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3年4月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场景生态与创新部总经理柯建勋:勇立时代潮头,开创数字化转型新局面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场景生态与创新部总经理 柯建勋

  2022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翻了两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翻了近一番,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成为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中,将“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 定为金融机构工作部署的基本原则,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指导。

  2022 年,中国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推进“2+2+5”(两大系统性工程、两大特色业务重点、五大能力建设)全面数字化转型,围绕体制机制“立起来”、转型底座“实起来”、赋能业务“活起来”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完善顶层设计,增强数字化发展动能

  “十四五”期间,中国银行明确提出了“2+2+5” 全面数字化转型战略,同步制定了“数字中银+”金融科技规划,强化数字化转型的统筹领导,重构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模式,进一步释放了体制机制改革的“红利”。

  一是加强数字化转型统筹管理。以战略思维谋划全局、分层推进,强化战略统筹,成立金融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全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强化管理统筹,优化金融数字化委员会运行机制,推动管理层靠前指挥、统筹调度、高效决策;强化执行统筹,以季度经营形势分析制、基层一线穿透服务制等推动横向协同和纵向贯穿。

  二是推动科技资源提质增效。聚焦业务和基层诉求, 做统筹“乘法”,加强对预算、资源、人员等要素的统一规划、执行和跟踪,实现科技产能大幅增长;做流程“减法”,以池化项目管理等方式加速立项和实施效率, 使70% 的需求得以快速实施;做权限“除法”,通过“放管服”持续下放审批权限,精简流程,提升效能。

  三是促进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强化赋能,推动科技和业务“双向奔赴”,推出“一站式”服务,确立科技垂直响应责任机制,显著提升了需求评估效率;打造“派驻式”服务,向业务部门派驻科技骨干,以柔性小组推动“一个专项、一套方案、一致行动、一抓到底”; 实行“售后制”跟踪,探索“建、管、退”完整周期管理, 淘汰无效或低产项目。

  四是提高集团安全生产水平。从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责任的高度,开展“总部指挥”,成立集团网络安全中心、网络攻防实验室,实现集团网络安全集中运营,全年“零” 发生需报送监管的重大生产事件;开展“专项攻坚”, 圆满完成二十大、北京冬奥会等重保任务,成功完成人民银行组织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急切换演练,建立起全行业务连续性应急组织体系。

  五是推进数字化新军建设。制定《数字化新军建设方案》,加快培养具有复合背景、综合视野的数字化“黑骑”。开展人才入库,使各条线主动融入新军建设,逐步扩充领军人才队伍,储备三个层次多支队伍新军人才;实施项目实战,筛选“绿洲工程”等战略项目、数字货币等新兴领域多个试点项目,首批锻炼人才超千人;进行合作培养,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启动数字化人才培训,开展“数字金融学堂”直播,超千人参加。

二、夯实转型底座,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银行牵住数字化转型的“牛鼻子”,打造敏捷前台、智慧中台、高效后台,进一步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地基”。2022 年,中国银行共6 个项目获得2021 年度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三横两纵一线”企业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荣获一等奖,跨境场景生态建设项目、瀚海移动基础平台荣获二等奖。此外,“企业级员工渠道体验度量体系搭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用户体验创新典型案例集》。

  一是加强企业级架构转型。中国银行加快向分布式架构转型,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内蒙古一期机房封顶; 加快企业级技术平台建设,自主研发“瀚海”“鸿鹄”“星汉”等新一代企业级技术平台,实现“四地多中心”云平台的“一云多芯”部署,投产上线企业级容器平台, 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云原生技术能力,逐步支持研发、交付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弹性调拨,满足业务应用多样化、敏捷化部署需求。

  二是推动技术研究与应用。与头部企业开展联合创新,以“揭榜挂帅”的方式推进重点任务攻关,分领域、分赛道开展技术研究和孵化,打通从新技术研究、规划、试点应用到规模推广的全流程,完善风险防控和成果转化机制。持续升级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平台,2022 年优化了RPA、OCR 平台,正在推进物联网、

  隐私计算等平台建设,新投产新技术应用场景超百个, 科技引领作用正在显现。进一步完善创新孵化机制,设立绿色金融、隐私计算等几十个“揭榜挂帅”课题研究; 探索产融合作,与国内头部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物联网等应用研究;加强专利布局,2022 年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超5000 件,其中,区块链和5G 专利累计申请量保持同业领先,在同业中率先公开元宇宙专利,支撑未来银行新形态。

三、推进战略工程,夯实数字化转型发展基础

  中国银行把基础战略工程作为数字化转型中价值创造和效能提升的关键,不断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

  一是打造中国银行全新企业级架构“绿洲工程”。构建起客户信息、产品工厂、合约管理、员工权限等业务中台能力,重塑国内支付、借记卡、信用卡等业务领域, 依托生态整合应用平台、用户交互应用平台,持续打造产品配置更灵活、场景生态更协同、服务更智能的数字化金融产品。

