数字化2.0”时代,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一、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促进数字化转型是湖北分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是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行动体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伴随数字化技术深入社会治理各领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政府部门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引导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形成了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一批新技术的广泛普及,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推动着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能力是银行深化应用数字技术、灵活配置和整合内外部资源、加速转型创新的关键素养。湖北分行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把发展金融科技、提升数字价值、促进数字化转型作为全行“九个坚持”经营理念中“坚持转型创新”的重要内容,全力跟进总行“数字工行”战略部署,切实把创新理念融入经营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切实以创新的方法破解经营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是落实“科技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湖北是科教大省,拥有大量科技人才。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第一方阵”。近年来,全省上下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深入构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成势见效。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湖北分行顺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经济运行、社会治理的新趋势,深化科技驱动、数据赋能,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带动服务提质和管理增效,加快推进金融科技成果转化和数字化经营转型,不断催生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是构建业务发展新生态的创新之策。面对金融生态演进、客户行为变迁等新变化、新趋势,湖北分行在服务转型上还存在不适应、跟不上、接不住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在产品方面,突破性、引领性产品还不够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得还不到位,“部门银行”痕迹仍然较重,不仅影响客户体验,且难于形成营销推动合力。在流程方面,申报、下达、跟踪等信息流统计展现不充分,流转效率不高,经营管理行为难以形成闭环,存在人力资源价值的“隐性占用”。在渠道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在生活场景中的全面渗透,客户正逐渐从“离柜”向“离行”转化,银行面临被“通道化”的严峻挑战。湖北分行线下渠道机构层级多、管理多头、经营功能不足、人均产值偏低;线上渠道服务功能分散,没有真正实现“一点接入、全程响应、体验一致”。湖北分行坚持问题导向,以积极拓展新市场、新赛道、新生态为目标,依托金融科技前沿创新支撑作用,加强产品、流程和渠道整合,推动“业务+科技+数据”煲汤式融合,突出将科技的先进性转化为业务创新的能力,以新技术赋能业务发展,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

二、湖北分行强化科技赋能的积极探索

  在总行“敏捷、智慧、生态、数字、安全”五位一体“科技强行”建设目标引领下,湖北分行始终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出发点,积极探索科技优势转化赋能的破题点,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致力于通过自身组织形式、运营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将数字基因逐步渗透至经营管理各环节,以适应时代变化之需,全面提升服务宏观治理及微观主体的能力,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字化时代,以数据和技术作为关键要素,驱动经营管理模式变革是转型的核心。其中数据要素的运用和数据价值的激活,是当前业务场景和产品功能区别于传统模式的关键所在,通过组织机制的优化打通“数据孤岛”,基于数据资产创建有效应用场景,逐步完善数据供给及数据合作能力,将成为数字化时代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湖北分行率先成立数据运营中心,致力于盘活行内数据资产,挖掘潜在用数场景,促进构建数据合作,利用数据的融通打通部门壁垒,形成中台化的能力,从而提升经营质效。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一批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影响着传统产业,促进着劳动生产率的放大、叠加、倍增。湖北分行围绕“对外服务客户、对内赋能员工”的目标宗旨,发挥数据运营中心在科技与业务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将金融、数据和技术统筹融合,作用于经营管理过程中,以提升金融供给效率、优化业务流程体验、降低经营风险成本。一是对内赋能员工,变革管理模式和机制。通过综合运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变传统取数、用数、看数方式,促进人工效率和价值提升;打造基于数据资产的全景视图,构建高效、共享、安全、统一的数据管理和运营体系;提供整合便捷功能入口,实现用户习惯培养和转变。从场景建设、数字化营销、服务机制优化出发,把数字要素融入服务场景、客户管理、产品创新和流程优化等经营环节,重构经营行为单元及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业务数据化、业务数据资产化、数据资产要素化、数据要素生态化。二是对外服务客户,构建线上化集约化运营模式。通过强化系统运用,深入传导数字化运营理念,提升客户营销精准性和产品服务便利性;综合运用多元数据维度,构建详实客户画像,形成有效客户分层,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供给;通过集约化运营模式,配合线上化触达渠道,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体验。打造前、中、后高效统一的跨部门、跨专业协作机制,以客户为中心,一体化推进各类数据产品和科技能力的融合应用,构建矩阵式服务体系,推动各类新技术应用、实施和落地,开拓数字金融服务场景,强化获客维客黏客能力。

  运用数字化手段,将“以客户为中心”理念落到实处,擦亮“金融为民”底色。当前,湖北分行手机银行客户数已突破2000万户,服务个人客户超过3300万户,为客户提供便捷可得的随身金融服务,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数字化时代,金融脱媒特征日趋显著,只有快速适应需求的时代特征,构建全时、全域的服务渠道,不断提升金融产品的普适性和易得性,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2023年以来,湖北分行零售条线专注于权益整合、渠道拓展和数字化运营等主要方面,在手机银行、工银e生活等基础平台上,创建“荆楚工享”微应用,为客户提供统一权益通道;搭建数字化运营平台,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信息和产品服务;实现消保投诉流程系统化,高效提升应诉治理效能。通过服务理念、方式、效率的全方位革新,不断增强金融服务供给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在服务科创金融方面,武汉分行科创中心充分利用隐私计算技术,同政企端开展数据合作,结合行内自主创新的差异化智能评价模型,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建立便捷的线上化渠道,提供有针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从而实现对区域战略新兴行业、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新动能产业的有力支撑。自2021年4月至今,湖北分行科创金融不断发展壮大,实现科创企业有贷户总量近1300户,科创贷款余额突破470亿元。