  二是数据治理完成企业级“数据纵横”平台建设。全面建成数据湖和数据仓库、分析师工作台、数据门户和数据纵横App、数据字典和协同平台,其中,数据纵横App 用户数超20 万人;搭建沙箱态、开发态、灰度态、生产态“四态”数据环境,初步建成“管用分离、高效协同”的数字资产管理和运营体系。

  三是场景建设实现从流量到价值的转化。以跨境场景为例,中银跨境GO App 用户规模大幅提升,带动结售汇市场份额和个人跨境客户金融资产相应增长。同时,中国银行正在以场景中台建设快速支持能力复用,构建聚力共生、合作共赢的场景生态。

  四是智慧运营水平快速提升。通过企业级OCR、RPA 技术切实提高自动化水平,稳步推进企业级运营机制和现金智能化运营,全面打造“网点+ 政务”服务生态,在超半数网点智能柜台提供900 余项政务服务。

四、聚焦科技赋能,助力业务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布局,以数字化手段对业务进行重塑再造,赋能“八大金融”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增强了全行转型发展的动能。

  一是赋能线上获客活客能力提升。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稳步提升,企业手机银行交易客户数及签约客户数显著增加,金融市场业务对公线上客户占比不断提升,数字人民币业务拓展了平台商户,加深了同业合作,带动消费累计笔数和金额数倍增长,“智医惠民”为全国千余家医院提供服务,带动代发薪业务显著提升。

  二是赋能“八大金融”数字化经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实现智能识别和客户挖掘,普惠金融20 余个线上产品助力授信余额和增速大幅提升,跨境金融电商拓展新模式带动全年交易量大幅增长,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产品“融易信”实现核心客户的快速拓展,财富金融打造“财富购物车”客户体验,消费金融打通房贷业务数字化经营全流程。

  三是赋能“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采取“金融+ 场景”模式,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展会,发布了《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2.0》、“数字进博” 金融科技服务方案、“智慧海南”、“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智慧企业司库等系列成果;境外机构业务线上化全面提速,手机银行和交易银行快速覆盖至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银商务最强“机器人员工”对客户意图识别率超过96%,替代人工完成数十亿元信用卡逾期催收。

  四是赋能内部管理智慧化、便捷化。数字化办公生态正在形成,新版邮箱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用户体验不断提升;境外综合管理平台推广至20 多家海外机构,海外线上办公能力提升;桌面云广泛应用,有力保障全行业务连续性;内部移动通信应用日均在线人数超20 万,打造移动办公统一门户行家App,提供多种移动办公功能,提升数字化协同效率。

五、立足新发展阶段,认清新发展形势

  2023 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金融科技发展面临以下新形势:

  国家顶层设计日趋完善,金融科技发展大有可为。党中央擘画了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数字中国的宏伟蓝图,数字技术与金融在产业上的紧密结合,蕴含着广阔的空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 年2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2522”整体框架,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23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组建国家数据局,在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上述重大改革举措,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金融机构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根本保障。

  监管更加精细和具体,管理与培育并重。自2022 年下半年开始,人民银行开展了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银保监会将数字化转型纳入监管评级,监管部门管理更加立体、精细,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力度不断加大,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指导。

  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要向“修炼内功”要产出。数字化转型在金融行业形成广泛共识,并不断向纵深发展。银行同业从过去强调重大工程建设转向打造数字化平台,向转型要效能、要产出、要价值;从激活传统业务转向实现数字化业务增长;从自身“修炼内功”、赋能发展转向对外输出能力、开辟赛道。

六、践行大行责任,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中国银行将扎实践行国有大行责任,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一是在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新担当。坚定不移加大金融信创投入力度,夯实“云+ 分布式”技术底座,完善自主可控的开放技术体系,在银行业“卡脖子” 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多关键突破,融入国家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稳定;与产业侧协力攻坚,以应用为牵引,先行先试、真试真用,助力我国信创产业逐步走向成熟。

  二是在以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方面展现新作为。持续强化以“数据+ 技术+ 场景+ 体验”为核心的数字化能力,坚持以技术和数据为基础,苦练内功,建立专职研究队伍,加强数字化新型人才队伍培养,综合运用“揭榜挂帅”“内部赛马”等机制,充分激发各级人员创新活力,加快推动前沿技术转化为业务价值;加快推动企业级数据平台的迭代优化和推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价值;以场景生态建设为突破口, 积极抢抓消费升级、共同富裕、绿色发展等孕育的新需求、新机遇,与G 端、B 端、C 端客户共同成长。

  三是在保障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稳定中作出新贡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融入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构建更加完备的安全生产运营体系、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级网络安全运营中心有效运转,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筑牢金融网络安全屏障。


  2023 年,中国银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金融科技为驱动引擎,以开放生态为新增长极,以创新机制为内生动力,以安全运营为经营底线,坚持以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3年第4期目录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杨龙如:把..
中国农业银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局长蔡钊:..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场景生态与创..
交通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周彦倜:抱数字..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息科技管理部总经理李..
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兼首席信息执行官唐家才..
华夏银行首席信息官吴永飞:凝心聚力促转..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