  探索数字化方式,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强化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合理匹配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是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遵循。数字金融正逐渐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走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在此过程中,需要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握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将金融服务搬到线上,由信息传递转向价值传递,以实现深度产融对接,推动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深度融合。在探索转型模式方面,湖北分行尝试以产学研融合方式开展课题研究,把握基础性、前瞻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通过成果落地驱动业务模式创新、获客渠道拓展、品牌价值提升。2023年上半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省内高校和企业,共同申报省科技厅区块链方向重点科研项目,力求通过成果应用在全省工业互联网基础建设进程中取得先发优势。同时,积极同本地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提前构建数字化时代产融结合模式,为服务本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打好基础。

  配套数字化模式,通过系统模型沉淀“专家经验”,守牢金融安全底线。数字经济环境下,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要素显著增加,风险类型错综复杂,过去主要依赖“专家经验”的风控模式在效率、成本、一致性等方面均呈现不足之处,需要综合运用行内外数据资产,通过模型沉淀经验,融入风险处置流程,结合系统建设实现闭环。2023年,湖北分行陆续建立“反诈反赌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法人客户还款进度监测模型”“增值税发票自动核验”“智慧监控行为分析监测”等智能风控工具,充分运用智能分析能力,发挥行业经验优势,挖掘数据资产价值,赋能前中后台风险控制管理。同时,伴随数字化转型的深入,需统筹数字创新和风险防范,进一步关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以及模型算法和科技伦理等领域新的伴生风险,持续推进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完善“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机制,实现数字化时代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升。

与智能机器人对话(湖北分行武汉光谷广场支行)

三、未来湖北分行金融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在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湖北分行始终坚持“48字”工作思路,牢固树立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规划导向,加速推进数据、技术和业务应用的融合,形成数字化转型支撑的“铁三角”。

  以分行特色场景为依托,打造标志性创新研发成果。湖北分行加强对数字化运营理念的传导和积淀,丰富全域触达渠道,完善板块运营场景,提升数据驱动能力。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窗口期,用好总行“3+3”平台:基于三大对外平台,丰富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普惠金融等重点战略的特色生态场景构建,打造“GBC+”、保障性租赁住房、医保社保等大资金循环体系新生态,不断完善分行层面“生态+平台+产品”的金融服务模式。基于三大对内平台,以员工用户为中心,按条线运营特点,做好分行级柜面通、营销通、e办公等系统的特色服务研发,提升管理智能化水平;建立员工业绩透明化、展示自动化的服务支撑体系,让员工拥有更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以重点项目推进为契机,探索技术应用支持的新突破。湖北分行以触客线上化、营销精准化、流程可视化为目标,全面推动零售智慧运营、公司基础客群、“四小”业务下沉等重点项目建设,整体优化资源配置,用好全量场景数据,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触达面;持续迭代完善网点画像项目,通过全量数据采集和综合运用,展现网点维度内外部资源禀赋,打造网点全息数字画像,智能化生成经营管理建议,助力竞争力提升;借助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构建富含科技元素的非接触金融服务模式;做好科技资源整合和整体架构设计,推进公司业务综合管理、个人客户数字化营销管理、业务运营数字化管理等分行特色数字平台建设,赋能行内重点工程推进,提升生态链接能力,促进对客生态拓展。

  以数字资产建设为抓手,构建高效共享的数字支撑体系。湖北分行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进一步梳理机制,强化金融科技部、数据运营中心和业务部门的协同效应,凝聚科技、数据和业务的合力,夯实分行数字化转型基础;完善和丰富行内外数据资源,按照数据标准化要求,加强数据运营框架设计,增强数据信息关联,强化数据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竖井式”获取数据使用效率低、资源浪费多的问题,持续提升数据精准供给能力;统筹处理好创新研发与数据共享的关系,在业务拓展、风险防控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共享数字运营的成果,实现整体效能的同步提升;加强与政府平台、产业平台的对接,获取深层次、高价值的外部数据信息,构建多元化的政银企合作关系,为风控预筛、风险画像、贷前审查、贷后管理、贷后预警等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供给,形成智能风控中台,全面高效支撑业务高质量发展。

  以数字基因渗透为指引,加速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湖北分行持续完善人才的系统化统筹和全局性思考,加大科技菁英人才引进力度,采取“人力招聘—科技培养—业务使用”的模式,通过“横向交流、纵向培养”,打通科技与业务、省分行与二级分行之间的人才交叉培养通道,形成复合型、创新型、实战型的金融科技人才“蓄水池”;主动适应未来人员结构调整趋势,加强科技队伍内部人员结构优化,将科技研发资源向重点项目、营销项目倾斜;按照全局性、系统化的思路,在推进“数业融合”的数据中台建设中,全面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构建“IT(科技)+DT(数据)+OT(运营应用)”三维人才体系,贯通业务和科技、数字人才的综合应用,助力全行数据思维、数据应用能力的持续提升,形成数字人才队伍的合力。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湖北分行将坚守服务实体本源,践行金融为民初心,筑牢安全风险防线,通过对数字化转型路径的积极探索,将数字基因向战略决策、营销服务、经营管理渗透,全面赋能区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工行力量。

  原标题:大力发展金融科技 助力“数字工行”建设——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科技赋能经营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4年1月增刊目录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文武:走..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赓续“科..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杨龙如:从..
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总经理陈满才:..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总经理刘方洲:夯实..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罗毅:创..
工银科技董事长李六旬:金融科技砥砺发展..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